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头疼!西汉工人起义频发,竟因待遇太差?

文史说文道 2025-03-17 15:33:08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颍川郡的180名工人揭竿起义,为首的铁官徒申屠圣,在杀死监工的长吏,夺取了储存在仓库的制式盔甲兵刃后,这支起义军声势渐盛。

几十天之内,他们竟然横行九郡。时年30岁的汉成帝刘骜,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立即派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监督军队,兴兵讨伐。

在正规军的围剿下,此次工人起义终究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仅仅只是西汉工人起义浪潮的开端。

西汉工人起义

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郡的囚徒谋划攻下牢狱,救出身犯死罪的郑躬等人。如同申屠圣起义那般,他们在夺得了储存在仓库的制式盔甲兵刃后,得到了广泛响应,前去归附的人有万人之众。

据《汉代铁器艺术研究》一文所述,广汉郡的囚徒们能盗出仓库中的兵器,党羽也变得越来越多,从这种情形看,也只有铁官徒才有这种先天条件可以抢占武器。

另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广汉郡设有工官。由此推测,率众起事的郑躬等人应当是负责制造兵器的工人。总之,时年33岁的汉成帝刘骜在得知此事后,再度向起义军的工人们重拳出击。

原为河东都尉,官秩比两千石的赵护,在得到皇帝的特别批示后,火速升迁为官秩两千石的广汉太守,并纠集了周边各郡共计3万士兵镇压起义。

在正规军凌厉的攻势下,这批起义工人死伤惨重,到最后被迫投降时,人数规模已经从万余人下降到3000余人。

为了嘉奖赵护,朝廷赏赐黄金百斤,并再度升迁其为执金吾。执金吾官秩中两千石,负责宫禁内外警卫,管理中央武库。

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赵护,就因为成功镇压工人起义,不仅连升三级,还担任了如此重要的职位,足以见得刘骜对工人起义的高度重视。

到了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年底,山阳郡的228名铁矿工人起义。本次起义和之前两次的流程大致相同,以苏令为首的铁官徒,在杀死监工的长吏,夺取了储存在仓库的制式盔甲兵刃后,周边各郡大量人员随从起事。

所不同的是,本次起义的范围竟然波及40多个郡国,并且至少有两个太守被杀。

刘骜

时年37岁的刘骜,为应对声势浩大的工人起义,采取了离间和镇压并行的手段。在汉成帝的软硬兼施下,李潭等五人叛变,格杀了起义军内的关键人物樊并,之后他们皆被汉廷封为列侯。

随着起义军爆发内讧,汝南太守严诉乘机发起决战,将义军领袖苏令斩杀。严诉在成功镇压起义后官升一级,直抵长安担任大司农,位列九卿,并得到黄金百斤的赏赐。

刑徒、更卒

说起西汉成帝年间工人起义的原因,无非是工人工作环境差,薪资待遇低。两汉时期为官方从事采矿、铸造、冶炼等行业的工人,基本上由刑徒、更卒、工匠三个部分组成。

秦汉时期律法严苛,平民稍有不慎就会受罚入狱。《汉书刑法志》有云:考自昭、宣、元、成、哀、平六世之间,断狱殊死,率岁千余口而一人,耐罪上至右止,三倍有余。

每年死刑犯占总人口1/1000,有期徒刑犯占总人口3/1000。这是什么概念?西汉将近6000万人口,每年要杀头6万,收监18万。

带入当前14亿人口的印度,每年枪毙140万,关监狱的420万,挺吓人的。有人可能会觉得一定是写书的人夸张了,但是《汉书刑法志》后面还补充了一段:故死者岁以万数,故刑者岁十万数。

说明判罚人数的数量级就是这样,受罚人数如此之多,其中的冤假错案、轻罪重罚的现象必然层出不穷。

不管怎么说,以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来说,汉政府显然不会无条件供养刑徒,势必会在刑期内让犯人劳动。刑徒的劳动范围涉及各种社会场所,自然包含采矿、铸造、冶炼等行业。

