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合资品牌,日子属实是不太好过。在2022年以前,合资品牌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可以达到70%以上。然而这两年,在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车市价格战等一整套组合拳的持续攻击下,合资品牌市占率一落千丈,到2025年3月,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仅剩24.7%。如此巨大的落差,毫无疑问,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滞后,技术迭代缓慢要背首锅。如果合资品牌还想保住中国市场,光靠“画饼”是不行的,让创新技术看得见、摸得着才是正解。好消息是,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终于看到了合资品牌的“觉醒”。
缩小代差,最直接的方式是拥抱本土化这几年,合资品牌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在中国,为中国”。而如果你仔细了解2025上海车展的那些合资重磅新车,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强化本土化研发已经成为合资品牌加速转型的新方向、新趋势。
在本土化研发上,奥迪始终是最积极的哪一个。比如全新换代的A5L,奥迪不仅首次在A5车型上实现了三厢长轴距版与掀背长轴距轿跑的全面国产化,推出一汽奥迪A5L和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还在智能化上,将全新 E³ 1.2端到端电气架构与华为乾崑驾驶辅助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新车采用双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方案,在前格栅两侧搭载了两颗华为提供的192线激光雷达,拥有197.2°广角探测覆盖和超300米的最远探测距离,并具备锥桶等异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同时,新车还配备了13颗高清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全车传感器总数达到33颗,感知能力完全可以比肩主流自主品牌。
凭借双激光雷达融合感知和E³ 1.2端到端电气架构的千兆数据传输,全新奥迪A5L实现了华为乾崑ADS 3.0驾驶辅助系统上车,从覆盖城市/快速路/高速的无图领航辅助,到智能泊车辅助,它都能够做到,补齐了燃油车的智能短板。别忘了,全新奥迪A5L还用上了更高效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全新数字座舱等一系列新技术,过硬的机械素质结合本土化智能科技,确实把期待值拉满了。
与此同时,奥迪在纯电动市场也有大动作,其与上汽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AUDI E5 Sportback也在上海车展首发亮相。作为全新AUDI品牌的首款产品,新车采用了双方联合开发的全新智能数字平台,并完全基于中国市场需求打造,800V高压架构、8屏联动座舱、全景辅助驾驶、智能泊车等一系列科技配置悉数加身,甚至还配备了火山引擎+科大讯飞双擎加持的奥迪助手。可以说,它完完全全就是一台挂着奥迪标的自主品牌电车,甚至它的车标都不是“正统”的四环标志。而且据了解,AUDI E5 Sportback的开发周期仅仅只有18周,“中国速度”成功让奥迪的电动化转型驶入快车道,这再次证明了本土化研发的重要性。
全面拥抱本土化的,并不只有奥迪一家,在中国同样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日系品牌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比如东风日产N7,它是东风日产首个由中方研发团队主导、深度整合本土供应链的本土化纯电车型。从设计上,东风日产N7就一改往日的保守形象,变得更加简洁、科技,更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而技术上,除了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等技术由中日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外,像电池、智能化等都直接选择了本土供应商。比如电池采用的是欣旺达的磷酸铁锂电池,车机系统接入了DeepSeek AI大模型。驾驶辅助方面,新车则选择了与Momenta合作,并配备英伟达Orin芯片,支持高速领航NOA、城市记忆领航NOA和全场景智能泊车,让智能出行体验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丰田方面,此次登陆车展的bZ铂智家族,同样是本土研发团队主导的产物。 其中,已经上市的铂智3X与广汽埃安V共享同一平台,车内可躺平的前排座椅、后排小桌板等设计,都有着满满的“新势力味儿”。三电方面和驾驶辅助方面,新车更是全面采用国产供应商方案,包括带有激光雷达的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驾驶辅助。而此次首发的铂智7概念车,在激光雷达端到端驾驶辅助的基础上,更首次引入了华为鸿蒙智能座舱。此前,丰田汽车还宣布将把产品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转移到中国,实现以中国团队为主导的本地化研发体系。
全面拥抱本土化研发的合资品牌,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全新奔驰CLA新能源,就选择了将豆包AI融入车机系统当中。别克则直接发布了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和“逍遥”超级融合架构,通过与本土化创新的深度融合,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这不仅仅是因为本土化研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更因为借助国内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成熟技术,车企可以更快地完成产品迭代,并降低研发成本,来提升竞争力。这些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都是合资品牌所需要的。
发挥传统优势,加速电动化转型俗话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全面拥抱本土化研发对于现阶段的合资品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想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核心技术的研发依然还要继续,自身的传统与优势也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就真成了大家口中的“换皮车”了。
对于发挥传统优势,大众选择了榨干内燃机的最后一滴油。在2025上海车展大众集团品牌之夜上,上汽大众带来了品牌首款增程全尺寸SUV概念车——ID.ERA,这也是大众首次涉足增程混动市场。据悉,这台车的混动系统核心,将是EA211 EVO2发动机。目前,这台1.5T四缸发动机体积小,噪音低,并且应用了深度米勒循环、中置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等先进技术,热效率为38%。未来应用到增程系统时,不排除会对能效做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发挥增程混动的优势。凭借这套增程混动系统,ID.ERA可以实现超1200km的综合续航。此外,车辆还将提供6座布局、贯穿大屏和Momenta无图驾驶辅助,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家庭用户需求。
和大众一样,别克也将电动化转型的目光放在了混动之上。此次车展,别克带来了全新GL8陆尚。新车搭载别克全栈自研的“真龙”插混系统,其由1.5T混动专用发动机、P1+P3电机和2挡DHT构成,并采用深度米勒循环、高压缩比、高速扁线电机、双面水冷IGBT模块等技术来提升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性能。更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还创新融入了三重AI智控算法,通过AI技术车辆可实现能量管理、扭矩控制和电池管理的实时优化,从而提供更出众、更节能的驾驶体验。基于此,别克GL8陆尚纯电续航可达142公里,综合续航高达1420km,馈电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仅只有6.68L。
相比之下,宝马的则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对电动车驾驶乐趣的挖掘之上。车展前夕,宝马用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原地冲上54度斜坡的极限挑战,惊艳了现场及银幕前的众人。要知道,就算是越野车,能做到征服100%坡度(45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无疑也彰显了宝马在智能驾控方面的强大技术实力。
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之所以能完成如此极限的冲破挑战,得益于其强大电驱系统。据悉,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配备有四电机驱动系统,可输出超1300马力的综合功率和18000牛·米的综合扭矩,堪称性能猛兽。当然,光有性能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能够“驯服猛兽”的控制系统,这就涉及到宝马Neue Klasse平台的核心——BMW驾控超级大脑。
基于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宝马一共为车辆配备了四个高性能计算机,其中一台专门用于车辆驱动、转向、制动、充电、能量回收等驾驶相关的功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央集成式控制。相比传统分布式控制,它可以将信息处理速度提升十倍,这意味着宝马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动力输出和车身控制,将车辆的驾控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维度。
除此之外,宝马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还带来了支持语音、手势、视觉多模态交互的智能超感座舱、更智能的全新操作系统X、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全景iDrive交互系统等“黑科技”,DeepSeek AI大模型也会在年内接入宝马的量产车中。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用智能科技,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驾趣体验。
这一届的上海车展,合资品牌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爆发。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创新,都带来了诸多惊喜。这其中最大的功臣,自然是积极转向,全面拥抱本土化研发。这不仅加快了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和产品迭代的速度,更有利于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且这一次的集体爆发,并不是以往的技术“画饼”,而是真正可以落地、改变用车体验的技术创新,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合资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究竟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