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主演魏葆华分享艺术人生,以德艺双馨成就人生价值

桃沢茶茶 2022-07-06 18:28:45

7月3日,由广州市文联、南方报业289艺术、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大师下午茶”活动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国家一级演员、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魏葆华以“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从艺之路与艺术观点。

活动现场不断突破创新表达中国故事魏葆华在13岁时进入体校成为一名技巧运动员,1992年,21岁的他与演员吴正丹成为搭档,开始练习男女混双技巧。到1996年,魏葆华进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正式跨界成为杂技演员。魏葆华说:“杂技是不断创新、突破的艺术。”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他和搭档吴正丹苦苦思索,产生了将芭蕾与杂技相结合的思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试了身体很多部位,整个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用四年的时间挖掘探索,才有了肩上芭蕾。”回想起这段经历,魏葆华感慨道:“人生不能躺平,只有踏踏实实付出才有机会得到回报。”2002年,魏葆华和吴正丹表演的节目《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获得了象征全球杂技最高水平的蒙特卡洛杂技节最高奖“金小丑”奖,然而他们并未就此停下杂技与舞蹈跨界融合的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杂技来实现中国故事的创新性表达,成了他们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执着追求。他说:“我觉得我从事的工作是非常神圣的工作,我们杂技工作者应该有这种自信,就是我们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艺术享受与感动”。

现场市民朋友向魏葆华献言:肩上芭蕾惊四座,中华技艺极巅峰2003年,他们曾与著名编导赵明携手,将杂技短节目《化蝶》搬上央视春晚舞台。从那时,他们心中就埋下了杂技舞剧《化·蝶》的种子。2021年,魏葆华、吴正丹夫妇再次与赵明导演合作,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化·蝶》首演获得成功,并将于2023年开启全球巡演。这部剧作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基础,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传统哲思,把蝴蝶生命孕育和破茧化蝶的过程融入其中,获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和业界的广泛关注。魏葆华回忆了实现这一梦想过程中的艰辛。首先是客观的年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状况在走下坡,恢复的周期变长,首先要克服体力上的困难。其次是《化·蝶》以中国古典舞的要求和意蕴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在以前的杂技剧创作和表演中鲜有接触。但正如魏葆华所说:“人的潜质是很大的,关键看你有没有从零开始的勇气来追求新的突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来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个人真切地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德艺双馨以奉献成就人生价值在追求艺术创新与突破的同时,魏葆华还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中,把德艺双馨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他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常进入剧院看剧,我们有责任把艺术送到他们身边。”只要时间不冲突,他总是积极参与慰问演出活动,在大雨中慰问战士、在飘雪的寒冬走进基层、将高雅艺术送进校园……

魏葆华进行分享如今,魏葆华在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担任副院长,为观众奉上精彩表演的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他直言,做教育对自己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突破舞台舒适圈的一次转型。在教育过程中,他常告诉年轻演员“不要给自己设限,在成为艺术家的路上,会有很多意料不到的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送给学生同时也是在告诫自己。2022年,魏葆华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在谈到这项荣誉时,他说:“对于艺术家来说,艺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决定了一个人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多远、飞多高。获得这项荣誉是对我很高的褒奖,我觉得德艺双馨是一个艺术家的完美状态,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行的方向,追求德艺双馨我们永远在路上。”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实习生李永萍

0 阅读:0

桃沢茶茶

简介:没有沉雨落雁之美貌,照样可以很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