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得到李嗣源的力挺,马殷兴高采烈地在楚地开展了成王建国工程。所以,能够升官,就一定会高兴……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升官,既可能像马殷一般喜不自胜;也有可能类似杨溥那样悲从中来!
我是车库中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二.历史故事天成二年(公元927年)。
大权在握,但形势并不乐观在徐温过世之后,徐知诰终于能够真正掌控杨吴的实权。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也就兴奋了那么一小会儿,这位整个前半生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持与养父、与义兄之间的微妙平衡的杨吴现任话事人就迅速开启了危机模式——眼下自己固然形势占优,但风险却并未消弭。
换句话,忧患意识极强的徐知诰迅速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切换到“高处不胜寒”的场景之中。
凡事一过边界,质性天翻地覆!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徐温本人在位之时,凭借业绩、权谋与个人魅力,政坛固然有小摩擦,但大体上形势还是尽在掌控的。
然而,徐温本身就是靠篡位掌权的,实在谈不上多得人心;加之他经营杨吴不过二十年,心腹嫡系固然不少,但要说完全清除掉杨氏余孽,那肯定也谈不上。
如今他不在了,原本那些桀骜不逊同时又觉得分账不均的节度使们,难免动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
而徐知诰与徐温又无血缘关系,上位的合法性难免存疑,无形中,又将徐温的嫡系分裂成不同的派别。至此,局势失控的风险来了个超级加倍!
一定程度上,说徐知诰接受了一个烂摊子也不为过。只有真正将权力牢牢把控在手,他才有资格享受胜利者的快感。
那,他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封官许愿对徐知诰而言,面对危局,他有个一以贯之的原则,即老子所言: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往者已逝,来者可期。前人的智慧,可供正创造历史的诸君参考。——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有这个原则指导,具体的路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不过是封官许愿嘛!通过重新分配蛋糕来拉拢人才、排挤异端,从来都是最简单粗暴但又快捷有效的手段。
权力的本质就是资源分配!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本来呢,一个争议人物刚一掌权就大肆封官许愿,还是颇有风险的——天晓得哪一个利益受损的家伙不会打着“清君侧”的大旗振臂一呼。但徐知诰刚好手握一项优势,足以消弭风险——他接过养父未竟之事业,完成了杨吴称帝的临门一脚。
十一月,庚戌(三日),就在徐温病逝十天后,杨溥登基称帝——杨吴正式迈入帝国时代。于新皇上位之际任用官员,这可就水到渠成了!
1. 追尊皇帝
吴王(杨溥)自己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儿就是给祖先贴金,一般往上倒七辈,即常见的建【天子七庙】[[30.10.10 天子七庙|(A)]]。
对应到杨溥,他上溯到杨吴的真正创始人杨行密——没办法,历史短、底蕴少,也就只能如此了;当然,高情商的话,也可以说“诚实不作伪”!
追尊孝武王(杨行密)曰武皇帝,【景王】([[30.10.20 景王杨渥|B]])曰景皇帝,宣王(杨隆演)曰宣皇帝。
一般而言,能够升职,大家伙儿都会兴奋得不得了,一定要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彩旗飘飘、人山人海——毕竟项羽不惜用生命强调: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哪怕只是称王,马殷都要在楚地大操大办。
但有些人称帝,却要暗自垂泪、惶恐不安、忧心忡忡、惊慌失措——比如杨溥。原因很简单,傀儡升职的唯一意义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将铁王座禅让给真正的话事人。这事儿要是发生在三国之前,傀儡还能指望权臣留给自己一个说得过去的体面;但自从司马家指洛水为誓之后,傀儡可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了!想善终?可能就只剩“学习宇文邕好榜样”这一条艰难的道路了。
不过,既然被权臣推上了铁王座,杨溥内心有什么想法,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徐知诰一力做主,遵循礼法传统,按部就班地在拥立天子之后,
甲子(十七日),吴大赦,改元乾贞。丙子(廿九日),吴主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
就在册立皇太后的同一天,徐知诰还让义兄徐知询全方位接手了养父徐温的各项职务:
以徐知询为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
理论上,已经将养父的全部权力都给了亲儿子。如此,就算有野心家想打着徐知询的幌子搞事情,也缺乏合理合法的借口;至于那些骑墙观望之辈,更是能拿这一条作为“我已经为徐温尽忠了”的台阶,顺坡下驴!
