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孟子云:社稷为重、君为轻,康熙为何认为是“屁话”?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10-01 08:32:54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的九子夺嫡,堪称全剧最为精彩的戏份,嫡位候选人太子、老八、老十四、老大轮番登场,最终又一一被排除,这其中的曲折复杂、惊险异常不禁让人荡气回肠、直呼过瘾。

当然最吸引我的不是权力斗争,而是一句话,一句足以让所谓的圣人都会汗颜的话,而且出自同样不逊于圣人地位的千古一帝——康熙之口,同样具有十分可观的传颂程度。

在太子一而再、再而三捅娄子之时,康熙洞察了太子的“阿斗”本性,已经完全没有耐心再悉心调教这位原本寄予厚望的国之储君,对其彻底绝望了。康熙经过深思熟虑,萌生了强烈的废除太子的心思。

从剧中可以看出:做出这个决定,康熙非常痛苦,毕竟是倾注了无限爱的儿子,可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切都将付诸东流。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接受吧。

可是对于康熙来说的痛点,对于其他皇子来说却是大大的好事,尤其是老大,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他怂恿康熙杀掉太子,并且表示如果康熙下不了这个手或者是怕留下杀子骂名,他可以代劳,为“皇阿玛分忧”。

另一方面,老大遏制不住“君临天下”的激动心情,对着跪在地上的其他皇子开始发号施令,声称要以皇长子的身份进行责罚。这不禁让几个能力强、情商高的弟弟们嗤之以鼻,群起逼了上来,一下就让老大慌了起来。

对于老大这份按捺不住的激动,康熙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于是召集诸位皇子入室训话。最开始,康熙强忍着怒火,苦口婆心劝这些皇子们都别嘚瑟了,消停消停,不要因为自己废了太子,都觉得机会来了,朕告诉你们,这事早着呢。

随即,康熙对着老大一顿狂输出,将老大想当太子、劝自己谋杀亲儿子,并且自己可以做这个刽子手这前前后后的丑事全部抖出来了。仅此即可明白:老大算是彻底臭了,也绝无夺嫡之可能。

只是没想到:老大这个憨憨不仅没有丝毫觉察,反倒还嘴硬解释了起来。对于劝说康熙谋杀亲儿子自己可以代劳这件事,老大引经据典了起来:“孟子云:社稷为重、君为轻,所以……(没说完,我猜后面的意思是自己出此下策完全是合乎孔孟之道的。)”

却没想到,没等老大说完,康熙直接两个字怼了回去:放屁!看到这里,我心里大呼康熙说得好。那么问题来了,康熙为何认为孟子的这句千古名言是“屁话呢”?

在我看来理由如下:

1,老大是在强词夺理。对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出。虽然是一句大家公认的圣人言,但老大却用来掩饰自己的险恶用心,而且明眼人一看便知其内心所想,着实可恶。

当着众人的面被康熙一五一十揭了短,老大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自责,而是反其道为自己辩解,并且还引经据典,妄图洗白自己,真的将一屋子的人精都当成了白痴来看待。这不仅让康熙心寒不已,而且还有种被当成傻瓜的既视感,这换做谁能忍?于是康熙勃然大怒,当场怒斥“放屁”。

2,老大是照本宣科的理论派,是无用的书生。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圣人,也都洋洋洒洒写出了很多自以为是的经典语录,教民怀德、教别人做人。实际上这些都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书本之言,如果盲从必将翻船,典型的案例便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实用性很强的兵法尚且如此,那些停留在个人脑海中的“纯净世界”就更不值得一提了,翻船的就更多了。元末起义军领袖徐寿辉信奉孔子的“德”,隋末起义军翟让认为礼让必然会感化弟兄,结果不出意外就出意外了,纷纷做了刀下之鬼,到死都不知道错那。

对于康熙而言,他是个打天下的实践派,他知道理论能够知道实践,但是应用于实践还得转换思路,所以不论哪一部历史剧中的康熙,总给人“屌屌”、不注重礼仪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他深知如果照搬孔子那一套礼仪,自己时刻保持端庄有礼、在意别人眼光的话,自己的大脑就被别人主宰了,自己也就根本做不了大清的主宰。

深知独立思想重要性的康熙在听到老大这个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还被带偏,你说能不火吗?直接对着孟子的话“社稷为重、君为轻”大骂:“放屁!”

1 阅读:312
评论列表
  • 2023-10-01 16:48

    印第安人大屠杀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 2023-10-01 16:50

    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多情小宝 20-07-10 关注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图1 《博物通书》封面注明年代:耶元1851年,西医士玛高温译述 “先轸”、“牛肉好吃”等网友认为,《博物通书》本系中国本土的科技著作,被传教士玛高温篡改为从西方向中国传播的科技著作。理由为:1、传教士玛高温是一个传教医生,怎么懂电磁学?2、《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标记不是西文字母,而是“甲、乙、丙、丁”等中国的天干地支。3、《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人物为中国人模样和装束。4、耶元1831年11月,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而《博物通书》著述为耶元1851年,从西方传到中国的速度太快,这也不符合西方技术封锁的特点。5、将电磁称为为“气”,正是中国传统对电磁的描述方式。   以上理由均很有价值,但尚未构成铁证。《博物通书》一共45页,除了宣扬宗教之外,纯为技术描述,若传教士有篡改,实难考证其内容的真正年代。所以本人找来《博物通书》一书详细揣摩,终于找到《博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