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凭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从外貌上来说,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国家的公民都具备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等特征,也有一些人说: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那么也有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出生,且有父亲或者母亲是祖辈在中国生活,那么他们也是中国人吗?反之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有不同的外貌特征,如果常年在海外居住工作,那他们就不是中国人吗?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首先国籍认同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在没有“国家”这一概念出现之前,人类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种群区分,例如三皇五帝时期的部落图腾、姓氏等等。其次关于身份认同这件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的来说是依据历史印记、文化传承等多样因素综合得出一个结果。所以“你”说自己是中国人的依据来自于什么?祖辈历史记忆、文化传承,还是自己的外貌特征?
第一:“中国人”这三个字是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是儒家思想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凌云壮志,是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宏伟愿景,也是每一个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家国的深切认可。在那个一个馒头一毛钱的年代,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田垄上,拼尽全力要喂饱每一个中国人。在那个踮着脚尖看外面的时代,钱学森等一众科学家,呕心沥血要保护每一个中国人。然而在这个灯红酒绿的新时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摆脱“中国人”这一标签。
第二:现在的人忙于生活、疲于奔命,但依旧不忘我是中国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在社交媒体的一些视频中经常能看到:国有召,召必回。这是退伍军人对于中国滚烫的热爱,是对于“中国人”这三个字的坚定认可。他们双手握着“生活”,背上扛着妻儿父母,但依旧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与之对比的另外一群人,他们享受着富足的物资生活,十指不沾阳春水,却张口就是“美国空气更香甜”,闭口就是美国更自由。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鎏金的“中国人”这三个字,他们为什么会觉得不如西方高端、优雅?首先崇洋媚外的出现有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原因。在百年屈辱的这一段历史中,中国并未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出优势,工业化的落后、科技实力的滞后、军事能力落后等等劣势,让民族自信心受到极大挫败,导致“西方更先进、更优秀”等思想开始在中国蔓延。这是历史创伤,需要时间来修补。
第四:错误的“安全感代偿”心理作祟,例如:留学镀金,其底层逻辑就是国外教育优于国内教育。这种思想的不断传播,进一步导致历史创伤扩大化,让更多人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西方高于中方这一错误观念。还有诸如西方奢侈品、西方旅游、西方教育、移民等等,部分人通过极力美化西方,凸显自身优越感的同时,加深了民族自卑感。个人认为中国势必优于西方,但也不至于样样不如人,中国高铁、地铁、高速路等在全世界范围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最后很多社会现象都反映出时代在改变,大众观念在改变,例如近些优质国货开始得到市场认可,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商品的代名词,中国航天、中国航母、中国重工、中国基建等得到国际认可,这些积极情绪会感染更多的人,建立民族自信心以及认同感,从而让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是否是“中国人”有更清晰的认知。至于是不是中国人,其实不在于肤色,也不在于国籍而是内心是否认同、热爱这片土地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