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凉国主秃发傉檀在406年十一月将都城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此时南凉的疆域达到了鼎盛时期。尽管秃发傉檀表面上去掉了自己的国号和年号,名义上向后秦称藩,但实际上他仍掌握着一个独立的政权。当时,秃发傉檀野心勃勃,计划进一步扩张领土,而北方的北凉便成为了他的首要目标。

北凉之所以成为秃发傉檀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北凉的实力相对较弱,难以与南凉抗衡。同时,东边的后秦仍然强大,南凉暂时无法向东发展,因此只能将目光转向北方。早在406年的六月,秃发傉檀就曾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北凉,但因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坚守城池不出战,最终未能取得胜利。
一年后,即407年九月,秃发傉檀再次集结五万大军向北凉发起进攻。这一次,沮渠蒙逊没有选择固守城池,而是主动率领部队前往均石(今甘肃张掖东)迎战。然而,在这场战斗中,秃发傉檀竟然败给了沮渠蒙逊,不得不下令撤军南归。
乘胜追击的沮渠蒙逊随后进攻了南凉西郡(今甘肃永昌西北)太守杨统驻守的日勒(今甘肃永昌)。杨统抵挡不住,最终向沮渠蒙逊投降。

沮渠蒙逊对杨统颇为器重,任命他为右长史,并给予很高的礼遇。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显示了北凉在军事上的优势,也反映了南凉在扩张过程中遭遇的重大挫折。
南凉国主秃发傉檀自视在凉州地区颇具实力,曾两度进攻北凉却未能取胜。不久后,新兴的胡夏政权对南凉构成了新的威胁。公元407年十月,胡夏天王刘勃勃向南凉提出联姻请求,意图通过政治联姻巩固双方关系。然而,秃发傉檀可能轻视了刘勃勃的实力,拒绝了这门亲事。
遭到拒绝的刘勃勃大为恼怒,随即决定武力教训南凉。同年十一月,刘勃勃亲自率领两万精锐骑兵攻打南凉。

胡夏军队迅速推进至支阳(今甘肃省永登县东南),与南凉军展开激战。此役中,南凉损失惨重,超过一万士兵阵亡,另有两万七千多名百姓被掳走,数十万头牛羊也被掠夺一空。得胜后,刘勃勃班师回朝。
面对如此奇耻大辱,秃发傉檀自然不甘示弱,准备集结兵力追击刘勃勃。然而,在军事会议上,随军将领焦朗提出了谨慎的意见。他分析道:“刘勃勃天资雄健,治军严明,绝非易与之辈。我建议从温围(今甘肃省武威市北)渡河,直取万斛堆(今甘肃省皋兰县东北黄河北岸),凭借山川险要地形扎营布阵,以逸待劳,这才是稳妥的制胜之道。”
然而,另一名将领贺连却极力反对焦朗的建议。他愤怒地说道:“刘勃勃不过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残兵败将,所率领的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为何要退避三舍、示弱于人?应当立即率军追击,一举歼灭!

最终,秃发傉檀采纳了贺连的激进意见,决定亲自率军追击刘勃勃。这一决策失误,为南凉埋下了更大的危机。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刘勃勃接到消息,得知秃发傉檀正率军前来追击。然而,他却毫无惧意,反而镇定自若地布下了一道妙计。刘勃勃命令部队在阳武下峡(位于今甘肃省靖远县境内的黄河段)破开黄河冰面,将冰块与军中的车辆一起用来堵塞峡谷入口。随后,他亲率大军迎战秃发傉檀,并一举击溃了南凉的军队。
这场战役以南凉的惨败告终。秃发傉檀不得不仓皇撤退,而刘勃勃则紧随其后,一路追杀达八十余里。据记载,此役中南凉损失惨重,士兵死伤过万,众多名臣勇将阵亡者高达十分之六七。
秃发傉檀仅带着几名骑兵逃入南山,几乎被刘勃勃的追兵捕获。战后,刘勃勃命人将南凉战死者的尸骨堆积起来,用土覆盖,建造了一座名为“髑髅台”的遗迹。

经过这一战,南凉的秃发傉檀对刘勃勃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不敢轻视这位胡夏的领袖。为了防范刘勃勃再度进攻,秃发傉檀下令将姑臧城外三百里范围内的百姓全部迁入城内居住。然而,这一举措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安与不满,甚至有人公开抱怨。
不久之后,匈奴屠各部的一位名叫成七儿的人趁机聚众谋反,迅速纠集了数千人。
关键时刻,殿中都尉张猛挺身而出,前往叛军营地劝降。他高声说道:“主上在阳武之战中失利,是因为轻敌所致,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英明决策。你们难道因为一次失败就做出不义之举吗?朝廷的兵马很快就会赶到,到时你们将大祸临头!”听了这番话,众人纷纷散去,成七儿只得独自逃往晏然(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最终被南凉军队追杀身亡。

