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怪事,歼灭3万人却仅缴获1万支枪,枪都去哪了

历史博览馆 2025-04-30 13:18:01

枪在战争当中是战士们必备的战斗武器,不管是步枪还是手枪,人手一支是必需的配置。

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也出现过两个人分不到一支枪的情况,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基本上能够保证了人手一枪的配置。

然而,在孟良崮战役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华东野战军全歼了国军整编74师,共3万多人,却仅仅缴获了1万支枪。

这74师可是大有来头,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其下辖第51、第57、第58旅,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还经过美军训练,怎么可能会枪支如此稀少?

被毛主席称为“运输大队队长”的蒋介石难道也缺枪吗?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次战役缴获的枪支与人数严重不匹配呢?

我们还要从这场战役开始说起。

1947年3月,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受挫之后,蒋介石决定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转而集中兵力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打算以这两个地区为起点,将解放区各个击破。

国军这一战术上的改变确实得到了不小的成效,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华东野战军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外,始终没有获得有效的战机。

为此,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4日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

5月6日又指示:“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有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立刻做出变化,将主力部队后撤,并将剩余部队隐蔽起来,随时准备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看到解放军部队的后撤,国民党军欣喜若狂,以为解放军已经无力应战,他们一改之前谨慎小心的作战风格,迅速跟进。

而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更是一心想要抢立头功,他仗着74师的美械装备,居然直接甩开两翼的掩护部队,孤军深入。

5月15日,当74师进军到孟良崮西麓时,华野派出5个纵队共10万兵力将74师重重围困。

此时的74师已经是瓮中之鳖,不过他们凭借着美械装备,如果着力攻打一点也许还能撕开一个口子突围出去。

就在这决定部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开启了他的骚操作。他虽然对74师被包围感到吃惊,但是觉得该师战斗力强,而且依托着高地位置,地形有利,于是空投手令,让张灵甫率部死守,同时令整编第25师、第83师等10个整编师(军)向孟良崮增援,想要来一个“中心开花”。

蒋介石的想法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

接到命令的张灵甫更是直接傻了眼,因为孟良崮是一座孤山,孤山临险,远离水源,那是兵家大忌。马谡当年就是因为这样扎营才致使丢失街亭,令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最终被斩首。

可是蒋介石的命令拍在这里,张灵甫也只好放弃突围计划,率部登上孟良崮山顶,准备固守待援。

然而就在登山的过程中,更大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因为孟良崮山势险峻,74师所依托的美械装备根本没法运上山,他们不得不将大量重武器扔在山下,其中就包括12门榴弹炮,这些都白送给了解放军。

等74师好不容易转移到山上,他们又发现这座山峰是一座石头山,树木稀疏,石头坚硬,根本没法修筑工事,甚至连指挥所都搭不起来。

张灵甫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石头缝,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以此为指挥所。

在这样的情况下,74师想要守住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来支援的部队。

陈毅与粟裕自然也明白这里的道理,所以他们决不会给国民党军队支援的机会,下令一刻不停的攻打。

虽然距离74师最近的一支部队仅需两天的行程就能抵达,可是我军仅仅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将负隅顽抗的74师全歼,张灵甫被我军击毙。

国民党军前来支援的部队在一路上受到了我军各部队的重重阻击,距离孟良崮最近的一支部队,虽然已经可以将炮弹打到我军阵地,但是依然没法改变74师被全歼的结局。

最终,蒋介石设想的“中心开花”战术化为泡影。

这场战役,我军歼灭整编74师3万余人,却在清点缴获的武器装备时发现了一件怪事,明明3万人的编制却只有1万把枪。

原来,从1946年7月开始,美国对国民党实施了10个月的武器禁运,而恰恰就在这10个月里,74师经历了涟水战役,损失惨重。

作为美械部队,他们对美国的武器具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这10个月的武器禁运,令74师没有得到及时的武器补充。同时,国民党内部的贪腐问题也非常的严重,克扣武器军饷那是常有的是,枪支不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这两个原因的加持下,再加上战斗过程中被炮火击毁的,使得这个3万人编制的部队,仅仅被缴获了1万支枪。

这件怪事也同样暴露出了国民党军队外强中干的问题,他们的军队远没有他们宣传中的那样有战斗力。

作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被全歼,一举改变了华东的战局,这场战役的胜利也成为了解放军全面反攻的开始。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