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香港演艺界,如果要选出一位最具魅力和悲情色彩的艺人,光是想起他的名字就会令人有些伤感和唏嘘的那种,估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他——张国荣。
张国荣,面如冠玉、翩翩公子、举世无双,演技和歌喉堪称优秀,做人又很低调,就像邻家哥哥一般温暖,本应该是人生赢家,却莫名其妙地选择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2003年4月1日,喜欢张国荣的歌迷、影迷都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在“愚人节”的日子,自己的偶像竟然用生命跟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时至今日,关于张国荣为何自杀的猜测依然众说纷纭,主流意见是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加上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带来的并发症,令张的身体出现严重的不适,包括胃酸倒流和不自觉的手抖,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抑郁症带来的绝望感一上头,他就跳下去了。
当然也有人猜测,张国荣是因为出现了感情问题,一时冲动寻了短见。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名人曾经对张国荣之死发表过评论呢?

张国荣出生在香港的富人区,他的父亲张活海是香港著名的洋服裁缝,人送绰号“裁缝之王”。很多国际名人都是张活海的忠实客户,包括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威廉·霍尔登等等。
张国荣的母亲潘玉瑶是张活海的第二任妻子,一开始两人还是非常恩爱的,但时间一久,张活海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了。他是个花花公子,经常在外沾花惹草,导致后来夫妻关系比较冷淡。
出于对丈夫的怨恨,潘玉瑶对待张国荣也总是冷若冰霜的,用张国荣的话来说,自打他记事起,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抱过他。

父亲朝三暮四不着家,母亲不冷不热自己玩,兄弟姐妹年龄悬殊也不亲。张国荣的学生时代虽然衣食无忧,但他的内心一直非常缺爱。
原生家庭让张国荣对婚姻、家庭、性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种影响体现在张国荣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也为他最终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由于父母的缺位,张国荣基本是由家里的保姆周采芹(六姐)一手带大的,在他心里,六姐就是他的母亲。
在学校受了委屈,小小的张国荣总是稚声稚气地跟六姐诉说,六姐总会将他拥入怀中,耐心地开导劝解,还会每天变着花样给小孩子做他最爱吃的饭菜,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张国荣缺失的母爱。

1969年,张国荣13岁了,父亲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手艺,于是将他送到英国利兹大学读纺织专业。
一个在内地才刚读初一的小孩,却要远赴大洋彼岸上大学,也不知道是张国荣太优秀,还是父母心太大了。
在男孩的青春期,一个最需要家人关爱的年纪,张国荣只能在人生地不熟的英国独自度过,其中的辛酸和孤独可想而知。
命运不公,总是捉弄这个可怜的男孩。短短一年后,张国荣的父亲突发中风,事业遭遇重创,裁缝铺也不得不关张歇业,他的母亲则趁机分了家,带着小儿子去英国定居。
回到香港的张国荣面对衰落的家庭,心如死灰,他放弃了学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打工谋生。

这一时期,香港的娱乐业非常繁荣,张国荣也爱上了唱歌,1977年,他凭借《American Pie》获得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并由此进入歌坛。
在百花齐放的香港文艺界,作为歌坛新人,起初张国荣的风格并不被大众接受,甚至有过被观众喝倒彩的经历。
张国荣并没有因此放弃艺术之路,他一直兢兢业业歌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风格。1983年,一首《风继续吹》火遍两岸三地。
让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心里极渴望 希望留下伴着你
风继续吹 不忍远离
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

《风继续吹》的歌词细腻动人,画面感和韵味十足,非常符合张国荣忧郁深沉的气质,人和歌互相成就,迅速收获了大批粉丝,也一举奠定了他日后的演唱风格。
但是在张国荣众多抒情歌曲当中也不乏《Monica》这样的快歌,毕竟歌手还是要迎合市场的,当年劲歌热舞依然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类型。
在香港文艺界,艺人都是多栖发展,在演员、歌手之间来回切换,张国荣也不例外。
从1990年的《阿飞正传》、1994年的《东邪西毒》到1997年的《春光乍泄》,张的电影产量不高,但几乎每一部都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也能看得出来他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融入角色,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

张国荣最为内地观众熟知并奉为代表作的《霸王别姬》,拍摄于1993年,他在剧中饰演京剧名伶程蝶衣。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张国荣提前半年来到北京学习戏曲表演,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海马影视工作室的马未都。
多年后,马未都又一次在节目中谈及张国荣,回忆起这段往事。马老说在遇见张国荣之前,他觉得人家是大明星,应该非常自信走路都带范儿。
而实际上却完全相反,张国荣处处显得非常“羞涩”,很少跟他眼神交流,也不怎么说话,很像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