然而,动荡并未就此平息。不久之后,军咨祭酒梁裒、辅国司马边宪等人又相继起事,但都被秃发傉檀迅速平定。尽管如此,南凉内部的不稳定局势已经暴露无遗,为日后的进一步衰落埋下了隐患。
南凉在遭受胡夏的沉重打击后,刚恢复元气,却又面临新的危机——河西和关西地区的强国后秦准备发动进攻,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时,后秦天王姚兴对刘勃勃背叛并建立胡夏,还攻占后秦北部三城(今陕西延安一带)的行为极为愤怒,本打算发兵讨伐胡夏。然而,他决定先解决南凉的问题,因为南凉刚刚经历一场惨败,实力大损。再加上南凉君主秃发傉檀的反复无常,也让姚兴心生不满。不过,姚兴并未放弃对胡夏用兵的计划。

公元408年六月,姚兴派遣尚书郎韦宗前往南凉,暗中探查其虚实。
韦宗抵达姑臧后,与秃发傉檀会面,并与其讨论天下局势。他发现秃发傉檀才智过人,不禁感叹道:“奇才英器,未必只存在于中原;聪明睿智,也并非一定要饱读诗书。如今我才知道,九州之外也有如此杰出的人物。”
回到长安后,韦宗向姚兴汇报说:“虽然凉州目前衰弱,但秃发傉檀权谋出众,不可轻易图谋。”姚兴对此不屑一顾,完全不把秃发傉檀放在眼里,说道:“刘勃勃凭借乌合之众都能击败秃发傉檀,更何况朕以天下之兵征讨呢?”
韦宗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形势瞬息万变,但以强凌弱者往往易败,而谨慎戒备者则难以攻克。秃发傉檀之所以败给刘勃勃,是因为轻视对方。如今我国大军压境,他必定警惕万分。依臣之见,我国群臣中无人能与秃发傉檀匹敌,即使陛下亲自出征,也不敢保证必胜。”

然而,姚兴并未采纳韦宗的建议,下令皇子、中军将军广平公姚弼,联合后军将军敛成和镇远将军乞伏乾归,率领三万步骑兵攻打南凉。同时,他还派遣左仆射齐难带领两万骑兵讨伐刘勃勃。
吏部尚书尹昭劝谏道:“秃发傉檀依仗地势险要、路途遥远,才敢与朝廷对抗。不如让沮渠蒙逊和李暠率兵讨伐他,让他们自相残杀,最终走向灭亡,这样就无需劳师动众了。”可惜,姚兴依旧没有听从这一建议。
姚兴派遣了两路军队,并同时给秃发傉檀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朕派齐难讨伐刘勃勃,但担心他向西逃窜,因此又命令姚弼等人率军在河西进行拦截。”这封信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姚弼一路兵马的真实意图,企图让秃发傉檀放松警惕,不再加强防御。
果然,秃发傉檀接到信后深信不疑,完全没有下令加强防守。

另一边,姚弼的部队不久从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出发,渡过黄河向北进发。途中,将领姜纪向姚弼请求道:“如今我军对外宣称讨伐刘勃勃,这让秃发傉檀犹豫不定,必定不会严加防备。恳请允许末将率领五千轻骑兵,快速突袭至姑臧城下。如此一来,城外百姓必然会纷纷归顺。届时,姑臧将成一座孤城,无外援可依,我们便能一举攻克。”
然而,姚弼并未采纳姜纪的建议,而是继续率军向北推进。
大军抵达漠口(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时,昌松太守苏霸紧闭城门,拒绝出战。
姚弼派人劝说苏霸投降,但苏霸坚定回绝道:“你们背信弃义,违背誓言前来攻打我国。今日我唯有以死明志,绝无投降之理!”随后,姚弼下令攻城,苏霸因实力悬殊最终被斩杀。姚弼于是继续率军长驱直入,顺利抵达姑臧城下。

