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为帕金森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得,而且多半跟大脑退化有关。
但你可能没想到,有些人出现类似帕金森的症状,竟然不是因为身体出了毛病,而是因为吃了某些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吃错药,真的能“吃出帕金森”吗?

医学上早就发现,有些药物确实会引起一种“帕金森样综合征”,虽然不是典型的帕金森病,但症状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手抖、动作慢、走路拖步、脸部表情呆滞……
更重要的是,这些症状有时候还会被误诊,延误了真正的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六类药物最容易“惹祸”,以及如果你正在服用这些药物,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所有会引发帕金森样症状的药物中,抗精神病药是“头号嫌疑人”。尤其是一些老一代的药物,例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来起效,而多巴胺恰恰是控制身体运动的关键神经递质。
一旦大脑中多巴胺传递受阻,就可能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患者刚开始可能只是手脚有点不灵活,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再发展下去,可能会走路变慢、说话含糊,甚至连写字都变得困难。
即使是较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尤其是在高剂量或长期服用的情况下,风险依然存在。

很多人吃胃药从不当回事,尤其是常被用于止吐、改善胃动力的药物,比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其实也可能引发帕金森样反应。
特别是甲氧氯普胺,它也属于阻断多巴胺受体的药物。长期使用,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容易出现手抖、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表现。有研究发现,连续使用这类胃药超过12周的老年患者,发生运动障碍的风险会明显升高。
而有些患者本来只是消化不良,结果长期吃这种胃药,最后却出现了“帕金森”的症状,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用过利血平、胍乙啶这类老式降压药。虽然现在临床上已经不常用了,但在一些基层医院或自我购药的老年人中,这类药品仍然存在。
利血平通过耗竭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起到降压作用。但正因为它“清空”了多巴胺,所以容易诱发运动障碍,表现为表情呆板、动作慢、身体僵硬等。
这些症状和帕金森病非常相似,甚至有些人因此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结果一查才发现,原来是降压药惹的祸。

一些治疗癫痫的药物,比如丙戊酸钠,虽然主要作用于神经电活动,但也有报道指出,长期服用后,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帕金森样症状。
尤其是老年癫痫患者更容易中招。症状包括动作变慢、走路拖步、下肢无力等。更棘手的是,这种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有时即使停药也不容易完全恢复。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在服用这类药物时,突然出现行动变慢或者手脚不灵活,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评估是否与用药有关。

钙通道阻滞剂本是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常见药物,像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在某些情况下也被发现可能与帕金森样综合征相关。
虽然这种关联并不常见,但在部分老年患者中,长期使用后出现肌肉僵硬、活动迟缓的症状,停止用药后有所缓解的案例也被陆续报道。
这提示我们,即使是一些“常规、安全”的药物,也可能在特定人群或长期使用中带来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药物,比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常用于术前镇静或抗过敏。这类药物属于抗胆碱能药物,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系统,但在老年人中,可能间接干扰运动控制功能。

特别是短期使用后出现手脚动作不协调、站立不稳的情况,如果没有仔细询问用药史,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帕金森病或中风后的后遗症。
这种药物引起的不适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但前提是能及时发现,及时停药。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以下这些表现,尤其是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不久,一定要提高警惕:
手抖,尤其是一侧手指不自主地颤抖;
动作变慢,穿衣、吃饭突然“磨蹭”;
面部表情减少,说话声音变小;
走路时拖步、身体前倾、容易摔倒;
身体僵硬,转身困难、转头不灵活。
这些症状看上去像是帕金森病,但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帕金森样综合征,停药后多半可以缓解甚至消失。这也正是医生在诊断时非常重视用药史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要自己随便停药。尤其是精神类、癫痫类、降压类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其他严重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找专业医生评估,把服用的所有药物如实告知,包括中成药、保健品。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减量或者换药。有时候,也会配合使用缓解帕金森症状的药物,帮助患者平稳过渡。
如果服药前后症状对比明显,恢复后也没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那基本就可以明确是药物引起的帕金森样反应,而不是帕金森病本身。

帕金森病本身虽然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但“药物型帕金森”却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处理。尤其是老年人,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病,药物种类多,用药时间长,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用药中多一分留意,少一分盲目,也许就能避开这种“被药物误伤”的陷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吴晓明,黄国英.老年患者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1):123-126.
[2]李艳萍,张宏伟.多潘立酮致帕金森样综合征一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5):101-102.
[3]王建军,刘松林.精神药物诱发的帕金森样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05):67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