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两位国民党将领发表起义通电,彻底宣布长沙和平解放。黄克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委以重任,成为了湖南解放后第一位省委书记。其实,早在三个月前毛主席就找到了黄克诚,希望他能去主政湖南。
湖南是毛主席的老家,长沙解放后由哪位干部去主政,在他心里早就有了最合适的人选。黄克诚除了是湖南人外,最重要的是对工作从不马虎,在接管天津时就表现得极其出色,以刚正不阿、求实求真而闻名。当黄克诚知道这个信息后,十分激动。这不仅代表组织对自己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他已经20多年没回过故乡了。刚到湖南不久的黄克诚,为了迅速了解湖南的实际情况,第一件事就是调研民情。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克诚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老百姓一起度过的,几乎每天都在巡视,与湖南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争取了解更多百姓的需求和困难,以及各个岗位同志们的工作情况和难处。就这样,湖南一个刚解放正一穷二白,各项制度、农业等都不完善的地方,在黄克诚事事亲力亲为,和众多同志们的万般努力下,总算成立好了相关部门,各类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轨,百姓们的生活品质都有了保障,黄克诚也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建国后的某一天,黄克诚来到了省民政厅进行调研,还需要传达省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众多干部纷纷出来迎接,正当黄克诚依次和同志握手打招呼时,突然发现了一名可疑人物。那人站在人群末尾,一直低着个头,有意挡住自己的脸,似乎不想让人看清他的样子。这更让黄克诚感到好奇,一直分神盯着那人,但是越看越不对劲,这个人怎么那么像多年前消失的故人?在民政厅,黄克诚没有表现出丝毫异样,将疑问埋在心里,继续工作。等到调研结束后,黄克诚立即安排秘书去调查此人,并认真嘱咐道:“绝对不能打草惊蛇,一定要暗地里查,查清楚立马回来告诉我。”秘书看黄克诚凝重的脸色,牢记于心。
没过多久,秘书便将此人的信息查了出来,他名叫彭祜。黄克诚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大变道:“竟然真的是他。”秘书询问黄克诚是否与这人认识。黄克诚回答道:“彭祜是在学校读书时的学弟,比我晚一年入党,也是曾经一起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同杀敌的战友。”当秘书以为黄克诚认出这人是为了相认时,黄克诚却直接下令对彭祜实施抓捕。那么,彭祜这人是谁呢?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老战友黄克诚一见面就要把他逮捕?原来,彭祜的身份并不是一位受尽风霜、隐姓埋名的革命同志,而是一个可耻的叛徒!彭祜出生在湖南,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幼年时经常替村上的人做点农活,帮人家放放羊,赚点小钱缓解父母的压力。
即便生活困难,父母还是把彭祜送进了私塾,成绩一直优异的彭祜,在1923年被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录取,这让一家人无比高兴。在读书期间,毛泽东同志曾组织人员到各大学校进行革命宣传,也来到了彭祜所在的学校,这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926年,彭祜加入共产党。毕业后,在衡阳地方特委工作。1927年5月,马日事变爆发,国民党大肆抓捕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导致湖南的革命形势变得岌岌可危。军阀的大量破坏与屠杀,以至于衡阳党组织与长沙失去了联系。为了向长沙报告衡阳最新的情况,衡阳特委立即派彭祜前往长沙传递信息,沟通之后的战略部署。
彭祜虽然受过先进思想的教育,但是他实在太胆小怕事,以至于从一开始就对党的信念不坚定,内心十分容易动摇。所以,当彭祜带着满腔热血来到长沙,看见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残酷的革命斗争时,他心生退缩了。索性他顺利从长沙带回了密信,匆忙赶回衡阳,却没想到衡阳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就连党员的花名册都被没收了。这可把彭祜吓坏了,他丝毫没有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这个时候他脑子里只有逃跑,他想要保命。正当他想方设法离开衡阳的时候,汝城爆发了农民起义活动,衡阳的同志十分想联系这支起义部队。彭祜立马意识到自己可以趁这个机会离开,他主动请缨担任交通员,声称自己老家与汝城很近,对那一块位置十分熟悉,可以前去联络汝城的起义军。组织同意了彭祜的请求,可彭祜根本没想过组织的委托。
