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面包飞满天
前言
“2251名清华应届毕业生里,1670人奔赴美国,一去不返。”
十几年前,我国公派留学生87%选择留美,美国像个无底洞,每年吸走近万名清北高材生。美国媒体更是得意忘形,公然嘲讽“感谢中国为我们精心培养的人才” 。
但风水轮流转!近几年,局势发生180度大转弯。
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激增75%,其中67%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
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批高端人才如归巢候鸟般回归。
曾经,美国凭借优厚条件,挖走我们的人才;如今,随着我国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科研资源的不断丰富,轮到老美为我们“做嫁衣”!
“中国倡议”如何倒逼人才回流
过去总说“人才外流”,现在变成了“人才回归”,方向变了。不少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决定回中国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
这说明中国和美国在科研环境和政策上有了新变化,也意味着世界科技竞争有了更深层次的改变。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科学家选择回国?人才流动的转变会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科技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政府在2018年启动了一个叫“中国倡议”的项目,声称为了国家安全,要严格监控华裔科学家,防止他们搞间谍活动。
但这个做法适得其反,华裔科学家们反而加速回国发展。“中国倡议”就像一道看不见的墙,限制了华裔科学家的学术空间和职业发展,他们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田纳西大学的胡安明教授是研究碳纳米管的专家,仅仅因为他是华裔,就被FBI调查,虽然最后证明他是清白的,但还是被学校开除了。这种做法实在是对科学精神的不尊重。
这让很多原本想留在美国做研究的华裔科学家感到心寒,加速了他们回中国发展的决心。
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丘成桐,即使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也因为和中国大学的合作,被美国方面视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甚至他和中国学生的邮件也被不合理地审查。
类似的事情非常多,每个案例都像一道伤疤,暴露了“中国倡议”给华裔科学家带来的伤害和不信任。
这些事例也表明,美国的科研环境正在逐渐变差,让人感到担忧。这种气氛不利于科学发展,也损害了美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声誉。
“筑巢引凤”的中国与“寒蝉效应”下的美国
与美国形成明显不同的是,中国政府近些年积极推出各种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回到国内发展,为归国科学家们创造了便利条件。
优厚的薪资待遇、充裕的科研经费支持、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设备,这些优惠政策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身在海外的人才回国,为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23年中国用于研发的经费总额超过3.3万亿元,大学院校的研发经费同比增加14.1%。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愿意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也体现了中国对人才的渴望和敬重。
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知名科学家颜宁,在2017年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五年后,她选择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个决定引人关注。
颜宁的回归表明她对中国科研环境充满信心,也说明中国现在有足够的能力吸引顶尖人才回国发展。正如颜宁所说:“现在回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另一位年轻的科研人才,清华副教授赵慧婵,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她拒掉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职,毅然回国发展,还掷地有声地表示:“出国就是为了回来!”
潘建伟领衔的中科大量子通信团队取得重要进展,显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实力。值得关注的是,团队中约三分之一的核心成员是近五年回国的麻省理工、剑桥大学的毕业生。
这一现象有力地佐证了中国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杰出科学家的归来,给中国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新动力。
他们的选择也为其他海外人才提供了榜样,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人回国发展。
人才争夺的白热化
大批华裔科学家回到中国,这给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带来很大麻烦。美国科技一直领先,关键在于能吸引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才。
但是,“中国倡议”之类的政策,像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人才自由流动。
这些政策破坏了美国科研环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导致美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人才外流就像从根本上削弱力量,可能使美国的科技创新速度减慢。
这会影响美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力,甚至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简而言之,人才的流失会撼动美国科技发展的根基。
缺少了足够的人才,美国可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
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速度很快,这让美国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重要科技领域发展迅速,与美国的差距正在缩小,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美国。
这种变化会对未来全球科技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全球科技发展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国凭实力吸引科技人才
不少人疑惑,为何众多专家教授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其实,这背后和当下中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息息相关。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补助金法案规定,申请科研资金的机构,其科研基础设施必须采用经审核的技术。
这一举措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科研人员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打击了大家赴美深造的积极性,促使许多人转而投身国内发展。
美国对访学人员,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技术人员,实施严格的审查机制,直接将不少人拒之门外。
而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出击,面向全球广纳贤才,搭建起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科研平台,营造出极具吸引力的科研环境。
不仅提供参与国际前沿科研项目的机会,且减少了不必要的限制。凭借这些优势,我国吸引到越来越多海外优秀人才加入。
我国对入选的高端人才开放特定科研项目参与权,这些经严格筛选的人才,多是国际知名专家,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推动我国科研事业迈向新高度 。
结语
中美两国作为科技大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合作模式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格局,对其他国家和国际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科技合作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但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全球发展,将是未来国际科技合作米娜林的重要挑战。
参考信源
环球网,2022-12-26,港媒:1400华裔学者离美返华,寒蝉效应“出美国记”
红网,2022-12-27,1400华裔学者离美返华,落叶归根方能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