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今年1月重新入主白宫,对华贸易政策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一上台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然后在3月又把税率提高到20%,到了4月初更是狠下心来,把针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了惊人的145%。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很简单——高关税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低头认输。
但他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中国这次不按常理出牌了。
面对美国的蛮横施压,中国不是被迫屈服,而是灵活调整战略,对美国实施精准反制。
除了对美国商品加征同等水平的报复性关税外,还在石油、稀土等关键领域打出组合拳,让美国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能源大棋:一招断供,美国慌了神
最近,国际石油市场上发生了一场让美国人傻眼的大变局。中国对美国石油的购买量同比暴跌90%,而对加拿大石油的购买量却猛增700%。
中国炼油厂正在从加拿大进口创纪录数量的原油,同时把从美国购买的原油砍掉了九成。
这一手神来之笔,直接导致美国每年损失约2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
不得不说,能源这一仗,我国打得真是漂亮!
去年5月,加拿大跨山管道扩建工程(TMX)完工,将加拿大向太平洋沿岸输送原油的能力提高了近三倍,从每天30万桶增加到了89万桶。
有了这条管道,我国可以绕过美国的控制,直接从加拿大西海岸接收原油。
这招妙就妙在,打的是美国最痛的地方。
要知道,美国页岩油产业本来就日子不好过,产能过剩、债台高筑。
中国这突然"断供",对他们简直是雪上加霜。得克萨斯州的油田工人都慌了,特朗普的铁杆票仓啊!这事要闹大了,2028年连任还指望谁的票呢?
事实上,中国的能源朋友圈早就布局好了。俄罗斯、巴西、沙特、伊朗,这些能源大国都跟中国关系密切。
就算美国彻底不卖油给中国,中国照样能源供应充足。这就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能源这招棋下得妙,还有一个另外原因,就是我国不仅躲过了美国的关税威胁,还暗藏更深的战略意义 —— 削弱美元霸权。
中国正在跟多个能源大国推进本币结算,中俄能源贸易已经大部分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了。
长此以往,美元作为国际石油定价货币的地位必将受到挑战。特朗普能不急吗?
科技反制:卡脖子没成,反而卡出了创新
科技领域的较量,那更是让美国傻了眼。
华为被美国制裁四年多了,按理说早该趴下了吧?结果呢?去年推出的Mate 60系列手机震惊全球,证明了华为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今年,更大的惊喜来了!
2025年3月2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5月将发布搭载HarmonyOS系统的华为鸿蒙电脑 。这意味着华为即将全面摆脱对Windows系统的依赖!
"卡脖子没把脖子卡断,反而卡出了创新力",这话对我们来说一点没错。
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这些企业被美国列入制裁清单后,顶住压力,自主创新。现在中国的芯片产业链正在形成闭环,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正在崛起。
新能源领域更是中国的强项。比亚迪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产销量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这些企业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中国的电动车、光伏产品正源源不断销往全球各地,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结果自己的盟友都不买账。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明确表示,不支持对中国电动车采取过激措施。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也在迎头赶上。
百度、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大模型,追赶OpenAI和谷歌的步伐。
特朗普政府想通过限制先进芯片出口来遏制中国AI发展,却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华为、寒武纪等公司的AI芯片正在不断取得突破,中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4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突然访问北京,原因很简单,中国AI发展已经起飞,特朗普又禁止了H20对中国销售,如果华为的算力芯片占领了中国市场,未来中国就没有英伟达什么事了,所以黄仁勋不得不亲自来中国求合作!
除此之外,在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最大的误判就是严重低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
制造业实力:无可替代的“中国制造”
走进美国任何一家超市,放眼望去,有多少商品能离开"中国制造"?从衣服鞋帽到电子产品,从家具玩具到日用百货,中国制造的身影无处不在。
据美国商务部202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246.56亿美元的商品,而中国从美国进口只有1636.24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
这看起来似乎是中国更依赖美国市场,但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情况恰恰相反。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手机、电脑配件、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等生活必需品。
据《金融时报》4月15日分析指出,制造这些产品的技术西方国家也有,但没法同时满足质量、规模以及低价格等要求,所以美国根本无法轻易替代中国制造。
特朗普加征关税后,美国只有两条路:一是接受这些产品价格暴涨,让美国消费者买单;二是对这部分关税豁免。果然,4月11日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后又偷偷列出了关税豁免清单,总额高达上千亿美元!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农产品,这些都是大宗商品,市场上替代品非常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想买谁的不是买?所以中国轻松就能把订单转给其他国家。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原油。
据美国税收基金会估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使每个美国家庭在2025年平均多负担1243美元的税收,相当于税后收入减少1.2%。而美国企业更是苦不堪言,3M和金佰利克拉克都已下调2025年利润预期,理由就是关税抬高了供应链成本。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股暴跌,在他4月2日宣布关税政策后的两天内,美国股市蒸发了6.6万亿美元市值!
