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学技术是否达到世界领先的重要标准,而原先我们国家也在航天技术领域方面受到了来自欧美的全面封锁,这迫使中国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展自主化航天技术。而在最近30年内,得益于国内经济实力和基础科学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航天科学领域方面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过去一年时间,中国自己建造的空间站也快要投入使用了,中国空间站太空实验室目前已经基本成型。此前我们还与不少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航天技术,但是欧洲的态度却在关键时刻有了转变。
欧洲退出与中国合作的载人计划,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
原先中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签署了合作协议,允许这些国家派出自己的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科研活动。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方面所持有的开放态度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也被称为是“一个伟大的范例”。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最近却有欧洲航天局的高级官员声称,他们不会向中国空间站派出自己的宇航员,欧洲航天局的总干事阿施巴赫也在公开场合声称,他们没有打算参加中国空间站航天计划的准备。
要知道,中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航天合作,在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还曾经使用了来自欧洲的火星轨道线。中国与欧洲各国也有互相派遣宇航员沟通学习的情况,中欧双方的航天局早在9年之前就已经签署了官方合作协议。但是欧洲现在却突然变卦了,而他们这样做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最近有中国专家表态,中欧航天合作逐渐艰难主要受到了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其次来自美国的压力也让欧洲改变了态度。
欧洲会承受巨大的损失,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是在自断后路
不过欧洲航天局真的决定放弃与国家航天局的合作恐怕是在自断后路,因为目前欧洲内部分裂严重,欧洲航天局的资源也比较有限。在国际空间站故障经常发生并且会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就坠毁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是推动欧洲本土航天技术发展最合适的选择。
虽然目前欧洲也有自己的航天计划,比如说“织女星”C火箭计划,但是该型号的火箭在之前两次的试验中都失败了。那么一旦国际空间站彻底报废,未来欧洲人又该如何去推动自己的航天技术发展呢?总不能依靠美国吧?
部分消息来源:上海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