再说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驻守姑臧城,也得知了姚弼在漠口的行动,这才明白姚弼此行的目的并非阻截刘勃勃,而是意图消灭南凉。于是秃发傉檀下令严守姑臧城。
同时,他派出一支奇兵悄悄出城,从侧翼袭击姚弼军队。姚弼毫无防备,被这支奇兵击败,只得撤退至西苑驻扎。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姑臧城内一名叫王钟的人却趁机谋反,企图响应城外的姚弼势力。王钟最终未能成功,被秃发傉檀诛杀,而其部众则被赦免。
前军将军伊力延侯对此进言道:“如今强敌环伺于外,奸佞之人又暗中谋反于内,局势十分危急。如果不将这些叛乱部众全部坑杀,又如何警示后来者?”
秃发傉檀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处死了五千多人以儆效尤。

接着,秃发傉檀命令各郡县将牛羊等牲畜放至野外。后秦大军中的敛成见到后,放松警惕,纵兵抢掠。秃发傉檀抓住机会,派遣镇北大将军秃发俱延与镇军将军秃发敬归率军突袭,后秦军队大败,七千余人被斩杀。
姚弼见状,只能龟缩营垒之中,不敢轻易出战。而秃发傉檀虽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攻克姚弼的营垒,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在七月,后秦天王姚兴再次派遣常山公姚显率领两万骑兵作为后续部队。当姚显抵达高平(现今宁夏固原市)时,得知姚弼战败的消息,随即下令加速行军前往救援。到达姑臧之后,姚显派遣孟钦等五位神射手前往凉风门外进行挑战。然而,还未等他们拉开弓弦,秃发傉檀派出的材官将军宋益等人便迅速迎战,并一举斩杀了这五人。

由于这场失利,姚显不敢继续作战,于是将责任推给了敛成,并派使者进城向秃发傉檀道歉。此外,姚显还安抚了河西地区的士兵和百姓,随后率军返回。与此同时,秃发傉檀也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姚兴表达歉意。
尽管最终秃发傉檀与姚兴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解,但秃发傉檀心知肚明,两国之间已经因战争而打破了原有的臣属关系。因此,秃发傉檀决定恢复自己的国号与年号,正式脱离后秦的控制。
到了408年的十一月,秃发傉檀再次自称凉王,颁布大赦令,并改年号为“嘉平”。他还册封夫人折掘氏为王后,立世子秃发虎台为太子,同时任命他为录尚书事;左长史赵晁、右长史郭倖则被分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昌松侯秃发俱延担任太尉。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秃发傉檀政权的独立与重建。

408年夏季,后秦大将齐难率领大军进攻胡夏的刘勃勃。当得知后秦军队即将抵达时,刘勃勃命令部队撤退至河曲地区。齐难误以为敌人仓皇逃窜,于是放松警惕,纵容士兵四处劫掠。
然而,这正是刘勃勃精心设计的圈套。他利用撤退诱使齐难松懈,然后突然回师发动袭击。毫无防备的后秦军队瞬间陷入混乱,七千余人被斩杀或俘虏。
战败的齐难试图撤退回秦,但刘勃勃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木城(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在随后的激战中,齐难全军覆没,本人也被生擒。此役胡夏共俘获一万三千余名后秦士兵。
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刘勃勃的威望,岭北地区的一万多个夷汉部族纷纷归顺。刘勃勃顺势设置郡县,对新占领区进行有效管理。

消息传回长安,后秦天王姚兴闻讯震怒。爱将齐难的被俘让他痛心疾首。但恰逢西蜀藩国求援,姚兴不得不暂时搁置对刘勃勃的报复计划。
西蜀政权是由谯纵于405年二月建立的,当时他自称成都王,但尚未确定国号。起初,谯纵设置了益、巴二州,并任命堂弟谯洪为益州刺史,兄弟谯明子为巴州刺史。
到了406年正月,东晋新任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对驻守白帝(今重庆奉节)的谯明子发起进攻,最终谯明子不敌而败。同年九月,东晋镇军将军刘裕派遣龙骧将军毛脩之与司马荣期联合继续攻打西蜀。然而,司马荣期却被参军杨承祖谋杀,毛脩之因此退回白帝城。
407年八月,毛脩之诛杀了杨承祖,计划重新组织对西蜀的攻势。随后,刘裕上疏推荐襄城郡太守刘敬宣率领五千兵马征讨西蜀,同时由其兄刘道规担任征蜀都督。

