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剑》里面频频出现的晋绥军,在真正的历史上被称为晋军,1928年也就是民国十七年时候,被国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即公元1933年的这一年,归太原绥靖公署统辖。这支部队源自于清朝末年的新军,实际控制范围包括山西、绥远以及河北及平津等地区,虽然名义上是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地方部队,但是实际的掌权者其实是被称为“山西王”的阎锡山阎老西。

作为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军事力量甚至可以和蒋家王朝争一时之短长的武装势力,就连火车轨道都造的比其他省份窄一号的阎老西,将其控制区域几乎打造成铁板一块,在日本鬼子没来之前,其他势力很难有插手的机会。俨然就是土皇帝的老西,坐拥晋冀绥远数省多市的人口、土地、商业、工厂、矿产,甚至税收与钱币的发行等诸多收入,自然不会只依靠国民政府每个月那七折八扣的军费过活,反正理论上属于中央政府的各项税收大部分都成了晋绥军发展壮大的血液,要不然太原的兵工厂也不会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用来量产武器装备了。


说道晋绥军官兵的待遇,虽然和党国嫡系无法相提并论,但是相对于川军桂军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早在1922年达到时候,晋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的一个连长,每一个月的薪水就可以达到76.5元,次一级的排长每个月28.9元,兼职者采买粮食果蔬等军需品肥差的司务长每个月都可以领到23元。一般的上士每月军饷15元,哪怕是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蛋子每个月还有5.9元的薪金用来补贴家用。

这里要谨记的是,那个时候贬值程度如同庐山大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法币还没出现呢,大家领到手的都是白花花银元,要是按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米几分钱一斤的物价,几十块银元能买到的东西扎实不少。但是对于将吃空饷、喝兵血、克扣军饷作为家常便饭的旧军阀们来说,每个月规定的薪水到底能发到士兵手中几成,一层层剥洋葱似的转手下来,军饷甚至最终能不能发下去又是另一种景象了。


其实在盘剥底层士兵方面,阎锡山自己也曾经出过不少歪招,比如刚刚推行法币的时候,阎锡山将接连贬值的山西银行晋钞,“搭配”一小半的法币,给军人发军饷,给政府人员工厂工人发薪水,将当时还算坚挺的法币截存做他用,这个手段结结实实的从底层手中捞了不少好处。而到了所谓国难薪金的阶段,晋绥军连长一级的都超不过三十元,底层的大头兵每月军饷就更加没法提了。


晋绥军在日常伙食上,相对于其他军阀武装来说也算过的去吧,即便是每顿都有馒头、豆腐等,每周三、五、日还增加荤菜。即便是阎锡山效仿延安的大生产运动搞出来的所谓“克难运动”中,统一吃食堂大锅饭的官兵们,每顿最差的时候最起码也有杂面馒头、豆腐、咸菜等伺候,每周三、五、日增加荤腥都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当然了,指望旧军阀体系中的军官搞明白什么是官兵平等那可是绝无可能的,开小灶下馆子之类的小事,闫长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据说西北厂有军用罐头,打仗的时候有罐头吃。
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文章都跟文章一样的文章
不错了,每顿有馒头豆腐[点赞]
只好不坏
炮兵那个、还背着一把芝加哥打字机,牛X
阎大算盘人还可以带兵有方至少在他手底下做事不会饿死馒头管够[笑着哭][笑着哭]
闫属于有经济头脑和政治抱负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