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Editor's Comment
在 AI 技术冲击艺术领域的当下,黄渊青坚持艺术的核心是“人性的温度”,相较于缺乏情感与生命痛感的 AI 生成图像,艺术的价值在于个体对世界的独特感知与创造性回应。这种立场既是对技术异化的反思,也是对艺术本质的坚守。对于黄渊青来说,“真相”只能偶遇,无法捕捉。黄渊青的创作根植于书法传统,融合篆刻、音乐等多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行动者的逻辑”。他视线条为“古琴般的抽象”,色彩为“和弦的纠缠”,通过材料的触感差异,营造出视觉与心理的复合体验。这种跨媒介实践,既是对传统文人艺术的当代转化,也是对西方抽象语言的个性化回应。他常将作品搁置多年后反复修改,通过覆盖、涂抹、重组,让画面在“破与立”中生长,形成“时间的叠加”。这种“试错”策略不仅是对完美主义的抵抗,更是对创作中偶然性的接纳,正如他所说:“画面自身会提示它的走向”。“年度艺术家”个案研究黄渊青
Huang YuanQing
光芒闪现时,与真相偶遇
WHEN LIGHT FLASHES, AN ENCOUNTER WITH "TRUTH"
TRIAL AND ERROR:
A WAY TO SPARK CURIOSITY
库艺术=库:今年库艺术年度学术主题为“选择真理”。您曾提到“绘画是接近真理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真理”是否指向某种超越语言的存在?您的创作是否试图让“真理”在即兴的笔触中自我显现?
黄渊青=黄:真相是无法捕捉的,是偶遇的,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空间,你看见的事情就不一样,你感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什么是真相呢?当作品中各种能量相聚和你本身的某种感受的偶遇,闪现光芒的时候,我似乎遇见了“真相”。
2024-6
200×170cm
布面油彩
2024
库:您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让作品自然生长”,追求一种超越理性与感性的“真相”。这种“真相”是否与哲学或宗教中的“真理”概念相关?在创作中如何平衡直觉与理性以达到这种状态?
黄:面对空白的画布,第一笔就是自然自发的,然后是一次次判断的累积和叠加,最后形成作品。在作品形成的过程中,你是专注于每一笔的,和每一笔给你的反应的。有时是很快作出反应,就像拳击手,你不会去在意自己这笔是理性的,那块是感性的,这一笔和那一种关系,是你个人的价值观和画面的召唤。我画画的方式,是让作品自然生长,不去强迫和干涉,我所做的是等待,然后作出反应。
2024-13
黄:作品完成了,还有开放性,这是一种绘画最好的状态。有时看上去似乎很完美,因为过度,其实已经死掉了。修改作品,是作品的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没有说出这张画自己的话来。修改,同时增加了一个时间的维度,有一种时间上的厚度。试错,是在刺激习惯,制造可能性,有意改变经验的方式。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就不可以?艺术是顺利的,那是凭着习惯和经验。时间一长,容易缺乏专注力,缺乏内在的力量。试错,是激发好奇心的办法,不知所措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自己是怎么回事。
2024-9
布面油彩
200×170cm
2024
库:您强调“手感”的重要性,认为“智识必须通过手感才能实现”,这是否意味着艺术的本质是身体经验与理性思考的共生?
黄:身体的经验和思考是同样重要的。身体的经验是动作、反应和感受力。思考是和知识、推理和逻辑有关系。这两个东西是同时存在。手的经验包涵了思考,或者说手,在画画的时候是思考的,同时在感受和觉察。


库:您的作品融合书法、音乐与抽象绘画,这种跨媒介实践是否在重新定义“艺术的本质”?
黄:书法、绘画、音乐这三种艺术是用不同媒介说着各自语言,本质上相通。对于我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触发的,相互作用的。并且成为感受,知识,和思维的一个部分。当你在绘画的时候,音乐或者书法的体会如期而至,是你血液里的东西。好像一棵树的根系,延展到不同的地方,吸收不一样的营养,越多越好,看事物看艺术也是角度越多越好。我的绘画,是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对今天的文化和生活的感受,也是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一个反应。

