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就是沟通的开始

晴小栀 2025-03-10 09:59:08

01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始于“看见”。

看见对方的表情,听见对方的声音,感知对方的情绪。

真正的“看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接触,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我们常常以为,沟通就是语言的交锋,是观点的碰撞。

但实际上,沟通的起点,是看见对方的存在,理解对方的需求,接纳对方的情绪。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的预设,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我们急于表达自己,急于证明自己,却忘记了停下来,去真正看见对方。

于是,误解产生了,隔阂加深了,沟通变成了无效的争吵。

02

关于“看见”的重要性,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孩子突然哭闹不止,指着货架上的玩具不肯离开。

母亲感到尴尬又愤怒,训斥孩子不懂事。

当她蹲下来,试图从孩子的视角看过去时,才发现货架上的玩具在孩子眼中是如此高大而诱人。

那一刻,她终于理解了孩子的情绪,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真正的沟通,需要换位思考,需要用心去看见对方的处境与感受。

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处的痛。”

只有当我们放下自己的偏见,去看见对方的真实需求,沟通才能真正开始。

03

看见别人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总是被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所束缚。

心理学家李松蔚曾提到一个案例:

一位妻子抱怨丈夫总是忽视她的感受,而丈夫则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

经过深入沟通,他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对“关心”的理解不同。

妻子认为关心是主动询问和陪伴,而丈夫则认为关心是默默付出和解决问题。

正是因为彼此没有真正看见对方的需求,才导致了误解和矛盾。

沟通的障碍,往往源于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而忽视了对方的真实想法。

只有当我们放下自己的预设,去看见对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沟通才能更加顺畅。

04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看见”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声音,更是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倾听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评判,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表达。

表达不仅仅是说出自己的想法,更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关怀。

正如作家苏童所说:“表达自己,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让对方看见真实的你。”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接纳。

接纳不仅仅是容忍对方的缺点,更是尊重对方的独特性。

正如哲学家阿德勒所说:“真正的接纳,是承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而我们无需为别人的课题负责。”

05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其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前提,是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而沟通就是连接孤岛的桥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害怕被误解而选择沉默,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选择逃避。

真正的沟通,恰恰需要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真诚地看见对方。

正如蔡志忠所说:“我不敢不夸奖自己,这不是骄傲,这是如实表达自己。”

06

禅宗有言:“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真正的沟通,不是改变别人,而是看见自己。

当我们能够看见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就有了看见别人的能力。

正如曾仕强先生所说:“人际关系真正的起点不是跟人的关系,而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关系。”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和解,才能真正与他人和解。

只有当我们看见自己,才能真正看见别人。

所以,从今天开始,试着放下你的预设,去看见对方的真实需求;

试着放下你的评判,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

试着放下你的恐惧,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因为,看见,就是沟通的开始。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沟通是连接彼此的桥梁。

愿我们都能在沟通中看见别人,也看见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沟通中找到共鸣,也找到力量。

因为,真正的沟通,始于看见,终于理解。

0 阅读:11

晴小栀

简介: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