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贝娄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勿失良辰》《奥吉·马奇历险记》《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索尔·贝娄是一个批判性非常鲜明的作家,他笔下展现的不是什么歌舞升平的盛世,而是对社会的针砭时弊,对人类文明谬误的批判。他在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之中,描绘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景图,并通过他们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揭露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虚伪、欺诈、剥削、寄生,对“官僚制度”“技术社会”“消费主义”展开了猛烈抨击。比如《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是索尔·贝娄的第10部小说,发表于1987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以贝恩·克拉德和玛蒂尔达的爱情婚姻为主线,刻画出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的堕落景象:一切为私利和私欲所推动,爱情与婚姻也变成了满足私利和私欲的工具,不择手段地强取豪夺仿佛成为了社会常态与合理合法的现象。以至于索尔·贝娄不得不感叹,在当今这个自私而庸俗的时代,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贝恩·克拉德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植物学家,在植物结构和解剖方面造诣颇深。他智力超群,沉迷植物学研究,成绩斐然,他除了献身植物学研究,似乎什么都不懂,一副天真无邪、呆头呆脑的样子。
不过贝恩·克拉德对爱情和性很渴望,自从他的第一个妻子列娜于十五年前去世之后,贝恩虽然一直独自生活,但他渴望重新过上温馨的家庭生活。可惜,在经历了诸多次的感情的挫折与磨难后,他还是没有遇到自己的意中人,直到玛蒂尔达的出现。
玛蒂尔达是一个年轻漂亮而且富有的女人,她带给了贝恩·克拉德无限美好的想象,这才是我真正要找的人啊。
殊不知,玛蒂尔达虽然年轻漂亮,看上去典雅贤淑,然而却工于心计、刁蛮任性,又物质、拜金、虚荣,是个典型的物质女郎。
她嗜睡成性,天天睡到日上三竿,醒着的时候又极不耐烦,脾气暴躁,她看不惯贝恩·克拉德对仆人和和气气,总是对他们破口大骂,弄得他极其尴尬,不知所措。
玛蒂尔达工于心计,对金钱十分敏感。自从她姑夫死后,她就开始为获得一套十五个房间的豪宅的继承权与另外两位诡计多端的堂姐妹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终于在十五年后如愿以偿了。而她之所以与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岁,又古板又不懂浪漫的老实人贝恩·克拉德结婚,完全是一场精心谋划的交易。
玛蒂尔达把年轻美貌当作自己的资本,以此换取金钱和上层的社会地位。她选择贝恩·克拉德,是为了利用贝恩·克拉德的声望而跻身上流社会。当玛蒂尔达变为贝恩·克拉德太太时,她便有了开展社交活动、结识上流社会人士的正当身份和理由,让她能够步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圈。而社会地位仅能满足玛蒂尔达的虚荣心,只有金钱才能满足她的物质欲望。玛蒂尔达追求的目标很明确,也很实际。
贝恩·克拉德并没有觉察到玛蒂尔达的意图,依然相信自己与玛蒂尔达之间存在着爱情。直到自己的舅舅被伤害后,他终于发现自己以为的爱情只是个海市蜃楼,一个虚假的谎言,他的内心受到极大打击,理想被现实碾压得粉碎,精神遭受了重创。
故事的最后,贝恩·克拉德选择了离开,他将妻子玛蒂尔达骗上去巴西的飞机,而他自己却前往北极观察苔藓。或许,唯有远离纷繁复杂的社会,身处在北极的黑暗与冰之中,切断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贝恩·克拉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索尔·贝娄通过《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享乐、拜金的图景,对美国当代社会弥漫的金钱至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展开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
一个被金钱、享乐、性裹挟的社会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战后美国持续的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空前繁荣,美国成了一个真正的消费社会,金钱至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盛行。
整个消费社会的基本结构,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受人崇拜的物为中心。当人类社会以物为中心、对物进行顶礼膜拜时,这个时候人类也就成为了物的奴隶。
物欲的膨胀和不断被满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家园随之倒塌、灵魂亦失去了归宿。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不去关心什么生存意义、生命目的,而是沉湎于肉欲的放纵,性爱的迷失。爱情被性欲取代。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人们对金钱、性与享乐的追求。
随着货币经济支配下的大都市生活的迅猛发展,社会理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金钱和商业价值成为一切评判的根据。赚钱成为大多数现代人首要的追求目标,金钱成了现代人生活最直接的目的。
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盛行,在享乐主义鼓励人们充分享受社会的物质富裕,采取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游戏人生态度,生活上纵情享乐,道德上毫无顾忌。
伴随着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乐观主义弥漫于美国的社会思想中在整个社会倾向于提前消费、及时享乐的生活方式时,社会的文化空气也日趋粗鄙和庸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世界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向人们发出诱人的邀请,他们乐此不疲地追求着舒适和享乐,迷失在消费豪华住宅、典雅装饰、时髦衣着、高档用品中。
在拜金主义的腐蚀和消费浪潮的冲击下,爱情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不再永恒,而对爱情的幻想和执着追求只会导致自我伤害。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对感情没有安全感,牵手的恋人彼此视为陌路,同床共枕的夫妻貌合神离。最亲密的人很可能就是彼此身边最危险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