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的盈利方法
很多人对于股票市场有着很深的误解,不论现在还是过去,股票市场一直被大众视为投机赌博的场所。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最终带进了实际操作当中,加上侥幸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或者接连获利后的夜郎自大,常常孤注一掷以求一朝暴富最终必然会遭受失败的厄运。
任何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长期成功的前提,不仅仅要有操作的知识,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投资策略。正确的投资策略就是指:每一个希望长久在市场上成功的人,必须以长期经年累月的稳定获利为目标,而不争一日输赢。必须要有经营企业的态度,首先要考虑风险问题,以保证资本安全作为前提,然后再寻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最后在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再追求突破性的利润增长。只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这一操作原则,就能够保证在长期稳定获利下,仍有机会博取暴利,尽管我们从不执著于一朝一夕的暴利。

技术分析的基石
所有的理论,往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则与基础上的,技术分析体系也是如此,它也有三个前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对技术分析的三个前提加以说明。
1. 市场行为包含一切
这句话最早起源于道氏理论,它的含义是指:指数波动反映的是市场所有投资人的心理变化,每一个投资人在决定买卖行为时,已经从他的角度考虑过影响市场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才会进行买卖行为,因而产生价格与成交量的波动。股价的波动最终反映了投资人综合的认识。认为股价要涨的不论是什么原因,都随着他的信心程度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不管这些人士认为是有内幕消息,或者从技术分析图表中判断出股价要涨,都会导致投资人的买进。卖出也是同样,所以不论是什么原因,股票指数的升跌变化都反映了所有一切,只要是可以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都已经掺杂反映在股价的波动中,最终演变成为一张股价趋势图。
2. 价格波动呈现有趋势变动
趋势是技术分析十分重要的观念,因为只有有趋势的变动,股价的波动才有可能被预测,股价的趋势仍然起伏不定,但是最终是朝一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也许是上升也许是下跌,或者是横向发展 ( 盘局)。因此技术分析者希望利用指标或图形分析,尽早确认目前趋势或及早发现反转信号,以便及早掌握最佳时机获取利润。
3. 历史往往重演
股票的交易最终目的无非是一种获取利润的行为,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最终目的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在这种心态下,人类的行为模式趋于一致,过去股价波动方式,在以后还将不断发生。基于这个假定,我们才能通过研究过去来了解未来,达到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的目的。
很多技术分析者对于这些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石,都是抱着无足轻重的眼光来看待,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任何技术分析者必须理解和熟知这三个基础的内在含义,这是技术分析入门的基础,任何对于他们的误解都会转化成为资金的亏空,用基石来形容它们决非是语言上的游戏,他们就如同一座摩天大厦的地基,必须充分重视。
对K线理论的理解
我们知道, K 线分析中有许多范例,可分为大阳线、大阴线、小阳、小阴,等等等等,按照经典的 K 线分析方法,每一种情况都代表着不同的市场含义,我们只要掌握了它们就可以信心十足的进行交易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用单只 k 线分析后市十分盛行,尤其是新入门的投资人,更是常常运用单日或几日 k 线作为操作股票的依据,机构大户因此常常在单日 k 线上做文章,企图获取不正当的收益。所以在日常交易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奇怪现象,比如在收盘前一分钟突然股价大幅上涨或下跌,收盘价被拉高或打压很多。或者在日曲线图中,股价突然在极短时间内大涨或大跌六七个百分点,然后股价又迅速回到先前水平,就跟什麽也没有发生一样。这些都是机构在利用拉台或打压股价的手法,来控制 k 线的变动,诱使投资人进行交易的一种手法。这种方法对于庄家来说简单易行,用极小的代价就可以换取丰厚的利润,所以一天的 k 线多容易出现骗线。这种现象几乎每一天都会出现,并最终造成 k 线分析者的亏损。
