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确诊,21岁支架,谁说冠心病一定是“老年病”?

痴旋谈健康 2025-02-15 04:54:59

正值青春的大学生,本该在球场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在医院里痛苦挣扎。

罪魁祸首就在我们身边,听我细细道来。

作为一名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数十年的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冠心病而痛苦的患者。然而,最让我感到震惊和痛心的,是一位年仅19岁就被确诊为冠心病,并在21岁接受支架手术的年轻患者——小李(化名)。他的故事不仅颠覆了人们对冠心病是“老年病”的传统认知,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冠心病正在悄然侵袭年轻人。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平时喜欢打游戏、吃外卖,熬夜更是家常便饭。19岁那年,他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疼痛,伴有大汗和恶心,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冠状动脉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堵塞,确诊为冠心病。由于病情较重,医生建议他立即进行介入治疗,但小李和家人一时难以接受,选择了保守治疗。

两年后,小李的症状再次加重,甚至出现了轻微活动后胸痛的情况。复查结果显示,他的冠状动脉堵塞程度进一步加重,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最终,他在21岁那年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然后手术后,小李的身体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依然有严重的胸痛,憋闷。看着自己曾经意气风发的孩子只能日日躺在病榻,小李的父母心揪的跟刀割一样,终于在机缘巧合下,他们在多学科会诊中心认识了我,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我发现小李的冠心病并非由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是与他的脊柱病变密切相关。

原来,小张的胸椎脊柱存在损害,引起了胸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进而导致心脏冠脉血管的异常持续痉挛和收缩,最终引发了冠心病。这种由于脊柱病变引起的心脏病,被称为脊柱源性心脏病。

小李的病例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在门诊中接诊的年轻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长期不良姿势与脊柱病变,现代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普遍存在颈椎前倾、胸椎后凸等不良姿势,导致脊柱小关节错位或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 脊柱病变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即使没有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高龄),年轻人也可能因神经调节紊乱而罹患冠心病。由于脊柱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与冠心病相似,且年轻人对冠心病的警惕性较低,常被误诊为功能性心脏病或心理因素导致的胸痛,直到病情加重才确诊。

明确了病因后,我们为小李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神经调控微创治疗。利用微创技术精准地定位并调控受影响的脊柱神经,从而消除引起冠脉血管痉挛的致病因素,从根本上解除冠脉血管收缩的原因,彻底去除引起冠脉血管狭窄的根源。

经过几次神经调控微创治疗后,小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他不再感到胸闷、气短和心绞痛,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次治疗经历,不仅让小李重获健康,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冠心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同样需要关注和预防。

小李的病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冠心病的视角。它告诉我们,冠心病并非一成不变的“老年病”,其发病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同时,它也揭示了冠心病病因的多样性,提醒我们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尤其是脊柱源性心脏病的存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