好演员入戏深,张国荣则是一进角色就出不来,看过《霸王别姬》的人一定有同感:程蝶衣就是张国荣,张国荣就是程蝶衣,两者的灵魂和肉体已经完全交融,再也无法分开。
这部戏让张国荣彻底打破了性别的界限,很快就堂而皇之地和自己的发小唐鹤德走到一起。
两人出双入对,亲密无间,因此引发了娱乐圈的一次地震,很多原本喜欢张国荣的歌迷、影迷也迅速“粉转黑”。因为张国荣的这种行为无论何时,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跟舞台上和荧幕前的形象完全不同,生活中的张国荣是个非常自卑内向的人,他把所有的激情、热爱都奉献给了观众,然而在粉丝们的欢呼声和掌声中,他却总是潸然泪下。
大多数人完全无法理解,以为他在作秀,而实际上这都是张国荣的真情流露,他很迷茫,想继续在娱乐圈大红大紫就要抛弃爱人,而遵从自己内心则要跟整个世界为敌,太难了。
这种不被理解一天天被放大,让他非常痛苦,而作为公众人物的张国荣一举一动都在狗仔队的监视下,关于他同性恋的传闻铺天盖地,让他更觉得生不如死,经常说香港的狗仔是“杀人犯”。

1997年,香港回归,张国荣在开演唱会的时候公开感谢了他的爱人“唐唐”(唐鹤德)。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歌迷们大多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是同性恋毕竟不应该被提倡,且很容易跟艾滋病划上等号,负面的评论如山呼海啸,将张国荣包裹其中。
对于张国荣这个完美主义者来说,这些批评不但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状态,也给他和唐鹤德的感情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2000年,张国荣在他的“热·情”演唱会上,大胆尝试了一些当时所谓非常前卫的造型。总体来说就是女性化、中性化,带着比较浓烈的色欲和性别暗示等,引起观众的强烈不适,因此遭受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批评。
张国荣这次倒是虚心听取了大众的意见,此后的演唱会,他的造型就保守了很多。
随着张国荣事业的下滑和同性恋事件的放大,他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而且据他的亲友和医生说,张的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脑部化学物质的失衡也是重要原因。以至于在张国荣选择自杀前的那段时间,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死亡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可怕,但是对于长期遭受抑郁困扰的张国荣来说,不失为一种解脱。

张国荣的演艺生涯短暂而辉煌,一生开了300多场个人演唱会,参演了56部电影,从未停下追寻艺术道路的脚步。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给他的经纪人陈淑芬发了一条最后短讯“你来接我”,然后就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一跃而下,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张国荣的一生就好像他第一部电影《阿飞正传》中的那句经典台词:
“我知道有一种鸟没有脚,他从生下来就只能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就是他死的时候。”
其实张国荣在剧中提到的这种鸟真实存在,它还有一个名字——极乐鸟。张国荣和阿飞一样,一生忙碌,终日无休,孤独而坚定地活着。
累了倦了,睡在了风里,仅落地了一次,就是勇敢地面对生命的终结。一个完美主义者用他的生命打破了次元壁,让喜爱他的影迷、歌迷一时都分不清,到底自己是在戏里还是戏外。

马未都在《观复嘟嘟第一季》的节目中提到,张国荣选择自杀可能早有预兆。在1990年的时候,被张国荣视若母亲的保姆六姐因鼻咽癌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张国荣非常伤心,他一直都特别遗憾没有见到六姐最后一面,那段时间天天以泪洗面,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但是很快张国荣又释怀了,他对朋友说:
其实六姐这时候去世也是好事,如果每天都要和病魔作斗争,还不如早早脱离苦海。

由此可见在张国荣的价值观里,活就得高质量地活着,如果已经知道会一天不如一天,早晚会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朋友,那还不如早登极乐。
当然了,这是张国荣个人的观点,不值得效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他这么纵身一跳,自己是解脱了,但是带给家人、朋友、歌迷、影迷们的伤害是巨大的,确实有些自私和偏激。
在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医学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有了病还是要积极治疗的,特别是一些心理疾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多和家人朋友倾诉,有必要时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
参考文献:好保姆?坏保姆?——《观复嘟嘟第一季·第71期》
马未都《观复嘟嘟》之——保姆——广西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