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铁瓜
引言
1405年7月11日,黎明的微光还未完全穿透苏州刘家港的晨雾,眼前的景象却已足够震撼。62艘宝船静静伫立在港口,组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舰队,气势恢宏,如同即将出征的巨人。这些宝船体型巨大,结构精巧,堪称15世纪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而在这支舰队的统帅位置上,郑和神情坚定,目光望向远方。他即将率领船队开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航海壮举,这一征程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更在无意间掀起了全球贸易体系的第一次革命。

一、海贸暴利撑起的永乐盛世
在南京明故宫的废墟中,考古学家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发掘出重达18.7吨的银砖窖藏,这些白银,正是郑和船队从海外带回的贸易盈余。翻开《明太宗实录》,历史的细节跃然纸上。仅1415年,从苏门答腊运回的胡椒就达70万斤,这一庞大的数量直接冲击了当时的市场。南京市场上,胡椒价格瞬间暴跌80%,而官方凭借专卖制度,获取的利润却暴涨400%,这一数据,令人惊叹。
如此惊人的商业运作,为朱棣的雄图大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北京紫禁城的营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银2000万两,这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赋税。五次北征蒙古,每次军费折合白银300万两,巨大的开支让人咋舌。疏浚大运河工程,前后投入劳工120万人次,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估量。若是没有海贸带来的丰厚收入,这些工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拖垮明朝的财政。隋炀帝当年集全国之力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最终导致王朝崩溃,便是前车之鉴。
二、技术垄断缔造的贸易霸权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都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中国商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工艺,备受追捧。景德镇青花瓷,在波斯宫廷里,其价值堪比黄金,那细腻的质地、精美的图案,让波斯贵族们爱不释手。苏州丝绸,在开罗市场上,每匹竟可换等重白银,其轻柔顺滑、色彩绚丽,令埃及商人趋之若鹜。福州漆器,在威尼斯被当作传家宝,世代珍藏,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让欧洲人惊叹不已。
这些商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背后是当时全球顶尖的制造技术。景德镇窑炉温度可达1300℃,远超同时代中东陶窑的900℃极限,更高的温度使得瓷器质地更加坚硬、细腻。苏州织机采用32蹑提花技术,生产效率是欧洲同类设备的5倍,能够织出更加复杂精美的图案。
船队本身更是一座移动的科技展览馆。采用水密隔舱技术的宝船,排水量达1500吨,是哥伦布旗舰的5倍,更大的排水量意味着更强的载货能力和更稳定的航行性能。牵星板导航系统误差不超过2海里,比同时代阿拉伯人的牵星术精准3倍,这让船队在茫茫大海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航向。这种技术代差,让中国商品在海外市场形成了绝对垄断。据《瀛涯胜览》记载,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市场,中国铜钱直接成为硬通货,这无疑是中国贸易霸权的有力证明。
三、利益博弈下的海禁困局

当郑和第七次远航归来时,南京户部仓库呈现出一派惊人的景象,堆积的苏木、胡椒竟达400万斤,足够全大明百姓每人分得1斤。这本应是国家繁荣的象征,然而,巨额财富却成为了祸端。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永乐年间江南地区田赋增幅达洪武时期的3倍,而海贸收益的90%都充入内承运库,专供皇室使用。这种分配模式,如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矛盾逐渐激化。
以松江曹氏、苏州陆氏为代表的江南世家,其先祖多是南宋降元官僚。元朝推行的包税制,让这些家族掌控了地方税收。常州王氏家族鼎盛时,拥有佃户万余,私兵三千,势力庞大。明初虽遭打压,但他们通过科举渗透官僚体系,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文官集团。他们将海贸视为自己的禁脔,当发现无法分润郑和船队带来的利益时,便以“劳民伤财”为由,推动海禁。
这些家族的历史选择早有端倪。南宋灭亡时,许多忠烈之士战死殉国,而活下来的投降派在元朝享受着特权。元朝允许地方豪强包税自治,甚至默许其豢养阉人管理私产,形成了一种“类封建”体制。在这种背景下,江南世家对明朝的中央集权天然抵触,更倾向于通过走私攫取私利。
四、历史轮回中的财富诅咒

成化年间,兵部尚书项忠销毁郑和海图时,恐怕不会想到,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世界格局。50年后,当葡萄牙商船出现在珠江口时,大明水师竟找不出能远航的战舰,曾经的海上霸主,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更讽刺的是,正是那些推动海禁的家族,在隆庆开关后,通过走私贸易攫取暴利。万历年间,仅福建黄氏海商集团年利润就达白银200万两,超过当时太仓银库岁入的三分之一。
这种短视的逐利行为,最终酿成了恶果。当清军入关时,钱谦益等东林党领袖率先献城,他们幻想能够重现元朝时士绅阶层的特权。但历史给了他们残酷的答案。康熙年间推行的“奏销案”,一次性褫夺江南13524名士绅功名,苏州叶氏等大族就此衰败。
而清朝对江南的清算早有预兆。多尔衮入关后推行“剃发令”“圈地令”,仅北京内城就驱逐数十万汉民,八旗贵族圈占土地动辄百万亩,甚至将汉民贬为奴隶。这种政策与元朝的宽松形成鲜明对比,彻底击碎了江南世家“以夷制夷”的幻想。

