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晋江一处宽敞明亮的运动鞋制造工厂里,机器的嗡鸣声持续不断,工人们争分夺秒赶制订单。但工厂老板老陈,脸上却满是忧虑。
这座工厂长期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代工,大量产品销往美国市场。美国关税新政一出台,工厂出口成本瞬间暴涨,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原本一双售价 10 美元的运动鞋,扣除成本能赚 1 美元,可如今,新增的关税让这点利润几乎消失殆尽。
老陈心里清楚,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工厂不仅要面临裁员危机,甚至可能倒闭关门。
老陈的遭遇并非个例,全球关税风暴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体育产业,让国际运动品牌深陷困境,却也为国产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政策巨浪:改写全球贸易 “剧本”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 “基准 + 对等” 双轨关税体系,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改写了全球贸易格局。10% 的基准关税,毫无遗漏地覆盖所有贸易伙伴。

对 25 个国家收 10% - 49% 的惩罚性关税,其中中国 34%、越南 46%、柬埔寨 49%。中国小额进口免税政策被取消,还增设 30% 税率或 50 美元 / 件的附加费。
此次关税政策冲击堪称历史罕见,规模是特朗普 1.0 时期的 10 倍,涉及 1.25 万关税类别,达到二战增税规模的三倍。
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估算,美国普通家庭年均损失约 3500 美元。这对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国际运动品牌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供应链成本大幅攀升,运营压力呈几何倍数增加。
反观部分将供应链扎根国内的国产品牌,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为后续发展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行业地震:体育用品产业链 “伤筋动骨”
资本市场:一片 “绿海”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后,资本市场迅速做出负面反应。美股运动板块大幅跳水,耐克股价暴跌 14%,阿迪达斯下跌 9%,Lululemon 下跌 9%。

亚太股市也未能幸免,日经指数下跌 4.1%,韩国 Kospi 指数下跌 2.5%。
越南股市遭遇三年来最惨烈周跌,纺织板块暴跌 18%。国际运动品牌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对行业前景丧失信心。

而部分国产品牌因受政策冲击较小,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对稳定,逐渐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成本结构:彻底重构曾经凭借廉价劳动力,在体育用品代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东南亚,优势正逐渐消失。
以越南鞋厂为例,众多鞋厂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耐克 95% 的产能集中在重税区,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行业分析师指出,为对冲越南关税,产品需提价 10% - 12%,但这必然会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阿迪达斯同样因供应链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踏供应链国产化率突破 82%,有效规避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冲击,为品牌发展奠定了成本优势。
货币汇率:风险加剧美元贬值给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带来双重打击。以 Topgolf 为例,其汇率损失是关税支出的 12 倍。跨国支付体系压力增大,NHL 加元收入大幅缩水。
相比之下,欧元区企业通过汇率套利获得意外收益,国际运动品牌的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部分国产品牌凭借精准的汇率风险管理,降低了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战略困局:全球化供应链 “漏洞百出”
产能迁移:陷入 “泥潭”耐克对越南的依赖程度极高,51% 的鞋类产能集中在越南。
阿迪达斯的本土化项目 Speedfactory 以失败告终。印度、墨西哥等替代市场承接能力有限,仅能消化 15% 的订单。

这使得国际品牌产能迁移困难重重,供应链调整成本高昂。
而国产品牌则通过拓展国内供应链,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还借助国内完善的产业配套,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
代工经济:恶性循环在体育用品产业链中,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品牌商毛利高达 46%,代工厂仅能获得 3.8% 的微薄利润。
为维持运营,代工厂不断压榨人力成本,越南工人每分钟要缝制 3.6 个鞋面,几乎达到人力成本压榨的极限。
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华利集团关停中山厂转战越南,这不仅影响代工厂的发展,也给国际品牌的供应链稳定性带来隐患。
国产品牌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摆脱了对代工经济的过度依赖,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地缘政治:连锁反应越南为应对美国关税,以 0 关税换取协议谈判,这产生了示范效应。
欧盟正在酝酿强硬反制措施,日韩产业链面临二次转移压力。地缘政治因素让国际品牌的全球化供应链更加复杂,运营风险不断增加。
国产品牌则通过深耕国内市场,降低对单一海外市场的依赖,有效规避了地缘政治风险。
东方破局:中国体育产业 “逆风翻盘”
本土品牌:强势崛起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在这场风暴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安踏市场份额达到 23%,超越耐克的 21.8%。

在高端市场,安踏旗下的始祖鸟在万元市场占比达 17%,成功实现高端市场的突破。
李宁凭借对国潮文化的挖掘,推出 “悟道” 系列,实现 200% 的溢价,重塑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市场:悄然转变在关税的影响下,国际品牌溢价逐渐消解,AJ 系列市占率 5 年下降 9%。
中产阶级消费回流趋势明显,600 - 1000 元市场主导权易手,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国产品牌抓住这一机遇,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市场的地位。
全球化新路径:大胆探索中国体育企业积极探索全球化新路径。亚玛芬充分利用欧洲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红杉资本布局欧洲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跨境电商探索关税规避策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创新模式在全球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镜像:全球体育产业的新 “棋局”
短期博弈与长期趋势关税政策在短期内常被用作谈判筹码,具有周期性特征。
从长期来看,疫后全球化 2.0 版产业分工将逐渐形成,ESG 标准也将重塑供应链伦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国际运动品牌需应对供应链和市场份额的挑战,中国本土品牌则迎来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机遇。
技术变革:对冲风险体育产业正通过技术变革对冲政策风险。
自动化生产重启尝试,3D 编织技术取得突破;区域化定制生产模式兴起,东南亚快反工厂应运而生;数字关税征管体系也在不断革新,提高征管效率,降低政策风险。
中国本土品牌可以借助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新平衡点:动态寻找在全球关税风暴下,体育产业需寻找新的平衡点。企业要在成本控制与风险分散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重新平衡本土化与全球化战略。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这将推动体育产业形成新的常态,实现更稳健的发展。国际运动品牌需要调整供应链布局,中国本土品牌则可以通过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