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刷牙”是错的?医生提醒:过了50岁,最好改掉这些刷牙习惯

梦槐玩转养护 2025-04-23 03:40:47

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是刷牙,这件事几乎被写进了“生活的教科书”。晚上临睡前刷一遍,是卫生,更像是对一天生活的告别仪式。

“早晚刷牙”这个习惯,很多人从小学开始就被教育要坚持一生。

但现实往往不是教科书。

人过五十,“刷牙”这件小事,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坑。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晚上刷完牙还口干舌燥,很多人觉得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甚至觉得“掉牙”是自然规律。

但如果说,这些其实跟你刷牙的方式不对有关,还会有人继续无动于衷吗?

先说一个扎心的现实: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一半牙齿已经松动或缺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70%以上,牙龈出血发生率超过60%。

更夸张的是,很多人每天都在“认真刷牙”,却依然摆脱不了口腔问题的困扰。

问题出在哪儿?不是没刷,而是“刷错了”。

“早晚刷牙”这四个字,听上去很科学,其实已经不够用了。尤其是对于年过半百的人来说,这种“固定时间点”的刷牙方式,已经跟不上身体和口腔的变化节奏。

50岁以后,口腔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牙龈开始萎缩,牙缝变大,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简单来说:以前刷一次能管一天,现在可能半天都撑不住。更关键的是,夜间唾液分泌量大幅降低,细菌在口腔里开起了“狂欢趴体”。

有些人晚上刷完牙还喝牛奶、吃坚果,甚至夜宵一口接一口,然后就直接躺平睡觉。嘴里残留的糖分、蛋白质,正好给细菌“投喂”。这时候哪怕你早上刷得再干净,也弥补不了夜间细菌繁殖的“战果”。

“早晚刷牙”这个时间点的概念,对50岁以后的人来说,已经太模糊了。更应该关注的是:每次进食后,尤其是含糖、黏性食物摄入之后,是否及时清洁口腔。而不是“等到晚上再刷”。

再说一个很多人踩的坑:刷牙时间太短,动作太随意。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建议,每次刷牙时间应不少于2分钟,但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刷牙时间不到1分钟。匆匆一刷,走个过场,牙齿表面看起来干净,实际上牙菌斑、牙结石依旧顽固驻扎。

更严重的是,一部分人年纪越大,刷牙越“上劲”。用力过猛,来回横刷,刷毛硬得像钢丝球,结果不是清洁效果提升,而是牙龈萎缩、牙颈部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统统找上门。你以为你在认真刷牙,其实是在“暴力拆家”。

50岁以后,牙齿不是钢筋铁骨,刷牙不能靠蛮力。正确的方式是“巴氏刷牙法”——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前后小幅度震颤,重点清洁牙龈沟。听起来麻烦,但习惯了以后,就像你换了一种“温柔但有效”的沟通方式,牙齿也会回你一个“安心”的笑容。

再提醒一句:别再迷信“早晚刷牙+漱口水+牙线=无敌口腔”这种万能公式。

牙线,很多人用得方式完全错误。随便一拉,戳破牙龈,流血不止。漱口水,也不是万能清洁剂。含酒精的漱口水长期使用反而可能导致口腔干燥、味觉障碍、黏膜刺激。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到了老年,还在用年轻人那一套“薄荷重口味牙膏”,追求“清爽爆炸感”。但50岁以后更适合低泡、温和、含氟但不刺激的牙膏。甚至可以选择含有天然酶、抗菌肽类成分的功能型牙膏,帮助调节口腔菌群。

曾经接诊过一位67岁的退休教师,牙齿松动多年,每天早晚刷牙从不间断,却依然口臭严重。检查下来,才发现她一直用硬毛牙刷+横刷法+含酒精漱口水,牙龈已经严重萎缩。她一脸懵:“我不是做得都对了吗?”

这恰恰是很多中老年人刷牙观念的缩影:误以为坚持刷牙就能“保命”,却忽视了“怎么刷”的细节。

再说一个很多人不愿面对的问题:定期洗牙,不等于浪费钱。

很多人怕洗牙,说怕牙缝变大、牙齿松动。但真相是:洗牙不是“洗掉”牙齿,而是在把藏在牙龈下的“罪魁祸首”请出去。长期不洗牙,牙结石堆积刺激牙龈,引发慢性炎症,最终牙槽骨吸收,牙齿像墙皮一样脱落。

洗牙+牙周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尤其是50岁后的人,更应该把这当成“口腔体检”的一部分,而不是“牙疼了再说”。

从文化角度讲,中国传统常说“齿乃骨之余”,牙齿的健康,其实是骨骼、营养、内分泌状态的外在反映。牙齿松动,有时候是钙流失、骨质疏松的信号;牙龈萎缩,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标志性表现之一。

刷牙问题,从来不只是口腔问题。

再说一句容易被忽略的:睡前刷牙,不代表可以不早起刷牙。

因为夜间唾液减少,细菌照样在牙面上“施工”。早上不刷,口腔里的“过夜残渣”直接被吞进肚子,久而久之,肠胃问题、免疫系统负担都会加重。

有人说:“我刷牙就是为了清新口气,别人才不会嫌我。”但刷牙的真正意义,从来不只是“别人怎么看”,而是“你自己的身体怎么活”。

50岁之后,刷牙不是一件小事,是你身体状态的一面镜子。别再用年轻时候的方式对待日益脆弱的牙齿,也别总觉得“这点小事无所谓”。牙齿这一关,守住了,吃得香、说得清、睡得好,才是晚年幸福的底气。

最后提醒一句:牙医不是等你牙疼才该去见的人,而是你口腔健康最好的“合伙人”。

刷牙这件事,过了50岁,真的不能再混着过了。别让“早晚刷牙”成了你最后的倔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周建新,王俊,等.中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4,59(02):97-103.

[2]赵静,陈丽,朱明.老年人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2):1078-1082.

[3]王婧怡,李晨,杨晓蓉.中老年人群刷牙方式与牙周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5):1201-1205.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