今年的4月份,全球贸易版图因一场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核战”陷入震荡。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名,向多国征收关税,更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推高至145%,并宣称这是“解放日”的胜利。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无差别扫射的关税核战,却在短短三周内演变为一场自食其果的灾难:美国制造业巨头裁员潮席卷多个州,沃尔沃、斯泰兰蒂斯等企业因成本飙升被迫砍掉数千岗位;零售业股价暴跌,消费者涌入二手店求生;IMF更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砍至2.8%,直言“美国政策是全球经济最大风险”。
面对内外交困,特朗普4月22日突然改口称“145%太高,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试图以“友好”姿态缓和僵局。但这场戏剧性反转背后,是美方在关税战中步步溃败、中国硬核反制赢得博弈先机的现实。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自我毁灭的种子。4月2日,白宫以“对等关税”为名,对全球商品加征10%基准关税,对中国商品税率更飙升至34%。这一看似强硬的举措,实则是以单边霸权凌驾于多边规则之上——美国财长贝森特称“关税不可持续”,但特朗普仍一意孤行。当政策甫一落地,美国便陷入供应链断裂与通胀飙升的双重绞杀:汽车零部件关税导致单车成本暴涨12%-15%,重型卡车订单量暴跌18%;沃尔玛之外的全美零售商股价集体跳水,消费者涌入二手店抢购2美元衬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衰退风险高达90%”,加州甚至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斥责关税是“现代史上最大规模增税”。
这场以“保护美国产业”为名的战争,反而加速了制造业外流。苹果公司紧急从印度空运手机规避关税,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反对政策,称“关税让企业寸步难行”。盟友的背离更让美国沦为孤家寡人:日本首相石破茂强硬拒绝“以农产品换汽车关税豁免”,直指美方“朝令夕改”;欧盟、加拿大等60国启动反制,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至此,特朗普的“关税核弹”未伤敌先自损,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战略失误。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当地时间22日白宫在椭圆形办公室表示,“145%是非常高的。不会有那么高的……它将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
特朗普声称要“大幅降低”关税,实则是撑不住的认怂。中国反制措施让白宫意识到,继续对抗将付出更高代价。从取消低值商品免税到威胁加征汽车关税,再到最新宣布的“对等关税”,特朗普政府步步升级,却步步陷入被动。而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坚决反制,又留有对话空间。
特朗普的“认怂”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溃败下的必然选择。其一,经济逻辑彻底破产。白宫宣称关税能“削减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但现实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本土产业链因缺乏配套陷入瘫痪;加州诉讼数据显示,仅该州已因关税损失数十亿美元,中产家庭年支出暴增2100美元。其二,政治信用濒临崩溃。特朗普绕过国会以行政令强推关税,被法律界批为“违宪”;民调显示58%民众反对政策,共和党内部甚至推动立法剥夺总统关税权。其三,国际秩序反噬加剧。美国滥用“国家安全例外”和《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遭WTO裁定违法;美元霸权因“去美元化”浪潮动摇,多国转向人民币结算原油贸易。
中国以精准对等加税、在世贸组织连续起诉、出台稀土出口管制等组合拳,既守住底线又瓦解美方谈判筹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更将中方的战略定力与博弈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美国企业因245%关税“失去市场接受可能性”时,特朗普的“数字游戏”已沦为一场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