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毅仁,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是响当当的。
他被称作“红色资本家”,不仅因为他是荣氏家族的接班人,还因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留下,把家族产业交给国家,自己投身国家建设。
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他留下了五个子女: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些子女如今怎么样了?

1916年5月1日荣毅仁生于江苏无锡,家里是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靠面粉和纺织业起家,号称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财团”。
1937年他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进入家族企业,接手了不少生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没跟着亲戚跑去香港或台湾,而是留下来支持国家建设。
1954年,他带头搞公私合营,把家族企业交给国家,得了个“红色资本家”的称号。后来他还干过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79年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1993年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这一路走来,他从资本家转型成了国家建设的重要人物。
2005年10月26日晚上8点31分,荣毅仁在北京因病去世,当时89岁。他的去世是个大新闻,毕竟他不仅是商界传奇,还在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去世时,留下了五个子女:荣智和、荣智平、荣智元、荣智婉和荣智健。接下来,咱们就看看这五个子女的现状,一个一个来聊。

荣毅仁对子女管教很严,经常教育他们要自力更生,别靠家族的光环混日子。他的五个孩子也确实听话,虽然家世显赫,但大多很低调,各自在不同领域闯出了一片天。下面就按顺序说说他们的故事。
荣智和是荣毅仁的大女儿,1939年出生。她从小就跟着父亲接触实业,对劳动和教育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她大学毕业后没去搞什么大生意,而是选择了教育行业,担任过上海沪港幼稚园的董事长。
这家幼儿园在上海挺有名的,她在的时候特别注重教学质量,把孩子们的基础教育抓得很严实。她退休后就定居在上海,过上了儿孙满堂的生活。

现在的她已经不怎么抛头露面了,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典型的上海老太太生活方式——偶尔跟老姐妹喝个茶,带带孙子,挺幸福的。
荣智和的低调跟她父亲的教育分不开。她没啥绯闻,也没啥高调的事迹,就是踏踏实实干教育,现在退休了也一样低调。这种生活状态,在荣家子女里算是很典型的。

荣智平是荣毅仁的二女儿,具体出生年份不太清楚,因为她太低调了,几乎没啥公开信息。她不像姐姐那样投身教育,而是选择了金融贸易领域。
据说她一直在上海做相关生意,可能是投资或者贸易方面,但具体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外界知道的很少。她结婚后也没公开露面,婚礼都只请了亲朋好友,连媒体都没啥报道。
现在荣智平还是住在上海,生活很普通。她跟姐姐荣智和关系不错,姐妹俩偶尔会聚聚。她这种低调到几乎“隐形”的风格,跟荣毅仁“别张扬”的家教一脉相承。

荣智元是荣毅仁的三女儿,可惜命不好。她小时候身体就弱,后来得了重病,具体是脑炎引起的并发症,生活都不能自理。
荣家虽然有钱,但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她的情况一直没好转。后来她又查出肺癌,家里四处求医也没能救回来,最终早早去世了。荣智元的早逝是荣家的一大遗憾,荣毅仁晚年提起她时总是很伤心。

荣智婉是荣毅仁的四女儿,出生在荣智元去世后,家里对她特别疼爱。她长得漂亮,性格也好,年轻时跟着母亲杨鉴清参加过不少社交活动。
后来她认识了澳门马氏家族的马有恒,也就是澳门大佬马万祺的儿子。两人结婚后,她跟着丈夫去了澳门定居,从此在上海和澳门两头跑。
荣智婉在澳门没闲着,她和丈夫一起热心公益,资助了不少教育和文化项目。比如他们给当地的学校捐过钱,还支持过一些文化活动,在澳门挺受尊重。
她现在还是住在澳门,偶尔回上海看看姐姐们。她的生活不算高调,但公益这块做得挺实诚,算是延续了荣家的社会责任感。

荣智健是荣毅仁的独子,1942年出生,也是家里最出名的孩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大学毕业后没留在内地,而是1981年去了香港,从基层干起。
他一步步打拼,1991年收购恒昌企业,之后担任中信泰富的董事长,把公司带上了新高度。那时候他可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风头无两。
不过2008年是个转折点。中信泰富因为外汇投资失误亏了大钱,荣智健引咎辞职,退出了公司管理层。这事儿对他打击不小,但也没让他一蹶不振。

辞职后他就退休了,现在过得挺悠闲,偶尔在家喂喂马,享受晚年生活。他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显眼,但家底厚实,日子过得一点不差。
荣智健的子女里,长子荣明杰接手了家族事业,现在是中信泰富的董事,管着上海的地产项目。荣智健自己则退居幕后,算是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
他的经历可以说是荣家子女里最波澜壮阔的,既有高光也有低谷,但总体上还是站稳了脚跟。

荣毅仁去世时,留给子女的遗言是“荣家人要为国家出力”。这五个孩子虽然路子不同,但大多谨记了这句话。荣智和干教育,荣智平搞金融,荣智婉做公益,荣智健闯商界。唯一可惜的是荣智元早逝,不然她可能也会有自己的成就。
荣家现在的第三代、第四代也在接力。荣智健的儿子荣明杰就是个例子,他在中信泰富干得不错,还当过江苏的省政协委员。

家族的慈善事业也没停下,比如2008年四川地震,荣智健捐了7000万港元,2010年又给天津大学捐了1500万支持科研。这都说明荣家不光有钱,还有份责任心。
说到家族传承,荣毅仁留下的不只是财富,更是一种爱国奉献的精神。他当年带头公私合营,创办中信集团,都是为了国家发展。
他的子女和孙辈虽然没他那么大的舞台,但也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像荣智和退休后还关心教育,荣智婉在澳门做公益,荣明杰接手家族生意,这些都是对荣毅仁精神的延续。

他们的现状,其实也反映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变化。荣智和的幼儿园事业,说明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荣智平的低调金融路,跟上海的经济崛起分不开;荣智婉的公益,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觉醒;荣智健的商界沉浮,则是改革开放浪潮的缩影。

荣家子女普遍低调,这跟荣毅仁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他常说“荣家人要靠自己”,不希望子女仗着家世嚣张跋扈。
荣智和退休后过普通生活,荣智平几乎不露面,荣智婉做公益不张扬,荣智健就算退休了也没啥负面八卦。这种低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的习惯。

现在的荣氏家族,已经到了第四代甚至第五代。荣明杰的儿子荣志远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回国搞了个科技公司,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
这说明荣家还在与时俱进,不光守着老本行,还在开拓新领域。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虽然不像当年那么显眼,但依然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