所有的的 k 线范例是从大量的实践与统计中总结出来的,在准确性上来看也是相对略高,但是我们在操作中还是要必须认真配合 k 线所处的位置,而不能仅仅以类似的经验简单推断。
未来股票价格走势判断必须是建立在整体股价趋势的基础上,才有它的价值,而不能仅仅以一两天股价的动向就轻易下结论。以点带面,管中窥豹是十分危险而且不负责任的。比如同样一只大阳线,在突破一个头肩底形态时,它的意义是可以代表买气的旺盛,第二天股价很可能借势上涨。但是在连续大幅暴跌后出现,它所代表的只是一个超跌反弹而已,决不能代表买气的旺盛。
一条大阴线通常代表卖气衰竭,卖方占绝对优势,预示着第二个交易日股价通常会继续下跌。但是在实际交易中,我们有时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股价在一价位处波动,突然有一日股价一开盘就在涨停盘价位,随后股价迅速下跌,在昨日收盘价处止跌企稳,随后整日横向波动直至收盘。从 k 线图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光头光脚大阴线,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高开的结果,它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更不能单纯地以前面所述的大阴线意义来对待。
因此我们判断后市,必须要重视 k 线所在的区域和背景,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我们的胜算。仅根据单日股价变动来推断后市的走势,结果往往是错误的。
虽然这样, k 线的学习仍然是不可以省略的,它是技术分析的基础知识,正如同我们学习写文章是从单字开始学起一样,尽管大多数的单字通常不具有什么意义,但我们必须从这里开始学习,因为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以简到繁的。

支撑与阻力的形成根源及应用原则
经常留意股价波动的投资人,常常可以看见股价走势波动至某一价格水准处,就不在继续上升或下跌,或者横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好像在这一价位处存在着某种力量,可以改变股价波动的趋势。股评家们也经常预测,股价将会涨至某一价位,或者会跌至某一价位才有反转的可能,他们预测的根源也正是出于对于这种力量的了解,认为股价在某一价位会有支撑或者阻力,这一防御线又被称之为抵抗线。
抵抗线可分为上值抵抗线和下值抵抗线,又叫做阻力线与支撑线。所谓下值抵抗线(支撑线)就是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跌至某一价位处,即会产生买进力量或者卖出减少,使股价的下跌告一段落,或者反弹或者横向波动。而上值抵抗线(又叫压力线),是指股价上涨至某一价位处,很容易遭遇卖压增大同时买方力量减弱,造成股价反转下跌或者横向发展。
一般来说,抵抗线产生的价位处通常很容易辨认,因为那多半是股价过去波动的盘局,或者上一段行情股价波动的最高值或最低价位处。
(一)支撑线与阻力线是如何形成的
要想灵活运用支撑与阻力获利,必须要了解支撑与阻力形成的真正原因,同其它的技术分析的根源一样,它们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哪些情况下会产生支撑与阻力,并深入地解析它们的形成原因。
(1)股价 k 线图上密集成交地带形成之后,股价一旦向上突破,这一形态往往就成为支撑区域;当股价一旦向下突破,这一区域往往就会成为阻力区域。
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波动时间较久,这一个价格区域买进的投资人越多。股价跌破这一价格区域,就使买进的投资人全部被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心理折磨和亲友的担心埋怨会造成巨大压力,侥幸心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惧与担心,一旦股价重新回到这一价格区域附近,投资者必然急不可待的卖出股票,以求减少损失,于是就会形成很强的卖压,使股价不易突破这一价格区域,阻力因此形成。
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内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持仓成本越来越接近这一价格区域,突然有一天股价突破上行,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投资人获利越来越丰厚,获利回吐的压力造成股价回落。当重新跌至这一个价格波动区域,在这一价格区域处买进的投资人,因利润减少或者除去手续费已没有利润,同时高位没有卖出的投资人对高价产生怀念之情,导致卖出的投资者越来越少,这样卖压开始减弱,股价因此而起稳。另外在高位卖出的部分投资人并非完全看空后市,只是因获利颇丰才卖出,见股价距离卖出价位差价较大,又回至当初持仓成本区域,又反手买进,期待股价再度升高时再卖出获取利润,这种投资者为数不少,所以很容易推高股价,这就是支撑形成的原因。
(2)上一波行情股价波动最高点与最低点处,往往容易形成支撑或阻力。
这通常是后悔情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心造成。股价上涨至一个高点回落之后,当股价再次上涨时,很多投资人就开始猜测股价会在何处反转,因为错过了上一次的最高点空欢喜一场,所以通常会认为这一点位有较强的阻力,很多人就将前一个高点位处作为卖出时机,因此容易形成阻力。
