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来势汹汹?AI公务员普及?“铁饭碗”真要被砸了?别慌!这4大真相,戳破你“铁饭碗”焦虑!
最近,“AI公务员”的新闻甚嚣尘上,什么AI审核文件效率提升N倍,什么AI政务大厅24小时无休,看得人心慌慌。尤其是咱这批中年人,哪个不是背着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这“铁饭碗”要是真被AI砸了,后半辈子可咋整?别说你焦虑,我身边好几个朋友,最近见面都愁眉苦脸的。老李,在事业单位混了半辈子,前几天聚会,喝了二两猫尿就嚷嚷:“完了完了,这AI一来,我们这些写材料的,第一个下岗!” 老王,更夸张,直接开始研究考个什么证能傍身,说是技多不压身,免得被时代淘汰。看着他们如临大敌的样子,我突然想起20多年前,互联网刚普及那会儿。那时候,办公室电脑刚装上Windows 98,大家也是这副表情,觉得“办公自动化”一来,自己这点手写公文、打算盘的技能,立马就成时代的眼泪。

结果呢?互联网普及了20多年,办公是自动化了,但公务员的数量,好像也没见少啊?反而感觉各种需要“盖章”的地方更多了,跑断腿才能办成的事儿,也没见少多少。所以,这AI公务员,真有那么可怕吗?真能把我们的“铁饭碗”砸个稀巴烂?今天,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用4个真相,戳破你这“铁饭碗”焦虑!第一真相:AI再牛,也干不了“和稀泥”的活儿很多人一听“AI公务员”,就觉得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写写材料、审审文件、跑跑流程,这些活儿,AI当然比人干得又快又好。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实际上,公务员工作的核心,真不是纯技术活儿,而是“和稀泥”的活儿!啥叫“和稀泥”?说白了,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平衡各种关系,解决各种人际纠纷。

你想想,政府部门每天处理的,都是跟老百姓、跟企业息息相关的事儿。就拿最常见的“拆迁”来说吧,政策文件写得再漂亮,补偿标准定得再合理,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哪个拆迁户是完全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这时候,就需要公务员出面,一遍遍地解释政策,一遍遍地做思想工作,一遍遍地协调各方诉求。你得跟拆迁户讲感情、讲道理、讲政策,甚至还得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等。这中间,充满了人情世故,充满了利益博弈,充满了各种突发状况。你觉得,这些活儿,AI能干得了吗?AI能理解老百姓对故土难离的感情吗?AI能判断哪个拆迁户是真困难,哪个是漫天要价吗?AI能跟钉子户谈判到深夜,磨破嘴皮子,最后握手言和吗?别逗了!AI再智能,也只是一堆代码,它没有人类的情感,没有人类的同理心,更没有人类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稀泥”这种高度依赖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利益平衡的工作,AI根本就插不上手。第二真相:技术是工具,利益协调才是硬道理有人可能会说,AI可以学习人类的情感,可以模拟人类的沟通方式啊!科幻电影里不都演了吗?AI都能跟人类谈恋爱了!电影看看就好,别当真。

技术再进步,也只是工具,它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社会的核心——利益博弈。人类社会之所以复杂,之所以充满挑战,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就拿我们国家经常提到的“粮食收储”政策来说吧。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为了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国家会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进行储备。政策文件写得明明白白,收购价格、收购流程、补贴标准,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呢?各种幺蛾子就出来了。有的粮库压级压价,明明是好粮,硬说质量不达标,故意压低收购价格; 有的粮库雁过拔毛,在收购环节雁过拔毛,克扣农民的粮食; 还有的粮库内外勾结,虚报收购数量,套取国家补贴。这些问题,哪个是技术问题?哪个是AI能解决的?说到底,都是利益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