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今天要聊的这个人叫刘江。
他是普安县人民医院的院长。
据普安县纪委网站消息,他被查了。
公开的资料显示,这家医院是二甲医院。
当下的情况是不少的县级医院都升了三甲,这家医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这家医院肩负着全县50多万人的医疗重任。
在一家医疗网站上,有他的简介。
他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学历,1969年生。
他是内科副主任医师。
前两年不少地方的院长和书记都是一个人,他也是这个样子。
后来,他就只担任院长了。
当然,这些也都是医疗改革的需要。
他可以说得上是基层医院的领导了,他的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就医的体验。
他挺忙的。
在22年7月的时候,他带队去了惠州交流。
他去的是惠州第一医院的龙门总医院。
他来这里是学这里的先进经验的。
在座谈会上,他感谢了对方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接待,并将东西部协作交流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
其实,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沿海地区的医院发展得相对要好些,西部虽然前些年还不尽如人意,但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西部医院和沿海医院多多交流也是好事。
其实,沿海领先的还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更加先进的医疗理念。
就比如说医学社会学近些年来发展得就很快。
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就是正在快速的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医学上转型。
别看只是多了心理两个字,这个是在医学体验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总是在安慰,常常在帮助,偶尔会治愈,这句每个医疗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名言现在正在悄然的变成现实。
这也是医疗的巨大进步,也是医疗改革达成的一个重大的成绩。
必须要承认的是,医学,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不是万能的,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治愈疾病但却可以给病人以最大的帮助和亲人般的安慰。
这和我们古代所说的大医精诚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把社会学引入医学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一个肉眼可见的现实是如果应用好了这些理论,医患关系会更加的和谐。
23年12月的时候,他去乡镇卫生院调研工作。
他强调,在确保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其实,他说的正是我们医疗改革要达成的目标。
说到医疗改革,群众都会有不少要说的,医疗没产业化的时候是看病难,产业化了之后又成了看病贵。
有人可能会说,嫌贵是因为你没钱。
这话对也不对,要知道,社会资源的分配要公平,这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医疗资源也一样,分配也要公平,让病人能看得起病,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而我们正在建成的社会正是这样文明的社会。
我们医疗改革的目标也是要办让群众满意的医疗。
像他这样的大蛀虫是必须要被清除的。
医者仁心,医人身之痛,医社会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