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儿子,阿姨直抹眼泪,儿子这辈子对得起所有人,唯独把自己忘了

听禅 2020-08-13 12:51:05

前几天一位阿姨来我家和我妈唠嗑,期间说起她儿子,她是又气又好笑。

阿姨说,我那儿子,这辈子对得起所有人,偏偏把我给忘了。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是走读,还带了个同学回家一起住。他那同学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免费吃喝,连换下来的脏衣服都是我给洗的。

后来他同学有些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每月给我200块钱,这样能住得心安一些,我觉得没什么毛病。儿子当时就不乐意了,说那可是我同学,在学校经常帮助我,您怎么能收钱了,又不是外人。

当时把我给尴尬的,好像就我是个外人,他们才是亲人。他同学也很不好意思,坚持要给我钱,说不然以后就会学校住,我儿子这才没办法。

还有一次,是儿子上高中的时候,那时离家太远,是住校。儿子钱包和饭卡一起掉了,他又不晓得向班主任反映,也没和同学说,那时学校也不让带手机,他也没法儿和我联系,就这样饿了好几天肚子。

他班上一同学知道情况后,主动给了他50块钱,让他别饿着肚子,其实他们平时并不太熟悉。

儿子当时和我说起这件事,那眼泪吧啦的,他说这个同学是个大好人,他以后一定要报答他,我知道儿子不是随便说说玩的,这事他肯定能记一辈子。

有时我就在想,这么多小恩小惠儿子都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能记一辈子,为什么我这个当妈的对他任劳任怨了20多年,他就偏偏把我给忘了呢?

我妈瞅了我一眼,翻了个白眼,带着些许怨恨的语气说道,谁家孩子都一个样,外人的好能记一辈子,自家人的好就是理所应当的,哪儿记得住,简直就是白眼狼,养不熟啊。

我很是尴尬,想要为自己辩解一番,可是突然发现真没什么好辩的,事实如此。

这么多年来,我交往了很多朋友,拥有很多同学,根据交往的时间,交往的深浅,我把我的同学朋友分为“三六九等”。

谁对我最好,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了我,自然就是第一等;谁平时对我笑嘻嘻、称兄道弟的,关键时候却对我不闻不问,给他打电话发消息,他装作没看到,自然就是最末等。

对我好的人自然要记一辈子,以后是要还情的,不然心里不安;对我不好的,自然不会挂在心上。

可为什么偏偏把母亲给遗漏了,母亲都对我好了这么多年,我怎么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而且从没想起过这事呢?母亲的好真就理所当然吗?

前段时间在网上有看到过这样一则报告,一位骨癌晚期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不停地翻手机。

计算着还欠哪个同学的份子钱,还欠哪个朋友的人情。她还特意给孩子幼儿园老师打过招呼,等孩子生日那天,买一个大蛋糕,让全班孩子们分着吃,她连钱都提前给了。

可谓是事无巨细,井井有条。可唯一让她感到无能为力和对不起的就是母亲,因为母亲所给予的恩情没法儿还了。

她盘算起这些年来网购的花销,光每年双十一就是1万多:各种打折的促销品,锅碗瓢盆,孩子纸尿布,化妆品、护肤品…,可她几乎没在母亲身上花过一分钱。

母亲曾经托她帮忙买个顶戒,因为这玩意线下买不到。母亲特意嘱咐了她三遍,她才帮忙买的。

说起这事,她直抹眼泪,说自己这辈子对得起所有人了:同事,朋友,老公,孩子,甚至很多陌生人,可唯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母亲身体不好,自己连个按摩器都不舍得给她买,欠母亲的太多了,这辈子是注定没法儿还了。

其实,母亲给予孩子的爱从来都是无私的,她们就没想过要我们还。只是作为子女,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终究不是为人之道,为子女之道。

母亲想要的并不多。

常回家看看,陪母亲唠唠嗑,给母亲做顿家常饭,仅此而已。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