上一波行情股价波动的最低点价位处往往会形成支撑,原因同样如此。当股价在下跌过程中,投资人往往不知何处是底,但是很多投资人因为错失上一阶段行情的最低点进货,所以十分懊恼,因此常常以前一次行情的低点作为进场时机,同时股价跌至这一价位时,持有股票的投资人亏损往往日渐加大,产生了浓烈的惜售心理,所以很轻微的买进,就造成股价的大幅回升,这就是支撑的形成原因。
(3)百分之五十的原则。当股价在某一个价格区域换手率很大,形成时间也较长,此时股价突然上涨或下跌,上涨幅度达到 50% 时,常常会受到很强的卖出压力,造成股价反转或横向波动;或者股价下跌 50% 处时容易受到支撑,改变股价波动的方向。
这是因为在股票市场上到处都有投机客,当股价一旦开始涨跌时就开始迅速寻找进出的时机,多数人的买卖依据不是因为什么客观原因,而是以自己的盈亏情况作为买卖的依据。当股价上涨幅度达到 50% 时,一方面持有股票的投资人获利丰厚,投资增值已达一半,担心股价反转,到头空欢喜一场,开始卖出股票。同时持币的投资人认为股价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不肯进入,因此股价很容易反转下跌。
当股价从一个价格区域下跌跌幅达到 50% 处时,持有股票的人就因亏损过大而不愿卖出,反而逐渐摊低买进。投机客因为股价大跌到原价的一半,认为股价不会再跌而大量买进,因此常常使股价反转。
事实上,不仅是 50% 处容易受到支撑与阻力, 30% 、 100% 处都容易受到支撑与阻力,这些点位也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原因也完全相同。
(4)整数价位,比如 10 元、 20 元、 50 元等等,还有指数点位 1000 点、 2000 点、 10000 点等等这些点位常常会形成重要的支撑与阻力。
一方面是因为投资人认为在这一价位买进卖出股票之后,比较容易计算盈亏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于新高价的恐惧与底价的预期,也会使他们在面临整数关位时急于进行交易,久而久之这些价位就形成了阻力或支撑。
(5)当股价在一个价格区域之内上下波动,连续几次都不能向上或向下突破,那么这个形态的上档高点就会成为阻力位,而下档的最低价位处就成为一条支撑线。这个点位被冲击的次数越多,上下的幅度越大,支撑与阻力就越具有意义。
这是因为,当股价连续两次没有向上突破时,短线投资者就会认为这一价位不易突破,因而以此作为参考卖出股票,在低档价位处买进股票,进行高抛低吸,以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更多的人发现这种现象,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支撑与阻力的意义就会越强,这就是股票箱的产生原因。
通常情况下,一个阻力位一旦被有效突破,这个价格区域就从阻力变成了支撑;同理,一个支撑位一旦被跌破,就会转变成压力。
(二)如何运用支撑线和阻力位
通过我们对于支撑与阻力的了解日益加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知识为我们获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一些客观因素,以提高我们的成功率。
(1)市场情况。在多头市场中阻力位的意义相对比较弱,而支撑的意义通常比较强;在熊市则是另一种情形,在空头市场中,阻力位的意义比较重而支撑的意义则比较弱。
这是因为在股市的上涨过程中,投资者的心态因屡屡获利,或者看见他人的获利效应较为稳定,本来盈利后准备卖出的投资人因大势向好,而提高盈利预期。另一些原本等待解套后就立即出局的投资者,在乐观的市场气氛中,也蠢蠢欲动,希望有所利润再卖出。所有的人欢欣鼓舞,于是产生了支撑的意义就比较强,而阻力的作用比较弱的现象。
在空头市场中,大多数的投资人发现大家都是在亏损,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下跌,在这种时候,一有获利投资人自然地产生落袋为安,以及见好就收的心理。同时,原本被套之后期待解套的投资人,也因大市利空不断,大盘持续下跌,由期待解套变化成为少亏就行的愿望,自然会导致阻力位的意义比较重而支撑的意义则比较弱。
(2)压力区与支撑区形成的时间长短。
如果成交密集区域形成时间很长,已经达到了五六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往往就不具有支撑和阻力的意义。这是因为在这一个价位区买进的人,多数都已经在低位割肉卖出了,即使有人还没有卖出,这部分人也已经寥寥无几。这一区域已经不再是大多投资人的成本区域,所以就不会产生较重的支撑与阻力。
(3)换手率的大小对于一个支撑位与阻力位的意义十分重要。
一个价位的成交量越大,说明这一价位换手率越高,平均持仓成本越靠近这一价格区域,这样当股价越靠近这一价格区域,支撑与阻力的就越具有意义。
投资人在选股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两只股票条件都比较适合,那么我建议你应该选择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较小的那一只股票,因为这种股票在上涨过程中因套牢的投资人比较少,所以上档压力较轻,比较容易大幅快速上涨。