在他出发后,也没有去汝城,而是直接一路回到老家。躲了几个月后,形势逐渐稳定了,彭祜的小心思又开始活跃起来。在老家宜章,彭祜用曾经的经验,组织了一支战斗队伍。再然后,他利用曾经的人脉联系上湖南省委,表明自己参加革命的决心,一定会带着宜章群众誓死战斗。就这样,因为过去消息闭塞,彭祜当逃兵一事也没被发现。与此同时,南昌起义余部在朱德等人的带领下,一路南下,由广东进入湖南,攻下了宜章,彭祜立马利用这个机会,联系上了朱德。拥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口才的彭祜,在该部队立马发挥了他的本事,得到了重用。
之后,黄克诚又在这时组织并领导了起义,一时间湖南革命形势大好,但很快就引起了敌军的关注。在国民党从三个方向派来兵力的围攻下,朱德同志决定带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彭祜这次没有退缩,跟随大队伍一起出发,并担任军中要职。两军成功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此后,一路升迁的彭祜风光无限,在红四军先后担任连党代表,营党代表,能说会道的他在中共红四军八大当选前委委员,甚至还出席过古田会议。1933年,受到领导赏识的彭祜,出任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可惜,彭祜是一个革命信念不坚定,一点困难和挫折就会让他放弃的人。
1934年10月,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保留革命火种,红军踏上了万里长征路,留下部分队伍与敌人打游击战。驻扎当地的部队本应由省委领导杨道明和钟循仁统率,可这二人年纪不大,从没带兵打过仗,没有太多经验的他们,在队伍的威信还不如彭祜。钟循仁和杨道明希望能带领部队前往闽北或者闽西,因为这两个地区地势复杂,更加适合打游击。但是彭祜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向来贪生怕死的他,怎么可能往战场上冲呢?在主力部队踏上长征路程后,被留下的彭祜早就有了逃跑的想法。于是,彭祜与司令员宋清泉合谋,两人臭味相投,既不想留在根据地,也不想去闽西或闽北与其他人会和,便大言不惭地宣布要去闽南开辟新的根据地。在部队往闽南地区转移时,掌握着部队的宋清泉竟然开始避战,一步步退让,导致敌人占据我们多个城市。敌人仗着手里有枪,丝毫不把钟循仁和杨道明放在眼里,最后我党不仅失去多个重要根据地,战士们还死亡惨重。
面对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的结局,彭祜、宋清泉二人丝毫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看着身边兵力越来越少,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彭祜和宋清泉都产生了投降的念头。他们开始私底下与敌军联系,甚至时不时在队伍中对战士们进行“洗脑”。很快,他们的这种弃战行为传到了钟循仁耳中,这不由让他勃然大怒,将二人叫到自己办公室,大骂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两个混蛋居然对战士们说这种话,这不是逃兵吗?”二人丝毫不觉得有错,直言道:“如今我们粮食不够,补给什么时候来都不知道,我们为何不先假意投降,最后重新回归队伍?”这哪是假意投降,这分明就是要背叛革命!钟循仁严厉批评了二人一顿,非但没让他们清醒,还在当天夜里联系特务谈论投降事宜。很快,国民党反动派送来了一头猪。得知此事的钟循仁被逼无奈,只能带领队伍向山上转移,并喊人看紧彭祜。
但是没想到,队伍才刚出发国民党部队就追了上来,钟循仁只能带领部队打游击战,在接连作战下,战士们体力不支。正当钟循仁计划突围时,彭祜、宋清泉带人控制住了钟循仁,并卸了他的枪。在明显装备和人员都不敌国民党士兵的情况下,彭祜却命令部队正面迎敌,我军无数战士就此牺牲,战区一片狼藉。更令人气愤的是,彭祜被俘虏后主动叛变,并且带领600多名战士下山投敌。此时,留守苏区的陈毅正等待各个地方组织的回信,唯独一直没有闽赣省机关的信息。这让众人十分担心,正打算派人去探查下落时。敌人发表声明,声称闽赣地区已经全面被歼,生擒10余名干部,当场击杀省主席以及省委书记,这让众人悲痛不已。至此,我党多年累积下来的本钱,被彭祜一一葬送,闽赣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也彻底消耗殆尽。其实,钟循仁等人并没有死,他们带领部分战士突出重围,便让这批人员回了故乡。钟循仁、杨道明一直在寻找组织,以及四处漂泊的中央部队,可想找到谈何容易?最后,没有去处的二人,被永泰县的闇(àn)亭寺收留,都做了和尚。
