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中国海军超越美国海军,美对华发起“船舶战争”!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3-27 17:14:44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庞大的造船业,意味着这样的造船业有潜力孵化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反过来,如果海军大国没有造船业的支撑,仅仅依靠军舰订单将会导致该国的军舰生产成本高企。此外,一旦海军大国民用造船业无法支撑强大海军的造舰需要,从长远来看,其海军大国地位终将难以维持。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顾虑,目前美国正在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船舶战争,以应对中国海军即将获取对美军海军领先的担忧。

在美国战略研究人员看来,中国海军已经做好准备,短期内,具备在至关重要的海上力量方面超越美国海军。中国海军现代化进度飞快,而美国造船业则很弱小。如果中国海军按照当下的速度继续扩充舰队,那么中国将会在对美国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尤其是在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到来之后,美军造船业根本不足以跟中国造船业抗衡。

从新建军舰的视角出发,中国现役军舰中的七成,是2010年之后建造的。而同一时间内,美军仅仅建造出了25%的新锐军舰。

因为造舰速度明显跟中国海军有差异,因此美国分析人士表示,美国海军的全球主导地位下降趋势已经难以逆转,目前美国海军造舰速度跟不上老旧军舰退役的速度,意味着美国的海军实力衰退将维持几十年时间。

跟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庞大的民用造船业本身就是战略优势。民用造船赋予中国海军在战时,更快恢复战损舰只的建造速度以及对受损船舶的修复速度。美军在面对高烈度海战之时,因为造船业的衰落,不得不面临大量维护积压,难以快速生产以弥补战损的困境。

在美国研究人员看来,当下美海军相对于中国海军的优势,仅剩下吨位更大的舰艇优势。他们认为大吨位战舰可以抵消中国海军的数量优势。因为大型军舰比小型舰艇更适合进行远洋作战,携带的武器装备数量更多,自我维持的时间更长。而维持这些优势的唯一可靠装备是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及核潜艇。

但是在航母和核潜艇之外的水面舰艇领域内,中国当前在巡洋舰,驱护舰的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军。中国拥有055万吨大驱8艘,052D42艘,054A护卫舰40艘。而美军的同类战舰中,提康德罗嘉加级巡洋舰仅剩下9艘,朱姆沃尔特则只有2艘可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数量是73艘。从绝对数量上,美军已经落后中国水面战舰。只不过美军海军舰艇吨位较大,所以在垂发单元数量上尚有优势。但是在中国强大的造船业支持下,排水量,垂发单元数量,中国会在十年内超过美军水面舰艇。

目前美军绝对优势海军装备中,11艘核动力航母以及69艘核潜艇的庞大装备数量,是中国短期内难以赶超的。这也是当下美海军优势的主要依仗。但是美国战略研究也清楚,航母在海战中是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是值得怀疑的。比如一战之时的海军主导海战的战舰是战列舰,到了二战就变成了航空母舰。一战二战不过才相隔了20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说航母在海上力量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为时尚早。一旦航母的排水量优势在现代海战中被证明作用很有限,那么现在美国海军的大吨位战舰优势将不复存在。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导弹技术和突防能力越来越强的当下,美军对航母的作战能力并不抱有100%的信心。相反的,他们反而担心万一出现颠覆航母优势的兵器,美国海军的优势马上就会消失。不过从我个人的视角看,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超级航母在现代战场上的防御,进攻以及海上适应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而传统导弹对航母攻击的有效性目前还不足以威胁航母的海上霸主地位。至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能力,目前仅存在于纸面数据上,性能没有得到验证之前,航母依然是海上作战的霸主。

话题扯远了,让我们回到造船业本身。从二战和冷战的历史中,或许能发现造船业与海军作战能力生成的关系。

一战战败国德国受制于条约的限制,海军总吨位并不高。希特勒仓促发动二战之时,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焦急万分,因为德国海军没有发展多长时间,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造出强大的舰队,以应对英国皇家海军对海岸线的封锁。

