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夜色渐浓的街角,曾经热闹非凡的餐馆已经关门大吉。
门口贴着“旺铺招租”的字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桌椅设备都散乱地遗落在里面,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竟的故事。
这时,一个不急不缓的身影走进这家已然冷清的店,他边查看着那些餐饮设备,边盘算着下一个买家的出价。
这是餐饮设备的回收商,通常被业内称为“收尸人”。
你或许没听过他的职业,但在这个关闭率飙升的餐饮行业中,他们悄然兴起,成为市场中的淘金者。
这背后,是一个水深火热的整个餐饮界。
餐馆生命周期为何缩短?
餐馆的生命周期为什么这么短?
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
在2023年,新的餐馆开了298万家,而倒闭的却高达354万家。
有人说这是因为餐饮市场已经饱和,竞争太过激烈。
但业内观察者指出,不仅仅是市场因素,还有餐馆本身的运营和生存压力。
18个月被称作餐馆的平均存活期,这意味着很多餐馆可能连一年半都撑不住。
随着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的增加,餐馆经营者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无论是租金上涨还是人工成本,都是让他们难以招架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无数人冒着风险涌入这一行,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食王国。
从进入到退出:餐饮创业者的艰难旅程还有一些创业者看似迎来了新机会——转型疗程,想着把积蓄投入到餐饮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旅程。
开始时总是令人兴奋的,小白领出身的他们满怀憧憬地装修店铺,学习美食制作。
这一路其实并不简单。
他们投入了大笔资金购买餐厅设备,费心设计菜单,甚至亲自上阵炒菜。
当开业狂潮过去,现实往往给他们迎面一击。
突如其来的成本提高,新潮流的更迭,都会影响生意。
而那些原本习惯坐在办公室的年轻人,未必能承受餐饮工作的辛苦和无尽的挑战。
于是,不少人在奢侈的设备上烧钱,最终只能选择含泪关闭店铺。
“收尸人”是如何在餐饮业中找到商机的?
倒闭的餐馆频繁,正在哪里消失,回收商们便在哪里悄然出现。
对于餐馆老板来说,他们像是秃鹫,专门盯上那些无力再经营的店,慢慢收拾这些二手设备。
这些回收商可以低至设备原价的10%购入,然后转手卖给新的餐馆或是其他从业者。
市场总是有需求的地方,毕竟总有新手入场愿意以较低成本买入设备图个方便。
在这一行,有人甚至在上海建立了三个仓库,专做二手设备生意,占地2000多平米,库存量甚巨。
这种被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仅在国内流通,甚至通过航运渠道出口至非洲,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商机。
这样一个充满竞争与机会的市场,回收商当然愿意趁机而入,做起了设备回收的生意。
餐饮品牌加盟的机遇与风险其实,面对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有些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加盟品牌。
加盟似乎是一种“术业有专攻”的保证,借助品牌效应快速打开市场。
成功并不是必然的。
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加盟商必须权衡和选择。
品牌的加盟模式大展拳脚,向新加盟商兜售原材料。
蜜雪冰城和古茗两大品牌在2024年1月提出了新的加盟方案,并通过销售原材料实现丰厚收入,而加盟者则面临着操作成本的压力。
有些品牌甚至以“低成本加盟”吸引商家加入,但所谓“零门槛”背后是风险飙升、竞争加剧。
特别是,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品牌降价抢市场也把加盟商逼入了新的困境。
市场的舞台,人人都是旅者。
从原材料获取到设备拆解,从加盟模式到品牌斗争,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这场餐饮的生存游戏里,有人黯然退场,有人持续奋战。
而当餐饮行业的轮回仍在持续,曾经光辉的梦想或许在尘埃中显得黯淡。
无论是入局还是退出,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努力适应。
我们明白,餐馆虽小,但却如熊熊火光一般点亮了创业者的心。
生命也许短暂,但经历过的挑战和辛勤劳动会长久存在。
无论成败,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而餐馆回收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它影响着每位进入这一行业的人。
每当夜色逐渐笼罩街角,火光依旧在每一家店的厨房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