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初,一辆行驶在克里米亚大桥上的卡车突然爆炸,致使部分路段受损坍塌。本月初,乌方宣布对去年的“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负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乌方刚刚表态不久后,克里米亚大桥又发生了新的事故。
克里米亚大桥再度被炸,俄方将矛头直指乌方
本月中旬,克里米亚大桥再度遭遇袭击,致使两人死亡,一人受伤。克里米亚地区领导人顾问克留奇科夫透露消息称,大桥的铁路交通现已恢复,铁轨尚未出现受损的情况。
上述消息一经传出,普京政府瞬间怒不可遏。因为乌方此前曾策划过一次“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事件,所以乌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俄方的重点怀疑对象。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将矛头直指乌方,不仅将基辅政府形容为“恐怖主义政权”,还声称乌方此举是在“英美情报机构和政客的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俄方的指责,乌方选择“避而不谈”。乌情报部门表示,乌方对“克里米亚大桥遭遇袭击”一事不予置评。简而言之,乌方目前的态度就是“不承认也不否认”,而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加深了普京政府的怀疑。
从“克里米亚大桥再度遇袭”一事不难看出,俄乌双方将围绕对方的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打击。
西方国家罕见保持沉默
去年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以后,俄军立刻向乌克兰多个城市发射导弹。现如今乌方再度挑衅俄方,普京政府肯定会采取更加猛烈的“报复性”打击,挫一挫乌军的锐气。
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或,俄军果断出手,连夜对港口城市敖德萨发动了大规模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该地区防空系统拦截并摧毁了6枚巡航导弹和21架无人机。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与去年的反应如出一辙,再度对“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事件保持沉默。试想一下,如果俄乌双方身份互换,又该是什么样的场景,估计西方国家早就大张旗鼓地声讨普京政府了。
当今的国际关系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那就是“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西方国家之所以罕见保持沉默,是因为它们与俄罗斯的立场不同。西方国家向泽连斯基政府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如果它们出面指责乌克兰,那么它们将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小丑”。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