407年九月,成都王谯纵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后秦表示臣服。谯纵为何选择在此时向后秦称藩?可能是因为他担心无法抵挡东晋的强大军事压力,也可能是为了联合后秦共同对抗东晋。
408年五月,尽管刘裕派遣的刘敬宣、刘道规部队尚未进入西蜀境内,谯纵再次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后秦天王姚兴请求桓谦南下,意图与后秦合作共同打击刘裕。这表明谯纵在面对东晋威胁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外部支持以增强自身实力。
话说桓谦乃是桓冲之子,桓玄的堂兄。桓玄身死后,桓谦依然坚持与东晋对抗,最终失利后投靠了后秦。
当姚兴将谯纵的意图告知桓谦时,桓谦欣然回应道:“我家世代对荆楚百姓有恩德。若能借助巴蜀之力,顺流而下,必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然而姚兴却并不认同,他说道:“小池塘难以容纳大鱼。如果谯纵真有能力成就大事,也不会需要你作为他的助力。你还需多加保重。”桓谦抵达成都后,为人谦逊,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然而谯纵此时却心生猜忌,竟将桓谦软禁在龙格(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境内),还安排人严密看守。桓谦不禁泪流满面地对几位兄弟说道:“天王的话真是先见之明啊!”
七月,东晋讨伐西蜀的先锋部队刘敬宣抵达三峡,随后兵分两路向成都进发。谯纵因担忧不敌东晋军队,再次派人前往后秦向姚兴求援。姚兴派遣平西将军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率领两万大军前去救援。
不久之后,刘敬宣的大军到达黄虎,距离成都仅五百里。西蜀辅国将军谯道福率全军迎战,双方僵持达六十多日。

刘敬宣的军队无法推进,粮草供应也逐渐短缺,加之瘟疫爆发,士兵死亡过半。无奈之下,刘敬宣只能撤退。事后,他被东晋朝廷革职,刘道规也被降为建威将军,而刘裕则自请由车骑将军降为中军将军。
409年初,姚兴派遣使者抵达成都,册封谯纵为蜀王。谯纵所建立的政权自此正式定国号为“蜀”,历史上称为“西蜀”,不过它并未被列入十六国之中。
随着西蜀局势趋于稳定,姚兴开始筹划分兵进攻刘勃勃。当时北方正值寒冬,姚兴命令其弟平北将军姚冲与征虏将军狄伯支率领四万铁骑向北进发,讨伐刘勃勃。姚冲率军不久便抵达岭北,并下令安营扎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姚冲到达岭北后却迟迟不愿进军攻打近在眼前的刘勃勃。实际上,他此时已萌生了返回长安,夺取兄长姚兴天王之位的念头。这一想法的产生,不仅源于姚冲本身的夺权野心,还因为他得知姚兴此刻已离开长安前往平凉(今甘肃平凉)巡视,而太子姚泓留守长安,导致长安防备空虚。
然而,与姚冲一同出征的征虏将军狄伯支对姚兴极为忠诚,坚决反对回师谋反。面对狄伯支的反对,姚冲无计可施,只能暂时打消叛变的念头。但鉴于狄伯支已经知晓自己的谋反意图,姚冲担心日后会暴露,于是用毒酒将狄伯支杀害以灭口。
二月,后秦天王姚兴从平凉出发巡视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逐渐逼近刘勃勃的根据地高平(今宁夏固原)。姚兴原本以为,派姚冲讨伐刘勃勃,再加上自己亲自出征,定能击败刘勃勃。

然而,令姚兴痛心的消息很快传来:姚冲并未与刘勃勃交战,而是打算趁他不在长安时夺取长安。
尽管得知此事,姚兴虽愤怒却未打算惩罚姚冲。在他看来,姚冲虽是几个兄弟中最小的,但雄武过人,实在不舍得处罚。一同随行的将领姚敛成哭泣着劝谏道:“姚冲为人凶险狡诈,每次他在陛下身边侍奉,我都寝食难安。恳请陛下早日除掉他。”
姚兴听后虽有所动摇,但仍不愿以谋反罪名处置姚冲。他说道:“姚冲能有何作为?不过是擅自杀害了名将狄伯支,朕将昭告天下其罪行。”
随后,姚兴传下旨意,赐死姚冲,并以平民之礼安葬。

姚冲被赐死后,姚兴一时无力再进攻刘勃勃。然而不久后,刘勃勃主动攻打平凉。
四月,刘勃勃率领两万骑兵,掳掠了平凉地区的七千多户胡人家族,随后驻扎在依力川(今甘肃平凉东南)。消息传到姚兴耳中,他自然勃然大怒。
然而此时的姚兴已无暇顾及刘勃勃,因为关东的南燕正遭受东晋攻击,遣使前来求援。姚兴决定派遣援军相助。
话说407年的十月,南燕皇帝慕容超为了换得后秦释放自己的母亲与妻子,向后秦称藩。自此之后,南燕境内频繁出现异常天象。
到了408年的春天,慕容超出行至南郊进行祭祀仪式时,一只奇特的怪兽突然出现在祭坛旁。这只怪兽外形似鼠,全身赤红,体型竟如马匹般庞大。
就在此时,狂风骤起,白昼如同黑夜一般昏暗,慕容超的仪仗和帷帐都被摧毁殆尽。

