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英国《泰晤士报》爆出猛料:特朗普特使基思·凯洛格提出“分治乌克兰”计划,拟将乌克兰划分为类似“二战后柏林”的势力范围,引发国际震动。
尽管凯洛格事后澄清“并非分割乌克兰”,但这一提议仍暴露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深层战略意图。若该计划成真,普京和泽连斯基将如何应对?结合近期俄乌美三方博弈的蛛丝马迹,答案或许已浮出水面。

凯洛格的提议核心是“停火后由英法部队驻守乌克兰西部,俄军控制东部,中间设非军事区”。这一方案隐含两大信号:
信号1:美国试图以“维和”名义让他国介入乌克兰,但避免自己直接派兵(仅提供空中支持),这样,既降低了与俄正面冲突的风险,又能通过盟友维持对乌影响力。
信号2:变相承认俄罗斯对乌东的既得利益。凯洛格虽否认“分割领土”,但18英里非军事区的设定,实质是将现有控制线固化,为俄长期占据乌东提供合法性。
这一计划与近期美乌矛盾升级密切相关。3月底,泽连斯基公开抱怨“所有方案都是美国人制定”,被迫接受以矿产换军援的协议草案(允许美企控制乌稀土资源)。而特朗普更直言“乌克兰领导人将面临大问题”,暗示对泽连斯基的不满。显然,美国正通过“分治”方案向俄乌双方尤其是乌克兰施压,以加速达成对其有利的停火协议。

对普京而言,凯洛格的提议存在双重诱惑:
第一,可以让俄罗斯巩固乌东控制权。俄军当前已占据顿巴斯地区大片区域,若停火协议承认俄方实际控制,将为其“消化”占领区争取时间。
第二,可以离间美乌关系。特朗普与普京的“私交”近期被频繁提及(如普京为特朗普遇刺祈祷的“友谊故事”),而美乌因矿产协议争执不断,俄方或借机拉拢美国,孤立泽连斯基。
但普京的底线清晰:拒绝北约军队驻乌。俄外长拉夫罗夫3月已强硬表态“不接受任何北约维和部队”。因此,俄方可能要求将“维和部队”替换为中立国力量,或直接扩大俄军控制范围,甚至推动乌克兰政权更迭(如扶持亲俄派领导人)。
三、泽连斯基的绝境:妥协还是抵抗?
泽连斯基当前处境堪称“内外交困”:
外部压力方面:美国以军援为筹码,逼迫其签署矿产协议,甚至暗示“换人”(美方已频繁接触乌反对派)。若接受分治方案,等同放弃领土主权,将引发国内民愤。
内部危机也不容忽视:乌军在前线节节败退,库尔斯克失守、第聂伯罗市遭袭等加剧民众不满。
虽然泽连斯基的公开表态始终强硬,宣称“不会合法交出领土”,不过,其行动已显露妥协迹象。例如,3月底他同意评估美方矿产协议,并罕见表示“愿与普京直接谈判”。若美国持续施压,泽连斯基或被迫接受“分治”框架,但需以“暂时停火”为借口,换取重整军备的时间窗口。
四、未来走向:乌克兰的“柏林墙”能立多久?
若分治方案落地,乌克兰或沦为大国角力场,东西部经济、政治割裂加剧,甚至爆发内战(如亲俄武装与西部民族主义者冲突)。
如果这个分而制之的方案成真,对全球的警示就是,美国“分治”策略暴露其“利益优先”本质,其他小国若盲目追随大国,恐步乌克兰后尘。
最后,要说的是,“分治乌克兰”看似是停火捷径,实则是将冷战剧本强加于21世纪。对普京,这是巩固扩张成果的良机;对泽连斯基,却是“亡国危机”前的最后赌注。而美国,则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将乌克兰变为牵制俄欧的“永久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