尽管希特勒上台后就撕毁合约限制,开始大规模建造新锐战舰。但是海军建造毕竟需要时间,等二战大规模开打后,德国海军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准备的。这也是在二战中,我们没怎么看到德国海军成名战绩的原因。水面战舰根本出不了港口,除了用潜艇进行袭扰外,德国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都不具备封锁英国的能力。

二战德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恰恰是没能解决英国的前提下两线作战去招惹苏联。假如希特拉有点耐心,等德国造出强大的海军舰队以后再对英国发起战争,或许战局就会改写。德国的失败经验告诉我们,海军军舰建造耗费巨大而且耗时很长,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而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则上演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对决。日本舰队虽然战争开始之初非常强大,零式战机在战争之初还取得了横扫美军的优势。但是奈何日本与美国国力差距太大。尤其是造船业差距,根本就是天壤之别。当日本将半个世纪积累的海军舰艇打完之后,马上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中。美军则依靠强大的民用造船业,迅速修复了受损战舰并建造出了更多的新锐战舰以补充战损。

美日太平洋海战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强大的民用造船业,即便是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初,日本海军强于美国海军),在旷日持久的海战中也终将败下阵来。事实上,整个二战战场上,美国根本就没有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日本和德国就算放在二战爆发之前,综合国力业就世界第四,第六而已。

但是到了冷战时期,强大的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跟美国势均力敌。两国海军的竞赛,也非常有参考意义。

在海军建军思路上,美国延续了二战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军建军理念。后来为了防备前苏联反舰导弹的攻击,为航母配备了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同时配备作战半径更远的舰载战斗机,执行对前苏联挂载反舰导弹防区外攻击的轰炸机的拦截。从美国海军建设上看,美国航母为核心的远洋舰队攻防兼备,攻击主要依靠舰载战机来完成。

苏联红海军跟美国远洋海军的发展思路迥异。因为缺乏大型航母,加上迷信导弹技术。苏联海军前期采取了以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组建远洋舰队的建设方式,组建远洋海军。其核动力巡洋舰排水量高达2.8万吨,配备各种导弹500枚,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水面战舰中,搭载导弹数量最多的战舰。海战主要依靠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进行远距离攻击。苏联远洋舰队的特点是进攻能力强悍,但是缺乏像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那样的远程预警能力,防御能力有限。

不过苏联海军在八十年代虽然转变思路,进行远洋航母的建设。并不代表苏联改变了使用导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作战设想。苏联每一代航母上都搭载有重型反舰导弹足以说明,苏联航母的作用,是将进攻舰队护航到距离美国航母600公里内,以满足苏联各种重型反舰导弹的发射条件。

美苏两国针锋相对的海军竞赛,并没有演化为真正的战争,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前苏联饱和攻击理论是唯一有效的攻击航母的手段。随着苏联后期开始进入航母设计建造阶段,基本也预示着,美苏海上争霸过程中,美军的建军思路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过从造船业视角看,苏联民用造船业虽然不如美国,但是军用造船业在体量上至少不弱于美国海军。也正是因为这样,苏联才建造出高达450万总排水吨位的强大海军。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二强大的海军。

冷战结束之后,没有了强大的苏联海军威胁,美国海军真正做到了独霸世界大洋的地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岸防线,在强大的美国航母面前都等同虚设。由此,美军远洋作战海军建设理念开始转变,不但砍掉了很多适合远洋作战的舰载机研发计划,同时海军作战理念也从远洋决战向突破敌方海岸线转变。这就是美军为什么会造濒海战斗舰这种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小军舰的原因。

冷战后,另外一个重大转变是,美军造船业开始逐渐向日韩转移,此后,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兴起,日本造船业也逐渐衰落。中国和韩国最近十年在民用造船业上的竞争,让两国成了世界造船业的翘楚。随着中国的大规模优势逐渐显现,韩国在这场竞争中也逐渐落败。目前,中国造船业订单量已经超过一半的份额。而美国造船业占据世界商用造船业份额已经跌到了0.1%。