这算是给特朗普当头一棒,让他不得不在4月9日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大多数国家暂停"对等关税"90天。
国际朋友圈:中国外交圈大扩容,美国日渐孤立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想孤立中国的企图更是落了空。
欧洲本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在对华关系上,欧洲国家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年访华,签了一堆经贸协议;德国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重点讨论汽车和清洁能源合作。欧洲人精明着呢,明白跟中国为敌对自己没好处。
中东地区更有意思。去年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重修旧好,打破了多年的敌对状态。沙特还加入了金砖国家,并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交易。
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要知道,沙特可是美国在中东的头号盟友啊!
拉美是美国的"后院",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智利、秘鲁等多个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巴西总统卢拉今年访华,双方签署了一大批合作协议。以前美国在拉美说一不二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本想联合盟友一起对付中国,结果中国直接送订单给美国盟友,这些国家哪还会站在特朗普那边?要知道,美国不仅对中国加征关税,还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盟友"都加了税,特朗普的这波操作,连美国国内的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讽刺:"现在美国再次伟大了吗?""中国不买美国牛肉了,美国赢麻了!"
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有多少牧场主和农民投票给特朗普?现在他们得到了他们投票支持的东西。"
美国国内压力山大,特朗普不得不转向
面对中国的全方位反制,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软化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是经济现实的压力。
美国经济今年开局不理想,第一季度GDP增长低于预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据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率仍在3%以上,远高于2%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加征关税,只会推高物价,伤害消费者。特朗普如果继续这么干,肯定会被选民骂死。
其次是美国商界的强烈反对。美国商会、全国零售联合会等众多行业协会都公开表态反对对华新关税。沃尔玛、苹果、特斯拉这些大企业的高管也纷纷发声,警告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这些企业在中国有巨大利益,自然不希望贸易战升级。
还有一点,中国的反制能力远超特朗普团队的预期。能源采购转向、科技自主创新、制造业优势巩固、国际朋友圈扩大,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反制能力。这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中国相比,已经今非昔比。
面对这些现实,特朗普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4月16日,特朗普公开对记者表示:"145%是非常高的,不会一直这么高。"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不是在为未来的让步找台阶下?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在摩根大通主办的闭门投资者峰会上表示:"我认为没有人认为这些(关税)从长远来看是可持续的。"
这种表态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特朗普团队已经意识到,高关税战略不但没能迫使中国屈服,反而可能伤及美国自身。
特别是关税提到145%这样的水平,已经不是贸易政策,而是实质上的贸易禁令。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单边主义或霸凌手段来"制服"另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
结语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贸易战,中美博弈已经进入新阶段。特朗普原以为可以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结果打了个措手不及,中国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通过精明的战略布局,成功地将美国与盟友的矛盾激化,让全球各国看到了中国的坚韧和智慧。
中国外交部就此明确表示:“这场贸易战是由美国发起并强加给中国的...如果美国真的想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极限施压。任何对话都应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的基础上。"
这种坚定而理性的立场赢得了全球的认可。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非但没有孤立中国,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甚至积极寻求加强经贸合作。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许毓仁指出:"由于美国成为'不可预测的伙伴',日本、韩国和台湾等东亚经济体可能会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关系,这可能会让中国受益。"
从现在看,特朗普的关税战已经走入死胡同,市场在流血,美国企业在叫苦,盟友都要翻脸,只有中国依然坚定自信。特朗普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以为的王牌策略会变成这样一场彻底的失算。这一切再次证明,威压对中国是没用的,唯有平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这场贸易战的结局,可能会成为国际关系教科书上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对手屈服的大国,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而被施压的一方通过巧妙的战略和坚定的立场,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还赢得了全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