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兵推:中国2000枚东风导弹打击下,美日战机或无升空机会

洞察军事 2025-04-18 10:39:34

近年来,美国智库频频以台海局势为背景进行兵棋推演,而结果却一次次指向同一个结论:若中国火箭军动用2000枚东风导弹发起饱和式打击,美日部署在亚太的战机,可能连升空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推演结果不仅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更凸显了中国反介入体系的战略威慑力。

一、兵推背后的震撼结论:美日战机或成“地面靶标”

美国CSIS的多轮推演显示,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火箭军将率先对第一、第二岛链的美日军事基地发起导弹突袭。嘉手纳、安德森等关键空军基地的跑道、机库和后勤设施,将在数小时内被东风导弹精准摧毁。

根据推演数据,美日可能损失近400架战机(包括F-35和F-22),相当于其亚太空中力量的1/3。

关键的是,东风导弹的打击速度远超美军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以东风-17为例,其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能以10马赫以上的速度突防,末端机动轨迹难以预测,现有反导系统形同虚设。美军退役将领曾坦言:“这些战机若无法起飞,与废铁无异。”

二、东风家族:技术代差下的不对称优势

中国火箭军的威慑力,源于东风导弹家族的“多维度打击能力”。比如,“航母杀手”东风-21D/26:射程覆盖1500至4000公里,可精确打击海上移动目标,迫使美军航母退至第二岛链外。

高超音速王牌东风-17:乘波体设计结合大气层内机动能力,被美军称为“无法拦截的噩梦”。

此外,2000枚导弹的齐射不仅针对机场,还可能瘫痪敌方雷达、指挥中心和燃料库,彻底瓦解作战体系。

这种“非对称优势”的背后,是中国在CL-20高能炸药、北斗导航、卫星监控等领域的突破。例如,北斗系统将导弹精度提升至10厘米级,而CL-20炸药让导弹战斗部威力倍增。

三、美军的困境:从“主动拦截”到“被动挨打”

面对东风导弹的威胁,美军尝试调整战略,却陷入多重矛盾。亚太美军基地缺乏坚固掩体,且位置对中国透明。分散部署虽可减少损失,但关岛等核心基地仍在东风-26射程内。

美国至今未列装成熟的高超音速导弹,而LRASM反舰导弹库存仅84枚,年产量不足百枚,难以支撑大规模消耗战。

2024年伊朗用200枚老旧导弹突破以色列“铁穹”防御,暴露了西方防空体系的软肋。若换成中国更先进的导弹,拦截成功率将更低。

四、威慑背后的战略逻辑

中国发展反介入体系并非为了“先发制人”,而是以实力遏制战争。正如CSIS报告所指,火箭军的威慑力让美军在介入台海前必须三思:若航母被击沉、基地被摧毁,美国不仅会失去亚太霸权,本土也可能面临东风-41等洲际导弹的威胁。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逻辑,正是中国战略智慧的核心。美国兵推的结论,既是对中国军力的肯定,也是对霸权思维的警示。

0 阅读:131

洞察军事

简介:分享古今中外军事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