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大学 等
4月7日,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到中山大学参观访问。下午2时30分许,马克龙一行抵达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
马克龙与陈春声书记、高松校长、肖海鹏常务副校长、卢宇彤处长在怀士堂前合影
在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的陪同下,马克龙从怀士堂出发,沿着红砖绿瓦、树木葱茏的校园中轴线步行,感受古色古香的百年校园。“我们的康乐校园林荫密布,植物种类有近千种,许多百年古树见证了我们学校的历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面向未来的人。”高松说。随后,马克龙在中山大学体育馆与青年学生交流。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超1000名学生在现场参加交流并向马克龙提问。
中山大学也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真“追星”现场
1920年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以及法国里昂大学代表合作筹备成立中法大学。在里昂中法大学创办过程中,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期间也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大力支持。
新办教育,培养具有国民身份认同的现代公民,以此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一方面他支持在海外创办中国大学,予以里昂中法大学办学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在广州成立了国立广东大学,并将里昂中法大学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支持推动从广东输送青年学子赴法留学。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政府临时大总统任上签署的《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为中山大学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宗岱先生
1951年,赴法留学公费生端木正响应留法老前辈周恩来的号召,抱着为国效力的宏愿从法国回来,扎根岭南,从事高等教育五十余年。
中大外语系毕业生杨荷卿回忆,当年端木正教授上法国历史课时,他绝少翻看讲稿,总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生动地讲述拿破仑出征的故事、巴黎公社起义的故事,把枯燥的书本历史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老师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讲课引人入胜。从中大走出一批优秀的留法归国校友
从中大出发,走向法国,走向世界,中国学子的声音逐渐被听到。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的李太生,在1993年受教育部公派,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附属居里医学院进修,他选择了艾滋病作为研究专业。由于在提出艾滋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理论中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李太生被法国政府授予“优秀外国医师奖——维多利亚雨果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沈永祥校友
李登辉,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6届硕士,毕业后入职中国广核集团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虽然毕业才不到2年,但熟练掌握法语和英语,业务能力突出的李登辉被选中,外派到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支持运维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投资规模最大的实体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铀矿,资源总量居全球第三。
非洲,一个原本对李登辉来说只存在于纪录片里的遥远大陆,他没想到有一天会在这里长期工作。当地语言、环境、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无论哪一项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到纳米比亚的第二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李登辉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搬到外方团队办公室!他虚心听取同事讲解水冶工艺,了解维修管理现状及工作管理流程,也主动与外方同事分享运营公司积累多年先进管理经验。很快,团队研究制定了“短期加强进度控制,长期建立预防性维修体系,延长停机周期”的成功工作策略。
李登辉(左)与外方同事在工作中
中大与法国各高校“交往甚笃”
中大和法国的教育合作交流的缘分一直在延续。2010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推动此项国家间、高校间达成合作的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教授也因此获得了“法国国家骑士功勋奖章”成为获此殊荣中为数不多的华人之一。
2016年中法核学生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与马克龙先生合影
2018年至今,中山大学与法方合作科研项目共8个,合作领域集中在医疗健康、生物技术、环境与资源。法方合作对象涵盖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
中山大学法国校友会于2013年6月15日在中大代表团和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见证下成立,同时经法国政府部门批准注册为非盈利性社会团体,经过几年成长,校友会与前后约400名中大学子建立了广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