彭祜等人本以为投靠国民党后,便能过上好日子,免受苦难。可是没想到,被带走后的他,直接被关押软禁,在经受了三年的折磨后,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被放出来。宋清泉被反动派放出来后,对被关押一事十分气愤。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共产党这边好,但回去肯定是回不去了,所以宋清泉不惜隐姓埋名,悄悄混进了我军部队,痴心妄想的他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被发现。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宋清泉在1939年被人认出后,直接处决。而彭祜本打算仗着自己有点文化,当个教书先生度过余生。没想到抗日战争爆发,在东躲西藏,不能确保自身安危后,彭祜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才能活命。
他深知自己不能再加入共产党,思考过后,他恬不知耻地加入了国民党阵营,彻底背叛了曾经的信仰和底线。加入国民党后,意志从不坚定的他,能背信弃义一次,就能再犯第二次。解放战争进行到尾声时,彭祜深知国民党这边一定赢不了,他很清楚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有多罪恶,只要被共产党抓住,自己就一定活不了。所以,彭祜一路逃亡,回到了家乡后,连忙改名换姓,还搬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居住。处于高度惊吓中的他,深怕自己被人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出门,也不敢与邻居碰面交谈。直到湖南解放后,躲藏了好一段时间的彭祜,才渐渐放松了警惕。
彭祜认为不会再有人发现他,便打算去上班,让生活好过点。自视甚高的他不屑于去做苦力活,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本事,可以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就这样,本就参加过战争的他,为了解国家的形势动态,打算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见识,顺利混进了湖南省政府当上了一名干部。正义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躲藏了这么多年的彭祜,没想到会和黄克诚偶遇,还被识破了身份。在见过黄克诚后,彭祜每天都惶恐不安,生怕自己被认出来,被抓去受罚。在请了一段时间病假后,躲在家中的彭祜发现没人来寻他,自以为黄克诚没认出自己,便继续开始上班,过了半个月,彭祜已经放下心来。但一场抓捕他的秘密行动,已经悄悄开始了……
一天早上,吃完早饭的彭祜和往常一样去上班,还没踏进大门,突然几名警察围过来将他抓捕。罪恶深重的彭祜仍存一丝侥幸心理,大喊:“你们抓错人了,我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没做过坏事,快放开我。”警察丝毫没有理会彭祜,直接把他带到了审讯室。哪怕在警察的轮番询问下,彭祜依旧声称自己没有错,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当警察询问道:“你是叛徒吗?”彭祜内心十分惊慌,表面依旧淡定地回复:“我能是什么叛徒,我身边的人都认识我,他们都能替我证明。”
就在这时,黄克诚来了,对着彭祜说:“老战友,十多年不见,你真的没犯过错吗?”下一秒,黄克诚拿出一沓资料往彭祜脸上一甩,上面清楚写着他出卖组织的所有行为,背叛、谋害战友。彭祜看着这些证据,整个人开始颤抖起来,声泪俱下地哭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是做过叛徒,可那是被逼无奈啊,我不想死,我还有父母,我死了我父母怎么办啊!”“你不想死,那些战士想死吗?他们不想活着吗?他们没有父母孩子吗?”说罢,黄克诚指着彭祜大声吼道:“那些因为你犯的错,死在战场上的兄弟,甚至连尸骨都没有,他们的父母甚至还在盼望他们回家,妻儿还在家里等待,你凭什么!你这个叛徒凭什么还能过得好好的?”
1953年3月,湖南最高人民法院宣判,彭祜被判处死刑。朱德和陈毅得知此信息异常高兴,说道:“判得好!这个叛徒是罪有应得!”任何背叛国家和出卖战友的人,最终都会被国家和群众所抛弃。这个作恶多端的叛徒,总算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