站在南京静海寺的残碑前,郑和当年栽种的五谷树仍在开花结果。六百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航海壮举,不仅留下了“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传奇,更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开放则共赢,封闭必俱伤。当21世纪的“一带一路”重新串联起古老的海洋文明时,郑和船队的桅影似乎正在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提醒着人们历史的教训与未来的方向。
对外贸易应服从国家利益,商人逐利,让商人坐大,不利国家的发展。
这些家族的历史选择早有端倪。南宋灭亡时,许多忠烈之士战死殉国,而活下来的投降派在元朝享受着特权。元朝允许地方豪强包税自治,甚至默许其豢养阉人管理私产,形成了一种“类封建”体制。在这种背景下,江南世家对明朝的中央集权天然抵触,更倾向于通过走私攫取私利。(这一段,才是触目惊心、细思极恐)
明朝的晋商,清朝的八大皇商,晋商可以往草原运铁运盐运粮,清朝就是皇商。
东林党
李嘉诚向美国送出全球枢纽控制权,这种封杀了吧
文人集体集团
开放就是拥抱全球贸易和技术,必须要有强大政治和军事为支持,并且相互加强!
如今的一些地方家族资本,也不惶多让,有家无国的情况还会上演
[得瑟]哪郭奉孝现在也有这玩意啊,敢动它们吗,动得了吗,还是某些物件本身就是它们。
什么海上倭寇,全都是这些走私集团,大明就是亡于这些人手里,崇祯这个傻逼一上来把能够对付这些人的魏忠贤给干掉了,自毁臂膀,加速了大明灭亡
宋元明清的历史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致命的缺陷。以土地为根基的大陆文明在面对海洋文明时是这么的脆弱。一个文明是否强大,主要看能否持续的武力扩张。中华文明三皇五帝开始,都是不断的扩张才走向繁荣昌盛的。宋的割地赔款开始逐渐的走向衰落。后来割地赔款成了清朝标配。蒙元本来可以扩张的,但是逐渐的汉化,使得失去草原文明的扩张野性,反倒是沙俄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文明。大陆文明对于海外天生恐惧
东北工业振兴全国,火箭原子弹都搞出来了,转移沿海连芯片都搞不出被卡脖子
一带一路政策是国家方略,同时也要警醒资本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狗屁不通,明朝什么时候只有400万人
呵呵,北方汉奸多得很
谁知那三宝太监却是一个百世难寻的武学奇才,他少年时于大理城崇圣寺中盗得六脉神剑残篇,日夜苦练,却因少了行气法门(行气法门藏于大理段氏宫中),终于经脉逆行,内息若决堤之海潮,一阳之气横行于十二经络,眼见就要爆体而亡,哪知道这人独辟蹊径居然选择自阉保命,便留下这鬼魅一般的葵花宝典,其时三丰真人已然踏破虚空不知所踪,宇内竟然无人是他对手,恰好燕王谋逆,结怨于天下,遂重金聘其贴身护卫。偏他不但武功出神入化为人也是玲珑剔透,此后日渐得宠于燕逆。燕王入得宫中,却日日梦到方孝孺、铁铉遍身血污,欲夺他性命,醒来更信那建文未死,乃遣这马三宝于各地秘密寻之,十年不得。有南来胡商言之于暹罗曾见允炆。帝深信之,遂令三宝于永乐三年自刘家港出海,赴南洋密访允炆……
东林党 呵呵
江浙一带不是华东么?怎么华南了…
[无奈吐舌]小编在胡说八道,中国真正衰败是从宋代开始,皇帝中央集权家天下,天下臣子都是给皇帝打工,皇帝能做初一,臣子做十五很正常,开启了有家无国。
这东西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好像说是郑和海贸钱都归国库了,皇家吃独食,所以没啥人支持
利益独享才是祸根
出卖明朝,最终也迎来了满清的大刀片子!
文人士绅集团!!
整个明朝当时只有400万人?有常识吗?
明末就毁于浙主力的东林党
[得瑟]
跟柳传志一样可恶
士农工商,把商人排在末位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doge]
历史的真相是如此残酷
京城外喜迎王师的全它娘的是儒教北方士族 [得瑟][得瑟][得瑟]
利益集团抱团
丝绸能换等重白银,作者有常识吗?
商人至少三次背叛华夏文明,至少两次导致神州陆沉。
明朝只400万人口?
财阀掌握政权哪能有好下场,不信你看看韩国
都有原因的。
[捂嘴巴][捂嘴巴][捂嘴巴]
的
西汉奠定的分封基础几乎不变
领先的标准是什么?
从汉朝开始有能力有意愿出卖的全是儒教门徒也全是北方的,从(东夷、南蛮、犬戎)等词汇就能发现在吸血鬼眼中 你屁都算 还想卖国?你也配?[得瑟][得瑟][得瑟]
什么时候遥遥领先了?朱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