正是有了庞大的民用造船业的支持,中国才能以美军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价格,快速批量建造海军新锐战舰。目前中美建造的同体量战舰中,052E和伯克Ⅲ在排水量和综合性能上相差无几。美军吭哧好几年,才完成一艘,在建两艘。我国江南造船厂一个船坞内,就同时有6艘052E在建造。这,或许才是美国海军在经历了二战,经历了冷战后,感受到的最大挫败吧?

如果将视角看向现在中美海军建军思路上,我们发现,其实中美是一样的思路。都是大型航母配备通用防空驱逐舰的建军模式。这依然是美国二战以来一直沿用的发展模式,不过航母战力正在遭遇到美国本土分析人士的质疑。在美国分析人士眼中,二战以来所有的现代超级航母战例,都是在对弱小对手进行打击,比如对也门拖鞋军,根本没有遭遇过真正的战争考验。

现代武器技术突飞猛进,到底航母还能称霸海洋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仅美国研究人员不清楚,其实我们也不清楚。对于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美军刚开始其实是非常不屑的,因为他们认为我国的弹道导弹反航母,不过是潘兴导弹的技术思路,除了速度快,并不具备多么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随着鹰击21这种第二代,采用高超音速飞行弹道的导弹现世,美军也拿不准到底能不能拦住这种导弹。

在我看来,目前二代机动飞行的弹道导弹,可以击穿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御盾牌。或许这种武器就是未来真正颠覆现代海战的武器。就像曾经航母取代战列舰一样。不过有个问题是,一旦大国进行对抗,太空探测体系不可能存活,未来依然需要航母这样的武器装备,以放飞舰载预警机对战场信息进行收集。考虑到未来水面战舰在面对反舰弹道导弹时存活概率越来越小,或许航母会逐渐蜕化为战场侦察飞机放飞平台,战斗攻击能力或将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弱。

无论什么样的战舰将主导未来海战战场,都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些战舰需要造船业给造出来的。就算将来大家发现某种船只才是真的未来舰。这个时候谁能快速完成未来军舰的建造,谁才能保障海上主导地位。哪怕未来航母依然是海上主导装备,不也需要造船业来支撑吗?二战时期,各种航母美军造了上百艘,强大的造船业赋予了美国压垮日本的海军优势这点历史,美国人是不会忘记的。

也因此,现在当这种优势开始在我们身上出现之后,美国可谓是如鲠在喉。正如李光耀对中美对抗的描述一样,中美对抗是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对抗,贸易对抗一旦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很有可能演化为世界大战。美国自然也看得到这种可能性。如果战时中国依然保持强大的民用造船业,试问哪个国家有能力阻止中国获取世界海洋主导权?美国人自己也清楚,他们看上去强大的海军,不过就像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一样,一旦存货打完,根本无力快速补充。基于此,遏制中国造船业,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我之所以将其称之为船舶战争,说白了,无非是从美国各种动作得出的结论。我想请问大家,购买全世界的港口,取得经营权之后,对中国的商船,中国造的商船,挂着中国国旗的商船收取150万美元的额外附加费是为什么?不就是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航运业和造船业吗?

现在看来,港口交易就算我们介入,大概率也难以改变现状了。接下来,从巴拿马到马六甲,再到苏伊士运河以及欧洲的很多港口。运营权都在美国财团贝莱德手里。当美国完成这样的布局后,一旦对我船只进行额外附加费这种讹诈,请问我们的造船业订单,外贸成本是不是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小伙伴们,如果哪一天真的来了。我感觉就是一场战争,到时候,我们完全没必要再跟强盗讲道理了。既然对手做初一,我们完全可以做十五。大不了,就是一场暴兵游戏罢了,还能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5

春迟嫣韵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