慕容超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向太史令成公绥询问此现象的原因。成公绥回答道:“这是由于陛下过度信任奸佞之人,诛杀贤良之士,赋税繁重且劳役过多所导致。”
慕容超听后有所触动,颁布诏书宣布大赦天下,并罢黜了公孙五楼等人。然而没过多久,慕容超又重新起用了公孙五楼。
十一月,正值寒冷的冬季,南燕境内的汝水竟然干涸,所有河流都已结冰,唯有渑水未结冰。
慕容超听到这一怪异现象的奏报后,心中颇为不快,便向李宣询问原因。李宣答道:“渑水之所以未结冰,是因为它流经京师之地,靠近日月之光。”慕容超听后心情大好,当即赏赐李宣一套朝服。

南燕国主慕容超在位期间,展现出诸多令人费解的决策,这些行为逐渐将国家推向灭亡边缘。409年正月初一,慕容超于东阳殿召集群臣举行朝会。当舞乐奏响时,他却因舞蹈动作不够整齐而感到不满,甚至后悔当初将乐伎送往后秦,并突发奇想打算从东晋掳掠人口来补充乐伎队伍。
面对慕容超这一荒唐提议,领军将军韩挺身而出极力劝阻:"先帝因中山故都沦陷,才退守三齐之地。如今陛下不应与民休息、严防北魏挑衅以图恢复大业,反而要去侵犯南方的东晋,结下新的仇怨。此举实属不妥。"
然而慕容超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断然回绝道:"朕意已决,你不必再多言。"
同年二月,慕容超派遣慕容兴宗、斛谷提和公孙归等将领率领骑兵入侵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他们攻破宿豫后大肆抢掠,最终挑选了两千五百名男女带回南燕,让太乐署教导歌舞技艺。

慕容超对此次军事行动的结果十分满意,准备封赏慕容兴宗、斛谷提及公孙归等人为郡公或县公。桂林王慕容镇对此提出异议:"这几位将军耗费大量军力物力,在外树敌,实在没有什么功劳值得如此重赏。恳请陛下三思。"然而慕容超听后勃然大怒,拒绝回应慕容镇的谏言。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归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公孙五楼之兄。公孙五楼担任侍中、尚书、领左卫将军,其家族成员大多身居要职,连王公贵族也对他心生畏惧。
尚书都令史王俨因阿谀奉承公孙五楼而不断获得提拔,官至尚书左丞。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若想封侯,就去巴结公孙五楼。"因此,即便有争议,公孙归等人攻克宿豫后自然少不了加官进爵的机会。
不久之后,慕容超再次派遣公孙归等人进攻东晋侨郡济南郡,俘虏太守赵元并掳掠一千多人返回南燕。

为防范南燕军队再度来袭,东晋百姓纷纷筑堡自保,从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地区人心惶惶。慕容超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未能增强国力,反而加剧了与邻国的矛盾,加速了南燕走向衰亡的步伐。
南燕屡次侵犯东晋边境的消息传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朝廷命令并州刺史刘道怜驻扎在淮阴(今江苏淮安)防御南燕可能的再次入侵。刘道怜是平定桓玄之乱的功臣刘裕的弟弟。
当时,刘裕担任扬州刺史、中军将军,在东晋朝廷中威望颇高。面对南燕的挑衅,东晋皇帝司马德宗或许不会采取行动,但作为一代英雄的刘裕却不可能坐视不理。三月,刘裕向司马德宗上书,请求讨伐南燕慕容超。

在朝会上,司马德宗将刘裕的奏疏交由群臣商议。大多数大臣认为不宜出兵,只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和参军臧熹等人坚信能够取胜,并支持刘裕的计划。司马德宗最终批准了刘裕的请求。随后,刘裕开始筹备出征的相关事宜。
刘裕首先任命孟昶为监中军留府事,又让王镇恶担任中军参军。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王镇恶。他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后投奔东晋,被任命为临澧(今湖南桑植)县令。
虽然王镇恶不擅长骑马,也不会拉弓射箭,但他富有谋略,处事果断,热衷于讨论军国大事。
后来有人向刘裕推荐了王镇恶,两人交谈后,刘裕非常欣赏他,当晚便留他在府中。
第二天,刘裕对幕僚们说道:“我听说将门出将,镇恶果然如此。”四月十一日,刘裕率领的北伐大军从建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