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报》京西文化——岁月偶拾

北京石景山 2025-04-21 22:39:11

油饼

文/文钢

汪曾祺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明的钟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有人说,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其实,时间只能改变我们想改变的东西,而有些,永远不会变。

油饼插画(网络图片)

吃个油饼,现在叫解解馋,搭王致和的玫瑰腐乳,味道更香。而我们小时候的幸福早晨,是鼻子先醒来的。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家长早起从外面打回来的豆浆和大油饼,比起天天的米粥馒头,算是改善伙食。当然,早餐桌上还有那一成不变自家炒的咸菜丝,阔气点儿的家庭还会上一两块豆腐乳。这是老北京人家那个年代早餐的标配。后来,生活好一些后,桌子上添了鸡蛋和牛奶,油饼或油条则天天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一起进入了少油少盐的生活,健康从早餐开启,那香喷喷诱人的油饼隐入了我们的回忆,即便是想啥时候吃都有,大多时候也会以健康为由剔除。这一代人其实早已被岁月烙下了时代的印痕,有些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往,但一张小小的油饼,还会让人记起一大家子人围坐桌前吃早餐,美美与共的温暖瞬间。

今天的油饼,从早餐铺子大锅炸,变成了自家小厨DIY,大油饼变成了小油儿香,纯纯的用蛋奶和面,没有科技狠活儿,大概亦验证了什么叫心灵才能手巧。变与不变,都是我们小日子里的烟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情的日子,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初春的周末,清晨那一口酥脆自制油饼,原来家的味道简单由此蔓延……

来源:《石景山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