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不会沟通?父母学会这5招,娃主动开口不犯愁!

奇奇妈妈育儿 2025-04-05 19:04:05

开头:

最近后台收到好多家长私信,说孩子越大越“哑巴”,问啥都回“嗯”“随便”“不知道”,急得直跳脚。咱当爹妈的,谁不想娃能敞开心扉唠唠心里话?可为啥越使劲,娃越躲? 今天啊,就搬出李玫瑾教授的金句干货,手把手教你“撬开”孩子的嘴!记住咯,沟通不是审讯,而是交心!

一、把“命令”换成“商量”,娃的嘴才能张开

场景还原: “作业写完了没?赶紧去洗澡!” “凭啥每次都要听你的?”(娃摔门)

李玫瑾支招: 咱都经历过青春期,知道那时候最烦的就是爸妈唠叨。李教授说啊,12岁后父母的唠叨=噪音污染!试试把“必须”换成选择题: “宝啊,你是想先写数学作业,还是背完单词再洗澡?” (别小看这句!心理学上这叫**“有限选择权”**,既给了娃面子,又暗戳戳划了底线。)

二、学会“装傻示弱”,娃才愿意当你的老师

真实案例: 网友@豆豆妈吐槽:让儿子练琴,结果被怼“你行你上啊!”。李教授建议这么回——“哎呀妈妈真不会,你能教教我不?”(结果娃屁颠屁颠示范,还嘚瑟“看我多厉害!”)

底层逻辑: 孩子也需要**“价值感”!就像李教授在《亲子沟通密码》里说的:“父母的‘无能’恰恰是孩子的超能力触发器”**。 下次遇到娃闹脾气,试试: “妈妈手机死机了,你这个科技小达人帮看看呗?” (信我!娃绝对边修手机边叨叨个不停!)

三、“非暴力沟通”四步法,专治叛逆期

血泪教训: 15岁男孩沉迷游戏威胁轻生,根源竟是爸妈总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心理咨询师用这招破冰——

说事实:“妈妈注意到你这周玩了20小时《原神》”(别带“又”“总是”这种词!)

谈感受:“我有点担心你眼睛疼,也怕影响睡眠”

提需求:“咱们能不能商量个游戏时间?”

给选择:“你是想每天玩1小时,还是周末集中玩3小时?”

四、关注娃的“朋友圈”,比查手机管用100倍

李教授原话: “孩子宁可跟网友说秘密,也不告诉爹妈?因为你总在当裁判,而不是队友!”

实操指南:

别问:“那小子成绩差,少跟他玩!”

要问:“你俩咋认识的?他哪儿特别吸引你呀?”(娃会觉得你在乎他的判断力)

进阶操作: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吃火锅,暗中观察谁是“正能量担当”

五、每天3句“彩虹屁”,夸出高情商娃

错误示范: “你真棒!”“好聪明!”(娃会觉得敷衍)

李教授公式:具体行为+你的感受+人格升华举个栗子: “今天你主动帮奶奶拎菜(行为),妈妈心里超温暖(感受),咱家小暖男越来越靠谱了(升华)!”

数据说话: 纽扣家庭教育机构跟踪发现,连续21天用这招,孩子主动沟通率提升73%!

结尾灵魂拷问: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咱有没有想过——当孩子愿意开口时,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你家娃最近有没有啥“小秘密”不跟你说?评论区聊聊呗!)

参考文献:

李玫瑾,《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萨提亚,《亲子沟通密码》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田宏杰,《儿童挫折教育手册》

陈金霞,《青春期亲子关系修复案例集》

戈特曼,《培养高情商儿童》

阿黛尔·法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李玫瑾,《圆桌派:当代家庭沟通困境》访谈实录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