2023-8
布面油彩
150×134cm
2023
库:作为中国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您如何理解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责任?是否需要主动构建“东方抽象”的叙事?黄:我没有想过这种“文化责任”。艺术是一个从你个体出发的一个深挖掘的工作,如果这个能够做的好的话,那就可能和人类的情感、精神连接在一起。你生活的地方,你在一个文化系统里面生长,都会留下印记。你今天怎么看它,你怎么批判它,你怎么体会它,这些都成为你的作品的一部分,并自然地在作品中会显现出来。我没有构建“东方抽象”的意愿。2024-10
200×170cm
布面油彩
2024
库:您的作品常被视为传统书法的当代转化,这是否暗含了对文化断裂的修复意图?艺术家是否应承担“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黄:我是从小痴迷于书法的,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停止过实践,好奇心一直在。八十年代后期,和西方的现当代艺术碰撞产生了回响,自此打开了一条自己的路。我无意于修复文化断裂,或者做一个文化传承者。但相信文化传统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可以鲜活在今天的艺术里闪光的才是传统的价值。

黄:举个例子,抽象艺术的实践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现在回过头去看,特别明显,在上海那个时候是自发产生的,是对社会的反应和呼应。艺术家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就是觉得他自己要这样做,就像春天到了,草木同时生长。艺术家关注事物和现实的不同层面,作出各自的反应,没有统一的方向,也没有统一的反应。不同质地,多元化的艺术,汇聚起来,形成时代艺术的面貌,回应了一个多变的社会现实。
库:您认为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提供审美体验、批判现实,还是如您所说“让不可见之物可见”?
黄: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核心使命。艺术家是一个个体,他可能的贡献就是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作品,说出他的感受。可以是提供审美体验、批判现实,也可以是“让不可见之物可见”。
库:您的作品往往历经多年修改才完成,这种“慢创作”在追求效率的当代社会中如何自处?时间是否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重要尺度?
黄:作品完成的时间长短不是评判艺术价值的尺度。我的“慢创作”,是因为作品存在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只有等待时机来临。我总是想,大不了毁掉吧!这样就不怕冒险。不同时间的介入,把不同想法带入到过去的作品中,并增加了时间的维度,会引起新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样的工作方式就比较慢,不是我的选择,是不得不。还好,我不急。2024-11
布面油彩160×160cm2024库:近年来您的个展引发学术界对“中国抽象本土化”的讨论,但市场也将其视为投资标的。您如何看待艺术价值在学术与商业之间的张力?黄:很荣幸,我的个展能引发学术界对抽象本土化的讨论。对于商业,对艺术家来说是无能为力的一个领域。学术和商业的关系,拉长了时间轴看,是对等的。

2024-12
布面油彩
175×150cm
2024
库:您的创作既受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又根植于东方书写传统。在全球化艺术体系中,如何避免陷入“东方主义”或“西方中心”的陷阱?
黄:受到过各类艺术的影响,这些早已成为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是我的血液。作品的形成有自己的逻辑和走向,画画就是自然发生,然后回应。所以对我来说,不存在西方中心或者东方主义这种陷阱。在我的作品中,如果有东方,西方,那也是一体的,不可拆分的。

“在色彩中探索绘画新的可能性”
国内外导师携手构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第四期)导师阵容:
马树青、英格丽·弗洛斯(德)、黄拱烘(德)
举办时间:
2025年3月29日—9月
授课方式:
线上理论教学 + 线下实践创作 + 跟踪创作点评
线下授课地点:
北京
课程亮点:
从绘画观念、色彩理论到个体独立创作,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助力成员全面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全阶段成员权益:
- 参加本期工作坊举办的线上成果展,展示个人作品;
- 加入“色彩绘画”师生专享交流群,与导师及同行深度互动;
- 参选“色彩绘画”年度主题展览,获得更多展出机会;
- 获得由库艺术教育与“色彩绘画”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 优先获得现场参与《库艺术》举办学术主题论坛活动的现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