给徐知询以名,安抚住绝大多数实力派!
4. 掌控杨吴军权
面子工程表演得差不多了,徐知诰迫不及待地实施了里子工程——同日,都督中外诸军事。
徐知诰是懂权术的!
从容修修补补管控最大风险源、巩固自身实力,完成这两项最为关键的工作之后,徐知诰得以从容地为自己的计划做一些修修补补:
吴主立兄庐江公濛为常山王,弟鄱阳公澈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珙为建安王。
转过年来,正月丁巳(初十),
吴主立子琏为江都王,璘为江夏王,璆为宜春王,宣帝子庐陵公玢为南阳王。
毕竟是宗室嘛,号召力虽然比不上杨溥和徐知询,但影响力总还是有一些的,处理不当,还是可能被有心人加以利用。不如给个虚职,然后严密控制起来。如此,既断了野心家的抓手;又博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尚存隐患的宗室,能不被情绪左右,理智地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手段去安抚,徐知诰也可以跻身“恪守能力圈”的精英小团体了!
安抚归安抚,待遇终不同尽管都实行了安抚,但考虑自己的收益来自于徐家——而且是养父打破成见,亲手交给自己的——徐知诰还是在具体的执行上,区分出亲疏远近。
善待徐家
对养父一家,连最具威胁的徐知询都不过时给个名义上的官职,随后严加看管罢了。
苛求杨氏
但对自己不争气,权力被养父夺走的杨家,那就仅仅维持了名义上的体面;等坐稳铁王座,徐知诰就迫不及待地撕去全部伪装:
直接杀害:杨濛。这是杨家最有影响力的选手,被徐知诰构陷于前,于采石被杀在后;恐难善终:杨澈 - 不知所终;杨珙 - 称病罢官,亡于永宁宫;杨琏 - 船中大醉暴亡;杨璆 - 降封郡公,不知所终;疑似善终:杨玢 - 降封郡公。善终:杨璘 - 禅让时,奉玺绶给徐知诰,迁官增邑,降封郡公——对待曾给予自己好处的人,徐知诰投桃报李,用明降暗升的方式回报了杨璘。你看,两者待遇天差地别。
唯善悟败因,方得窥功成之道!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这也算是用事实追认了徐温判断形势之睿智、识人之老辣以及用人之胆略!
敲黑板,划重点在徐温可能临时更换继承人之际;在接掌大权但局势未定之时,徐知诰都践行“欲先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想尽办法安抚住局面,避免局中人因为感受到威胁而掀桌子,从而给自己争取到最好机会。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往者已逝,来者可期。前人的智慧,可供正创造历史的诸君参考。——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按照【礼记·王制】的规定,天子要营造七座宗庙以祭祀祖先。大体上,这套体系起始于周朝、成型于汉朝。
七庙组成始祖庙 - 祖先中,能追溯到最远的名人——神话亦可;二祧庙 - 祖先中,功绩最为突出的两位;四亲庙 - 向上追溯四辈;小小感慨显然,朝代稍长,皇帝就不止七个,那怎么办?那就只能将关系太远的、业绩不突出的祖先迁出七庙,此即迁祧——嗯,封建时代的祭祀都有末位淘汰制啊!
如果皇帝觉得自己诸多祖先都足够牛X,只选两个未能尽善尽美,那也有应对之道——比如唐玄宗就搞出个九庙来——嗯,封建时代的祭祀也会通货膨胀啊!
B.【景王】说到景王杨渥,那就涉及到【残唐五代失败学】专栏的开篇之作,实在忍不住要在这里夹带私货地旧事重提一下!
杨渥其人,不能说一无是处吧,至少也是全无可取之处。即便如此,人家还是能合法登上杨吴话事人的宝座——甚至,只要别太作,无论徐温还是张灏,都没有动机也没有胆量去搞事情——杨渥极有可能稳稳操控杨吴这条巨舰,无病无灾地度过一生。
只能说,某些中了卵巢彩票的人的下限,就已经远远高于无数人一生努力才能争取到的上限了!但是,如果这些幸运儿非要挑战七尺跨栏,越界能力圈,就算是老天赏饭吃,也会被饿死!
凡事一过边界,质性天翻地覆!
——车库中的平行宇宙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