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时先扣利息?三步锁定本金,避免资金损失!

赵律师在南昌 2025-04-23 18:29:55

民间借贷中“砍头息”屡见不鲜——出借人预先扣除利息,导致借款人实际到手金额缩水。

一旦发生纠纷,本金究竟按借条金额还是实际到账计算?本文结合真实案例解析法律规则。

⚠️一、典型场景:借10万扣1万利息,本金怎么算?

典型案例:

董某出借2万元,实际转账19200元(预先扣除800元利息),法院判决只需偿还19200元本金。

❗常见争议:

借条金额≠实际借款本金;

预先扣息导致利息计算基数争议;

现金交付无转账记录难举证。

⚖️二、法律分析:本金认定的两大规则

根据《民法典》第670条及司法解释,本金认定规则如下:

裁判要点:

规则一:砍头息违法,本金按实际交付计算;

规则二:利息不得以借条金额为基数计算,需按实际本金核算。

✅三、解决方案:四步守住本金底线

第一步:规范借款流程

转账备注:支付本金时备注“借款本金”;

分开约定:借条仅写本金,利息另签补充协议;

拒收现金:优先选择银行、支付平台转账。

第二步:关键证据清单

⚖️第三步:应对砍头息纠纷

出借人策略:先转账给对方本金,然后让对方再当场转回利息;

借款人策略:提供银行流水证明实际到账金额少于借条。

❓四、延伸问答

问:现金交付如何证明实际本金?

答:提供同期取现记录+借款人签收条+证人证言,形成证据链(参考《民事诉讼法》第63条)。

问:口头约定利息是否有效?

答:自然人之间口头利息无效,需书面约定(《民法典》第668条)。

问:已还砍头息能否要回?

答:可主张抵扣本金或要求返还(《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6条)。

律师提示

借条陷阱:警惕“到手即少”的借款条款,要求注明实际本金;

利息合规:年利率超过LPR4倍部分无效(2025年LPR3.1%,上限12.4%);

时效意识:借款纠纷诉讼时效3年,自约定还款日起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