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在我家长大,上大学后断联系,房子拆迁补偿100万,他来分钱

心海情影 2025-03-26 18:34:05

“一百万哪,够咱们舒舒服服过下半辈子喽!”老伴刘淑芳喜滋滋地盘算着拆迁款的用途,“我琢磨着,先换套两居室,剩下的钱再买点理财……”

老周却沉默不语,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前些日子,许久未联系的小国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听说老家拆迁,要回来看看。老周当然高兴,可他隐隐觉得,这背后似乎藏着些什么。

小国回来那天,西装革履,派头十足,和当年那个背着小书包,怯生生喊他“舅舅”的小男孩判若两人。寒暄几句后,小国便单刀直入:“舅舅,这拆迁款,怎么也得有我一份吧?我在您这儿住了十几年呢!”

刘淑芳一听就炸了:“你个白眼狼,十几年不闻不问,现在知道回来要钱了?!”

老周赶紧拦住老伴,打圆场道:“小国,这话怎么说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等拆迁办的人来了,咱们再商量。”

送走小国,刘淑芳还在生气:“这孩子,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当年要不是咱们,他能上得了北大?现在发达了,就把咱们给忘了!”

老周叹了口气,他何尝不心寒?想起小国小时候,有次发高烧,他背着孩子跑了大半个城去找医院,一夜没合眼守在病床边;为了给小国买辆自行车,他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小国收到礼物时,那高兴劲儿,老周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再看看现在,哎……

第二天,小国又来了,还带着笔记本电脑和计算器,一副准备充分的样子。“舅舅,我查了相关法律,按照我在这里居住的年限,这补偿款至少有30%应该归我。”

老周没接他的话茬,而是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旧布包,递给小国。“小国,你先看看这个。”

小国不明所以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他的童年: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他从牙牙学语到青葱少年,几张小学课本里,夹着他歪歪扭扭写的“舅舅舅妈永远爱你们”,还有一沓信件,是他大学期间寄回来的,字里行间都是对舅舅舅妈的关心和思念。是一个小小的信封,里面装着100块钱,是小国上大学前偷偷塞给他们的,老周一直没舍得花。

小国的手开始颤抖,眼眶也红了。老周又拿出一本存折:“这是我们这些年给你攒的,不多,就想着等你结婚的时候给你个惊喜。”

存折里只有两万多块,都是些零散的小额存款,最早的一笔是从小国上大学那年开始的,只有50块钱,那是老周下岗后,做零工攒下来的。

小国再也忍不住了,跪在二老面前,痛哭流涕:“舅舅舅妈,对不起!我这些年太混蛋了!我……我不是来要钱的!我只是想试探一下,你们是不是还认我这个侄子……”

原来,小国在北京发展得不错,他一直记着舅舅舅妈的恩情,这次回来是想帮他们规划这笔钱,怕他们乱花,又怕直接给钱伤了二老的自尊,这才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刘淑芳一把搂住小国,老泪纵横:“傻孩子,你这是做什么?我们还能不相信你吗?”

老周也红了眼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误会解开后,小国每个月都回来看望二老,还带着新婚妻子来敬茶,家里又热闹了起来。

有天晚上,老周起夜,无意中听到小国和妻子在房间里聊天:“等过阵子,我接舅舅舅妈去北京住一段时间,带他们去看看长城、故宫,他们一辈子没出过远门。”

老周悄悄走开,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一百万拆迁款固然重要,但失而复得的亲情,更加珍贵。

春风拂过,老槐树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故事,一个关于亲情与责任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理解的故事。人生漫漫,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富?或许,答案就在这轻轻摇曳的树叶间。

0 阅读:0

心海情影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