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4月17日下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联合消化内科到荆河街道马号街社区,开展肿瘤防治科普讲座及结直肠癌免费筛查活动。活动现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黄常勇向社区居民科普《认识你的胃肠道》,详细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胃溃疡发生机制、部位、危害、治疗方式等,向居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曙晖向社区居民介绍了《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策略》。尽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但通过筛查能够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预防,进而显著降低癌变风险。李主任呼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以实际行动筑牢自身健康防线。

讲座结束后,两位医生还向大家讲解了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具体流程,指导社区居民正确采集标本及送检。本次活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了肿瘤的早诊早治。

结直肠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作为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头号杀手”之一,结直肠癌以巨大的疾病负担给大家敲响健康警钟。
一、结直肠癌两大特征
1、癌变过程缓慢,从腺瘤性息肉到恶性肿瘤的演变通常需5-10年,为早期干预创造宝贵时间窗。2、隐匿临床表现,早期多无典型症状,需警惕以下报警征象。• 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粪便性状异常(细条便/黏液血便)、 持续性腹部隐痛、 进行性消瘦伴贫血。
二、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1、家族史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增高,据统计,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2、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3、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kg/m²,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就增加2%。4、饮食日常饮食中高红肉、加工肉类、低纤维饮食偏高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如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g,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0g,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6%。5、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这些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癌几率。
三、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 规律运动,避免肥胖。▶ 营养干预: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全谷类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果蔬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减少食用腌制、化学防腐剂处理的肉制品。▶ 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另外,也可通过肿瘤标记物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进行早期筛查。
为贯彻落实《健康山东行动一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进一步扩大结直肠癌筛查覆盖面,促进结直肠癌筛查的标准化、规范化,巩固提升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成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为枣庄市结直肠癌筛查唯一指定医院,该市40-74岁、既往无结直肠癌病史、无禁忌症的常住居民均可参与筛查。
(通讯员 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