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二元矢量喷管,北边六代机更多角度照曝光,很多细节出人意料

东哥车研所 2025-04-17 15:44:47

旧尾部图像虽清晰度不足,但仍显锯齿状尾部。军事博主推测为F-22类二元矢量喷管,且该喷管造型早前航展已现,表明相关技术储备早已存在。

该二元矢量喷管因结构与美国F-22相似,理论上其优缺点与美国F-22相差不大。

该喷管设计隐身性能优异,能大幅减小战斗机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强雷达规避能力,且红外隐身效果突出,可快速降温尾流,降低红外特征,提升战机生存力。

然而,优点伴生缺点,关键在于程度。其中,结构笨重尤为突出(占发动机重量四分之一),且内流特性需优化,推力损失大,如F-119发动机采用二元矢量技术,损失不低于3%。

此外,反推机构重量大,F-22为减重未装反推能力,影响短距降落。我方机体尺寸大,或会考虑反推结构,若作为舰载机,短距起降能力尤为关键。

动力方面预计无大碍,前期测试或采用WS-10B,后续或升级至WS-10C+,不排除已应用。目标为WS-15。动力问题已突破,先完成试飞再考虑升级。太行发动机目前最稳定。

另一件尴尬的事显现,首图未见腹部股沟,昨用“可能”避打脸。但次图股沟清晰可见,仅特定角度可见,因股沟极浅,光线变化致错觉,令军事博主意见反复。

另一张图片展示侧后方视角,清晰显现座舱轮廓。机头宽度大,边条遮挡显著,表明态势感知能力强,目视需求降低。此次观察,座舱部分少见,竟有歼-16机头的错觉。

尚不能确定是单座或双座,若双座则为串列布局,这将加剧南北“六代机”竞争。除非北方专注舰载型,此为其优势。歼-36虽能上舰,但北方六代机气动构型更适舰载。

0 阅读:27

东哥车研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