据考古学家对汉代刑徒墓穴的发掘调查,被葬刑徒几乎完全是男性,年龄分布在14~56岁,其中25岁至34岁的占大多数。另据某座刑徒墓墓砖所刻文字,这些为弘农郡铁矿劳动的犯人,分属六十几个郡国。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刑徒,大多都会在壮年死于劳动,平日里又集体工作,这让他们拥有了强大的组织和团结能力,所以在西汉成帝年间的工人起义运动中,他们成为了中坚力量。

说完了最低级的刑徒,再来说卒,所谓卒,就是服役的人。根据汉代法律,男子从20岁起就要载入征发徭役的名册。

除服兵役的两年以外,到56岁前每年需自选时间,在本郡服劳役一个月。因为时间到了就要换其他人接替更换,所以叫做更卒。

为一般郡县服劳役的人,大概需要修水利设施之类的,而郡中有铁矿、铜矿的就需要服役的人去充当工人。

工匠

由于从事冶炼、锻造金属之类的劳动强度太大,不少耕族都难以忍受。富裕家庭可以出钱请人代劳,贫苦人家就只能自己扛着。而工匠是制造环节中的关键所在,他们是技术的代名词,代表着先进的技术革新。

两汉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已然确立,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但工匠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某些方面比战国时期还低。

作为平民身份的工匠,独立经营尚有自由。可这个时期的窑艺负担沉重,特别是从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后,民间工匠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大多数铁匠都被收入各地的铁官之中,民间工匠极少。相对于刑徒更卒而言,被官府雇佣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匠,虽然较为自由,能获取一定酬劳。

但当时官府对其具有大量经济维度以外的强制性要求,故这些工匠被官府强制雇佣,并且薪酬很低。

据《史记》、《汉书》等书记载,正是因为从事采矿、铸造、冶炼等行业的工人生存环境艰苦,所以铁观中的工人通常会采用消极怠工、偷工减料、悄悄破坏铁器等方式,进行最轻微的无声反抗。

至于上升到武装起义的程度,这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刘骜自即位起,就喜好修园子和使用脑洞大开的奇妙交通工具去游玩。

比如他在禁宫中修建了逍遥宫,又令工匠打造了一个3米见方的轿子,装修得和迷你宫殿一般。平时他让期门、羽林禁卫扛着轿子飞奔,名曰飞行殿。

另外,刘骜为了表达对赵飞燕的宠幸,令工匠建了一艘豪华游轮,二人时常泛舟于太液池之上。此船以沙棠木为主体材料,船身两侧用大铜木雕刻成虬龙。由于装饰船头的翼鸟由云母所制,故名曰云舟。

所谓上行下效,有这么一个喜欢大兴土木和整日奢侈淫逸的皇帝,各级官员自然会对建筑、手工业以及相关采矿、铸造、冶炼等行业的工人进行无尽的压榨,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工人起义运动。

工人起义的影响

虽说西汉成帝在位期间的三次工人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反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据汉书成帝纪所载,公元前22年,即阳朔三年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起义后,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汉成帝刘骜的担忧。

公元前20年,鸿嘉元年二月,大汉皇帝在巡行至初陵时,下诏赦免当地工房中服劳役的刑徒。公元前18年,鸿嘉三年十一月,蜀地广汉郡爆发工人起义运动。

到了公元前16年,永始元年七月,汉成帝刘骜突然向负责营造的将作大匠发难,斥责这位大臣明知昌陵不适合营造,却强行征发工人建造城池。

喜好大兴土木的皇帝,突然决定终止建设,这应当与天下饱受苦难的工人层出不穷的反抗有关。

公元前14年,永始三年十二月,山阳铁官徒苏令起义之后,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公元前13年,永始四年六月,汉成帝刘骜就斥责社会上的奢靡之风盛行,下诏对此奢侈之风要约束禁止。

一个喜好游乐淫逸的皇帝,居然痛斥奢靡之风,你说这难道不是被工人们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给吓坏了吗?

总的来说,为了对抗不公正的待遇,这些工人们以生命为代价,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虽然三次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迫使统治阶级做出让步,终在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