投资人的心理波动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买卖欲望,而买卖欲望往往决定了股价的支撑与阻力的强弱,只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动,就很容易预测股价的支撑与阻力所发生的区域并以此进行交易。

底部形态分析
我们学习形态分析,不要只是简单背下各种各样的图形,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一窍不通。我曾经见过很多的朋友,指着图表上已经经过长期上涨之后形成的形态,告诉我这是一个大型的双底,意味着应该买进;或者指着一个长期下跌之后形成的形态,称之为头肩顶,告诉我应该卖出。对此我哑口无言。我们必须了解各种形态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形态明确的区分。这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各个不同形态之间由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循环周期。不论任何时候,不论任何市场,市场上永远是从底部-初升期-整理-末升阶段-顶部-初跌阶段-下跌过程中的整理-末跌阶段-底部。他们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直到市场的消亡,否则永不改变。因此只要我们通过它们的特征了解了它们的形成原因,就可以借此了解市场的本质,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投资机会,然后获取丰厚的利润。
底部形成的原因
股价经过长期下跌,先前高位买进的投资人都已深深套牢,因此产生坚决不肯卖出的念头。同时开始后悔早先为何不及早脱手,期望有一天股价有所反弹,在较高价位卖出股票,因此随着股价的下跌卖出越来越少。随着卖出压力减少,股价下跌减缓,前期卖出的短线客见股价跌势有所趋缓,开始进场买进股票,希望低吸高抛。同时高位套牢的部分投资人开始回补,希望可以摊低成本早日解套。这些买进的力量因为卖压较弱,因此很容易将股价推高。
随着股价上涨,在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开始获利回吐,同时一部分高位套牢的投资人已经彻底绝望,只等行情有所反弹就要卖出股票,见到股价有所回升就急于卖出,这些卖出压力造成股价回落。随着股价再次下跌,持币观望的短线客就猜测股价会在那里止跌,以便先人一步买进股票。他们通常会参考前一个止跌回升的价位,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价位有支撑,因此买进。而在较高位没有卖出的投资人,出于怀念先前的高价,也不愿低价求售,抛压再次减少,使股价再一次上升。股价又一次的上涨,许多错过前次高位卖出的投资人开始反省,如果通过高抛低吸打短差的方式,很快就有解套的可能,最少可以减少损失,因此开始逢高卖出。同时还有部分短线客开始逐步获利回吐,再一次造成股价回落。
在整个底部过程中,买进者主要是高位被套牢的摊平成本者和抄底资金。底部投资人的心理变化尽管有差异,但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总之,股价在低位的时间越长久,上下波动的次数越多,打差做短线的投资人就越多,这样底部就越不容易被突破。
在整个底部形成过程中,有时形成时间较短,有时形成时间较长,有的底部是在极度恐慌的市场气氛下形成,有的则是在清淡的气氛下形成。因为条件不同,因此形成的底部也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异的底部形态,就像后面所介绍的各种底部。可以说每一种底部都是不同市场气氛和投资人不同心理变化的产物。
随着基本面的好转,有实力的机构大户通过全面调研,以及内幕消息得知公司要有较大的变动,公司的财务状况将有所好转。利用市场悲观的气氛和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惧,逐渐拉高股价诱使投资人将股票卖给自己。这时的市场上仍然利空不断,但是在主力机构的介入下,股价却不再下跌,开始缓慢上涨,成交量逐渐开始放大。低价买进的投资人很久没有获利,十分珍惜到手的利润,一有获利就迅速卖出。而高位长期套牢的投资者,害怕再次错过减少亏损的机会而忍痛卖出,希望在低位再次补回。大量的卖单遭遇机构买进表现在图表上,就是股价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突破颈线上涨,标志底部形态的终结。
这一阶段也可以被称作道氏理论的牛市第一阶段,或波浪理论的第一浪。
股价突破颈线上行,由于股票持续上涨,经过了长期下跌的投资者,好不容易略有获利,多抱有落袋为安的念头,急切获利了结改为观望。而此时重仓持有的机构,为摆脱获利丰厚的短线客,趁着投资人信心不稳定,借势打压股价以达到加重散户恐惧的目的。而随着大势的渐渐走低,市场上有关机构出货的传言多如牛毛,市场看空气氛再次浓厚,当股价下跌至前期高点处,就止跌企稳。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机构大户真正进货的时期,也是精明投资人介入的最佳时机,但中小散户大多两手空空。这一阶段被称为反抽阶段。
