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拆除白玉山塔时,日本人立马联名反对?

文化品鉴室 2025-03-11 15:51:59

旅顺市白玉山景区的清晨总是飘着些许薄雾,露珠挂在叶尖上,带来清凉的气息。

白玉山塔却在此平静的美景中,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复杂象征。

一边是对外界展示的旅游圣地,另一边则是充满争议的历史遗迹。

白玉山塔的历史与日本的计划

其实,这座高达66.8米的白玉山塔,那螺旋上升的273级阶梯,每一层绘有精美浮雕的塔身,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

建于1909年的白玉山塔,是日本人在旅顺战后兴建的纪念性建筑,也是当时中俄日三国争斗的历史见证。

这座塔的修建,是在1907年至1909年间,当时的通讯技术落后,全靠2万中国劳工手工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修建过程中工伤频发,光是掉下来摔死的劳工就有30多人,总伤亡达到千人之多。

对此,有人会问:日本为什么非要在我们土地上树立自己的战争纪念碑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为了宣扬他们侵华的“军国主义”思想,将它视作胜利的象征。

国民反感与周总理的决断

时间到了建国初期,白玉山塔的存在引起了不少中国民众的反感。

他们认为这不仅是一座耻辱的纪念塔,更是日本侵华的铁证之一。

尽管多次提出拆除的请求,却每次都被周总理坚决制止。

周总理的决定或许让不少人困惑。

为什么不拆?

其实,周总理认为这座塔的存在,正是铁证如山的历史见证。

它提醒国人不应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每一块支撑白玉山塔的石砖,都见证了侵华的事实,成为无法篡改的证据。

日本的顽固反对与两国的战争遗迹

原来,日本对待白玉山塔也是极为看重的。

两次拆除行动,日本人都站出来反对,聚集一批老兵和历史学者,联名上书要求停止拆除工作。

这其中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塔下埋葬的2万余名日军遗骨,更因为它是日本当年军国主义的象征物。

白玉山塔下的纳骨祠内,存放着22723名日军阵亡者的骨灰。

每年8月,日本人还会进行祭祀活动,纪念在战争中失去的士兵们。

这种悼念动作自然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但从另一角度看,对于日本普通民众而言,这也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白玉山塔的现状与保护

时间再往后推移,到了1985年,白玉山塔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并进行了多次修缮保护。

2000年以后,它更是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数十万游客。

现在,白玉山塔不仅是旅顺市的重要旅游景点,还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那段沉痛的历史,而这也是对后人最真挚的警告。

白玉山塔就像是一部没有字的史书,它默默屹立,提醒着每一个参观者不要忘记,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段惨痛的历史。

每天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到塔尖的时候,白玉山塔仿佛又活了起来,带着无尽的历史故事,等待着每一个探寻真相的人们。

结语

白玉山塔的存在意义已不仅仅是那段耻辱历史的见证,更承载了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厚重情感。

从年轻人到老一辈,每一个来到白玉山塔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启迪和警示。

虽然这座塔的历史让人沉痛,但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站在白玉山塔前,回顾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更提醒我们——历史不可忘,国家更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向富强,相信未来,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坚韧,国家会更加辉煌。

0 阅读: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