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近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位于美国犹他州北部的一处远程火箭试验场传来强烈爆炸声,一栋建筑物在爆炸中被毁。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全球关注,人们不禁将目光聚焦于美国核导弹制造能力是否会因此遭受重大打击。
洲际核导弹(资料图)
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4月16日7点35分,地点为犹他州普罗蒙特里的格鲁曼公司创新系统工厂。从美媒发布的现场图片可见,爆炸产生了滚滚浓烟,整座大楼严重受损。一家当地电视台派直升机勘察发现,现场满是残骸。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格鲁曼公司声明
正在全力查事故原因,但其发言人拒绝透露更多细节,也未说明发生事故建筑的具体用途。
然而,这座工厂的重要性众人皆知。它主要负责生产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而这些发动机未来将用于美国新一代LGM-35A“哨兵”洲际弹道导弹。五角大楼计划自2029年起,用“哨兵”逐步替换老旧的“民兵-3”,预计在2036年左右让“哨兵”完全形成战斗力。美国军方原本计划采购659枚“哨兵”导弹,其中400枚部署在发射井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另外259枚用于测试、展示等其他用途。
洲际核导弹(资料图)
但“哨兵”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并不顺利,出现了严重的超支问题。其总费用已超过1400亿美元,相较2020年预估资金超支幅度达81%。面对这一尴尬状况,美国军方甚至暂时终止项目,与格鲁曼公司展开谈判,试图对项目进行重组。可就在谈判结果尚未明晰之时,生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厂突发爆炸。要知道,格鲁曼公司生产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美国产能中占比高达90%。其产品不仅用于洲际弹道导弹,还应用于美国空军的核导弹以及NASA的航天运载火箭。此次爆炸极有可能使美军大规模的核武器更新计划受阻。
美国当前陆基核威慑力量的主力“民兵-3”洲际导弹,存在诸多问题。其射程虽保守估计超万公里,但其突防能力较为一般。早年数据显示,美国曾部署450枚“民兵-3”,却仅携带500个弹头,平均一枚导弹携带弹头数量仅1枚多一点。与其他国家先进洲际导弹相比,差距明显。
在“民兵-3”问题频出的情况下,“哨兵”计划被寄予厚望。该计划期望实现1.4万公里射程以及携带多个分体弹头,甚至设想部署充气假弹头。但这些功能的叠加,无疑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
美国(资料图)
此次工厂爆炸,对美国“哨兵”导弹项目影响巨大。固体火箭发动机对于洲际导弹至关重要,其制造技术复杂,涉及数百项专利技术与精细工艺,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业经验和专业生产设备。工厂爆炸后,美军陆基核威慑力量的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即便美国立即启动紧急替代方案,重建生产线至少也需3到5年时间,这必然导致“哨兵”导弹的部署计划严重滞后。
美国一直致力于升级其“三位一体”核力量。在陆基核力量方面,计划用“哨兵”洲际导弹替换“民兵3”并翻新发射井;海基核力量上,以“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替换“俄亥俄”级;空基核力量则全面换装为B-52J和B-21轰炸机,并更新核巡航导弹。可如今洲际导弹工厂爆炸,无疑给美国的核力量升级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