一般来讲,底部形态的形成就如同我们所介绍的一样,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这样个股会在很大程度上与大盘波动一致。但有时机构消息确凿,获利的把握非常大,十分肯定公司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就会及早进场大量买进,整个形态都是在机构大户的控制下完成的,表现在图表上就是个股与大势的完全背离,大盘下跌它横盘,大势稍有起稳迹象,个股就开始了上涨。这是因为机构的大量买进,会造成股票脱离大势的影响,所以机构急于吸货的心态,则正好可以从个股与大盘的关系中简单辨别。
底部形成过程中的市场气氛
从市场气氛来看,底部阶段投资者对行情绝望,市场人士大多持悲观的看法。在这一时期,很少有人提及股票市场,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即使有人提起,说起的都是满天飞的利空的消息,和某某投资人惨遭巨额的损失这类传闻。这时很少有人肯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部分主力和大多数中小散户亏损累累。证券公司门可罗雀,中小散户暂时停止买卖,以待股市有所反弹再套现。没有耐心的投资人失望之余,纷纷认赔抛出手中股票,绝望的离开市场另寻出路。
后市的研判
底部被突破之后,未来走势强弱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市场气氛。总体来说市场气氛越恐慌,投资人越看空后市,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底部未来涨幅往往越大。
这是因为广大投资人越看空后市,对未来的行情越绝望,高位套牢的投资人往往忍痛割肉,低位的换手较为充分,而持币的投资人又不敢随便进场,机构容易得到大量的筹码。当大量的筹码集中到了机构手中,后市的涨幅就越大。
(2)底部形成的时间越久,一旦向上突破涨幅就越大。
股市有言:“横着有多长,竖起来就有多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股价自牛市的终结开始,经过长期下跌,大量投资人被高位套牢,很多人甚至亏损过半。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投资人是不肯轻易割肉卖出手中持股的,除非是长期的绝望,用时间来瓦解这些投资人的信心。这样在日复一日的时光流逝中,越来越多的持股者忍痛卖出了手中的股票,时间越长,割肉的人就越多,这样股票就在底部进行了大量的换手,机构就比较容易得到大量的筹码,上档的压力也越来越轻,所以说底部越长的股票一旦向上突破上涨的幅度就越大。
(3)底部形成的时间越长,一旦向上突破,反抽的概率越小。
反抽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底部形成的时间较短,机构在底部吸筹较少,控盘能力较差。同时低位投资人换手不充分,一旦股价上涨,在高位套牢的投资人担心再次错过卖高价的好时机,而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因获利丰厚,而急于兑现,因此很容易产生强大卖压迫使股价走低。而底部形成的时间越久,机构吸货越充足,同时剩下持有股票的投资人对后市都是十分有信心的,因此浮筹就越少,这样筹码稳定不易出现反抽。
(4)在同样长时间形成的底部,振幅相对较大的底部形态一旦向上突破,未来的涨幅通常越大。
股票的振幅越大,投资人的市值波动越大,他们往往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产生打短线的念头就越强,以求摊低成本或者获取利润。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在稍高的价位卖出股票,平均持仓成本很快就摊低了,一旦股价突破上行,上档压力通常不会太大。
判断底部的方法
(1)底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低迷的市场气氛中,不断传来利空但是股价却不再下跌。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机构大户利用市场气氛作掩护,大量进货造成的。
(2)底部形态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呈现价涨量增,价跌量缩的态势。
这说明股价的上涨建立在积极换手基础上,而股价稍有下跌,成交量就迅速萎缩,说明投资人的利润一有减少,或者略有损失卖出欲望就迅速降低。表明投资人心态转为稳定,后市会有上涨趋势。
(3)每当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值后,这一价格区域很可能就是中期的底部甚至长期牛市的底部。
股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一旦股价跌破发行价,就会造成新股申购者的恐惧,最终造成公司发行新股十分困难无法融资,管理层就必然要用利好来刺激股市,以保证股票的发行顺畅。所以说当证券市场上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时,市场十有八九就是一个中期底部。
(4)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历时也较长。
这是因为底部要有欺骗性,机构故意引导股价的波动,千方百计的掩饰自己的行动,绞尽脑汁改变图形,使其不像是底部,迷惑投资人。同时悲观的气氛使投资人的心态也很不稳定,时而冲动时而压抑,他们的情绪推动股价的波动忽上忽下,捉摸不定。因此底部形态通常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