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向阳·花》特别观影活动上,导演冯小刚透露,为了考虑传播效果和观众的接受程度,忍痛删减了赵丽颖一些极为出彩的戏份。这些戏份中的赵丽颖言辞大胆、个性张扬,尽显角色“狠辣”的一面,然而最终未能与观众见面。此言论一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引发大众的热烈讨论。

从创作角度来看,冯小刚的决定有其合理性。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需要兼顾不同观众的审美和接受程度。若影片中包含过于激烈的内容,可能会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进而影响影片的整体传播效果。同时,电影审核与时长要求也可能让导演不得不对影片内容进行精简。

赵丽颖为了塑造《向阳·花》中的母亲高月香一角,深入女子监狱体验生活长达23天,足见其敬业。最初版本里,她所塑造的角色言辞大胆犀利,想必能将角色的性格展现得更为鲜活。这些被删减的戏份很可能是她为角色精心设计的独特表达,能让角色的性格更加丰满立体,让故事更具张力。删减之后,角色的某些特质无法完整呈现,观众也失去了领略赵丽颖别样演技的机会。

不同观众对这一事件看法不一,有的认可冯小刚的做法,觉得删减提升了影片档次,使其更符合主流价值观;也有觉得可惜,认为“野话”能让角色更接地气,删减后影片失色不少。

此次冯小刚删减赵丽颖“更野的戏”,不仅反映出电影创作过程中导演面临的艰难抉择,也让我们思考,在追求影片广泛传播和维护作品艺术完整性之间,究竟该如何找到平衡? 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能在两者之间找到更好的契合点,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