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的某一天,李瑗在幽州都督府里,正悠闲地边听歌舞边享受,冷不丁心腹急匆匆闯进来,喘着气说:“都督,出大事了,李世民起兵了!”
李瑗急忙让歌舞停了下来,然后吩咐手下人去把副官王君廓,也就是右领军将军给请来。
没过多久,王君廓就到了。李瑗一脸苦相地向王君廓透露了李世民在玄武门的事情,他忧虑地说:“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动荡,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啊?稍有不慎,恐怕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李瑗究竟是哪位?
提到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都没啥印象,但要说他是李渊的堂侄子,你可能就有点好奇了。这家伙凭啥能当上幽州都督呢?其实很简单,没啥大本事,也没啥智谋,就是沾了李渊亲戚的光。
王君廓到底是何方神圣?他是李瑗身边的得力助手,早年曾是个江洋大盗。可别一听到“强盗出身”就觉得这人不行,李世民手下的瓦岗寨英雄,不也都是从绿林好汉起步的嘛!
王君廓归顺大唐后,确实打了很多胜仗。他不仅身手不凡,还特别有谋略。因此,李渊安排他做了李瑗的助手,帮他一起管好幽州的事务。
明显看得出来,李瑗心里是有数的,他为了能坐稳自己的位子,没得选,只能靠紧王君廓,把他当成自己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他还把闺女嫁给了王君廓。
王君廓早就觉得李瑗这人没啥本事,可还得忍着跟他周旋。他没急着回应,而是在心里琢磨着怎么借这次的事儿捞点好处。
没多久,他悠悠地开口:“碰到这种大事,都督大人您可别心急,咱们还是瞅瞅风向咋样,然后再商量也不晚。”
李瑗心里琢磨着,这事儿不急,自己反正离上头远着呢,慢点儿处理也说得通。
王君廓派了个亲信去长安摸摸情况,一听说李世民已经站稳了脚跟,他立马心里有了盘算。
没多久,朝廷派使者来传话,让李瑗回长安商量事情。李瑗一听,立马行动起来,收拾好东西,打算赶紧去长安。
真没想到,王君廓居然拦下了李瑗,他眼泪哗哗地说:“大人,您这样直接去长安,不就等于往火坑里跳嘛?李建成、李元吉,那可是皇上的亲骨肉,现在都已经不在了,您又能好到哪里去呢?看看现在的局势,大人手握十万大军,守着边疆,朝廷里又乱成一锅粥,这可是大人站出来,把局面扭过来,让朝廷重新站起来的绝佳机会啊!怎么能轻易放下兵权去长安呢,那不是自己往人家刀俎上送嘛!要是大人您一声令下,我和兄弟们肯定都跟着您,为您上刀山下火海,绝不退缩!”
李瑗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抱住了王君廓,说:“你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要是傻乎乎地跑去长安,那可就回不来了,说不定死了还得让人在背后说我笨呢!”
接着,李瑗下令士兵将朝廷派来的使者扣押,并扔进大牢里。他还把燕州刺史王诜叫来,让他当军事顾问,打算带着大军去跟李世民较量一番。
王诜踏进军营没多久,王利涉这兵营里的参军才恍然大悟,李瑗打算干票大的。他立马去找李瑗,直截了当地劝道:“大人啊,咱没接到朝廷的指令,就这么带着士兵回长安,这跟起兵叛乱有啥两样?您怎么能这么贸然行事呢?要是有人不听指挥,那可就是祸到临头了。”
李瑗早被王君廓给耍得团团转,现在脑子已经不清醒了,哪还可能听得进别人的话?他铁了心要出兵!王利涉见这家伙劝不动,就提议说,要不咱们找找突厥人,再把窦建德的那些剩下的兵马召集起来,一块儿干票大的。
这时候,王君廓开始着急了,他心想这可不行,真要是这么做了,那就没有回头路了。他原本的计划是让李瑗起兵造反,等李瑗真的动手了,背上了造反的罪名,他就来个先下手为强,直接抓住李瑗,这样一来,自己就能瞬间变成大功臣,李瑗那幽州都督的位置,不就自然而然地落到自己手里了嘛!
他心里清楚,要是李瑗真听了王利涉那套做法,那事情肯定会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他自己也就没法回头了。
因此,王君廓对李瑗讲道:“王利涉那家伙啥都不明白,您可别上了他的当!得知道,机会一旦错过就没了,时间不等人,咱们得赶紧下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才能把事儿办成。”
李瑗听完之后,心里头又是一暖,他跟王君廓讲:“你讲得在理,多亏有你,我才没栽进那大坑里。我信赖你,里里外外的大事,我全交给你了,都由你来拿主意。”
李瑗糊里糊涂地就把兵符递给了王君廓。王君廓呢,他先是动手把王诜给逮住杀了,免得这家伙从中捣乱。然后,他把朝廷派来的使者给放了出来,转手就去抓那个打算谋反的李瑗,最后自己动手把李瑗给勒死了。
王君廓因为立下大功,最终成功当上了幽州都督,反观李瑗,他的下场就比较惨了,被贬为了平民百姓。
李瑗的叛乱案已经板上钉钉,没法再翻盘了。说到底,这都是王君廓在背后搞的鬼。王君廓这人确实让人不爽,但话说回来,李瑗也挺招人恨的。他既没本事又没能力,凭什么能坐在那么高的位子上?
哎,李瑗到快死的时候才明白王君廓的真面目。据《资治通鉴》所说,他当时怒骂道:“这卑鄙小人背叛了我,报应迟早会落到他自己头上!”可这时候,说啥都晚了!
其实,读点历史真的挺有帮助,至少能让你不那么容易掉进别人设的陷阱里,那些小人的手段,真是让人防都防不过来!
没错,无论在哪个地方工作,要是没靠真才实学站稳脚跟,那早晚得出问题。不是靠脑子和实力得到的东西,最后肯定会被别人夺走。所以说啊,咱们得不断学习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实话,封建那会儿,想往上爬,当大官,可没那么简单,通常都是得付出大代价,甚至是残酷的事情。你觉得呢?
订阅我,我天天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