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冯巩一句话点醒了,离开中国后,相声演员大山,如今怎样了

迪迪看娱 2025-04-11 04:00:5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此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以苒Yran

编辑 |以苒Yran

前言

在娱乐圈混,就像走钢丝,走得稳是本事,走偏了就是笑柄。

他曾是中国相声舞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却在巅峰时突然消失,背后竟是冯巩一句话点醒了他。

多年后,他远走他乡,过上了另一种人生。

而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你记忆中的“大山”了——

大山与中国不解之缘

马克·罗斯威尔,大山的本名。

上世纪80年代末,这位多伦多大学毕业的加拿大小伙,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来到了北京大学学习。

其实,大山与中国的缘分,早在他的祖辈时就已经种下。

大山的爷爷奶奶,都是医生。

1920年代,他们远赴中国,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救死扶伤。

大山自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

1988年,大山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他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路士伟。

谁曾想,一年后的一次机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从"夜归"到拜师学艺

《夜归》,是大山在中国公众面前的第一次亮相。

那年央视元旦晚会上,一个穿着绿军装,戴着雷锋帽的外国小伙,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出色地完成了小品表演。

"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这句话,成了大山的经典台词,也让他迅速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

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不仅中文说得溜,而且充满幽默感,与观众有着很强的互动和沟通能力。

对大山来说,《夜归》不仅是成名之作,更是他与相声结缘的开始。

在那之前,大山就已经被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所吸引。

他一心想拜相声名家姜昆为师,学习这门传统艺术。

姜昆对这个特殊的"洋徒弟",起初是有顾虑的。

毕竟在传统相声界,从来没有收洋徒弟的先例。

相声对语言和文化的要求极高,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但大山的诚意和努力,打动了姜昆。

从那以后,这个金发碧眼的加拿大小伙,成了相声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相声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创造奇迹的十年

上世纪90年代,是大山在中国事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从1998年到2011年,他先后四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亿万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外国面孔。

在春晚这个全民瞩目的舞台上,大山用相声为观众带来欢笑,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相声,大山的表演才华在影视领域同样大放异彩。

他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的外国记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大山的表演赞不绝口。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大山的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3年,他与重庆姑娘甘霖喜结连理,组建了一个幸福的中外家庭。

在舞台之外,大山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加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的独特背景和丰富经历,让他成为了联结中加两国文化的重要桥梁。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大山会一直在中国发展下去时,他却在1998年春晚后悄然淡出了公众视线。

这个决定,不仅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舍,也引发了各种猜测。

有人说大山是"捞够了钱"就跑路了,也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对中国失去了兴趣。

但真相,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也更令人动容。

为孩子的成长远走他乡

原来,作为明星夫妻,大山和甘霖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山担心,这样过度的关注,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是,他决定先把孩子送回加拿大,让他们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长大。

大山暂时放下了在中国的事业,把更多时间放在了家庭上。

等孩子们适应了新环境,他又重新回到了中国。

除了相声,大山开始投身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事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山成为加拿大的奥运特使;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他又代表中国参与了火炬传递。

一时间,大家纷纷打趣:"大山这是在为哪国服务啊?" 其实,正如有媒体所说,大山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

他用行动,诠释了文化交流的真谛。

冯巩一语惊醒梦中人

2011年,时隔多年,大山再次登上春晚舞台。

这本是他事业的又一个巅峰时刻,但表演结束后,大山再次淡出了公众视线。

这一次,他的决定更加出人意料,也更加耐人寻味。

原来,就在那次春晚后不久,相声名家冯巩对大山说了一句看似普通,却影响深远的话:"不要过于沉浸在舒适区里,要学会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句话,像一记警钟,敲醒了大山。

他突然意识到,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审美趣味、欣赏口味都在不断更新,仅仅靠"外国人说中国话",已经不足以持续吸引观众了。

大山开始反思自己的表演,也开始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的魅力。

他意识到,要想在文化交流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学习新的东西,用新的方式去触达更多的人。

于是,大山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暂别中国,远赴加拿大"充电"。

但这一次,他并不是要退隐,而是要为自己的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在加拿大的日子里,大山潜心钻研脱口秀等新的表演形式,学习如何将幽默、讽刺、批判融入表演中。

他希望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也希望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讲述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

大山侃大山,延续跨文化使命

2015年,大山携全新的脱口秀节目《大山侃大山》重返中国。

他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也讲述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故事。

这个节目,不仅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了大山,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如今,大山依然活跃在中加两国的文化舞台上。

他用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书写着一个外国人与中国深厚情缘的传奇。

有人曾质疑,大山是不是想要"捞金"?但大山用行动证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字眼能概括的。

结语

大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文化交流的故事。

从一个普通的加拿大留学生,到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再到中加文化交流的使者,大山用30多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桥梁"和"纽带"。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文化没有国界,只要怀揣热爱和真诚,就能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迪迪看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