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观研究评论 近日,武汉就出台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新政。武汉汉正街上卖热干面的老太太都知道,下一步武汉又值得“烧包”了,因为国家批准并出台了加强武汉中心城市建设的规划,沉寂多年的武汉三镇将成为新时代的发展引擎。这件事情大家知道多少?
千年等待:从“盘龙城”到“东方芝加哥”的时空折叠
3500年前,商代先民在黄陂盘龙湖畔筑起青铜城堡,揭开武汉文明的序幕。这座被李白称为“江城”的城市,历经三国烽火、唐宋诗韵、明清商埠,始终是中华文明“九省通衢”的地理支点。 商周奠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印证其作为长江流域最早城市群的地位。
如果大家久远不知,三国枢纽应当是知道的。孙权建夏口城、黄祖筑却月城,奠定“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雏形。明清汉口镇跻身“天下四聚”,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齐名,成为“东方芝加哥”。有昔日必有辉煌,但“盘龙”之理想,一直在等待昨日荣光。
辛亥首义在此爆发,武汉是国民政府的首府,特别是武汉因“汉阳造”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然而,武汉千年来的沧桑并不是让“不服周”的人太满意。从张之洞在汉阳铁厂敲下第一炉钢水,到光谷实验室突破“中国芯”技术,这座城市始终在历史转折点上寻找更加辉煌的破局之道。
战略雄心:从“中部枢纽”到“全球引擎”的坐标跃迁
2025年,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首次明确武汉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跃升背后,是武汉以“一域之光”照亮全局的战略雄心:
经济重器:万亿产业集群重构全球产业链;光芯屏端网:光谷年产值近万亿,光纤光缆占全球25%,三维闪存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新能源革命:比亚迪、蔚来等车企扎堆武汉,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低空经济: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基地落地,低空经济企业超150家,2024年产业规模增长47%。
数字动脉:5G基站超3万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前三,打造“光芯屏端网”万物互联生态;科创策源,从“追赶到引领”的范式转换。春天到来,武汉的樱花迎来日本的客人。东湖科学城对标硅谷,汉江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密集布局,2024年专利申请量超10万件;这里也是人才磁场——89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2025年“学子留汉”工程目标30万人,争夺未来竞争制高点。
和“大武汉”一起联动的不仅是武汉,周边的中国水电之城宜昌、中国的汽车之城十堰、中华冶炼之城大冶、中国的硒都恩施、中国的道教发源地武当山、传说中的“野人”出没地神农架,以及红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肇始之地等,正在作为支撑打造卫星城市,不仅文旅资源将成为武汉的“后花园,早在武汉和午到重庆、长沙、合肥、郑州、南昌也不是奢望。
空铁联运带动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客货双枢纽”,2024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0万吨,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超千列。三峡航道正在改扩建,武汉将作为内河航运中心码头。沿江898公里高铁网串联长三角和成渝,一顿饭的功夫不仅是周边城市,而且3小时覆盖全国80%经济圈。
当“江城”遇上“未来引擎”,“知音之城”首先遇见“元宇宙。武汉的野心,远不止于国内中心。从“数字黄鹤楼”到“汉口里份”沉浸式剧场,从热干面申遗到低空旅游试点,这座城市正在用“文化+科技+生态”的三重密码,书写全球化叙事。未来再不是“北上广杭”,武汉已经踏进了“北上广武杭”的门槛。
文化破圈,老IP的“Z世代”重生。数字孪生:黄鹤楼通过AR技术重现“李白共崔颢”的诗意场景,游客扫码即可穿越千年; 美食外交:户部巷升级“世界美食之都”,一碗面撬动万亿文旅经济。现在武汉女人也成为“大方”和“敢拼”的代名词。而九“头鸟”也赋予了新的含义,转眼就变成了“九头鹰”。
生态革命,从“钢铁丛林”到“湿地之城”。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Ⅱ类,江豚频现,灵山矿区变身“生态新地标”。 碳中和实验,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目标203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65%。从“九省通衢”到“世界之窗”,武汉正在规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规则》,推动“一带一路”标准互认。
结语:武汉,中国内地城市进化的“终极样本”
当北上广杭的光环渐趋固化,武汉以“战略几何学”重构城市价值坐标。 而作为全球陆域几何中心,12小时可达全球80%GDP城市。产业已经深入纵深,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新赛道”双轮驱动。全城24.8%常住人口是志愿者,城市大脑实现“一网统管”,社会已进入科学管理。
曾有“盘龙卧虎高山顶”,其实在武汉就叫“盘龙城”。龟山在动、蛇山灵舞,盘龙城的人在书写逐龙简史。这座承载着辛亥首义热血、黄鹤楼诗意与光谷创新基因的城市,正在重绘新的历史叙事,智慧的“九头鸟”已经不是武汉的代名词,曾经的“不服周”你带动武汉上了新层次。
不是简单的“北上广武杭”,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范本。正如中国高层所厚望:“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武汉的崛起,注定是21世纪人类城市文明进程中的关键注脚——武汉已打上中国内陆城市新时代的发展标签,在不久的将来等着大家:跟我学!(综合自武汉市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规划批复、科技产业数据及历史文化研究)君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