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成功召开。
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西北大学舒德干院士、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西北大学赵国春院士、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军锋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王洪亮研究员、长安大学温汉捷教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范立勇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荣社教授参加会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朱晓卫应邀出席会议。学校党委书记蒋林,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地质学系、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应用基地负责同志及学术骨干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科技处负责人主持。
蒋林在致辞中向对学校和实验室建设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他指出,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引领学科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发展起点。学校将全力支持学术委员会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各位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确保委员会能够充分发挥战略引领和决策咨询作用,切实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朱晓卫代表陕西省科技厅宣读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同意西北大学聘任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的批复》;张志飞代表学校宣读了《西北大学关于聘任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会议期间,举行了实验室战略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实验室和应用基地负责人聘任仪式。蒋林为实验室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国伟院士、副主任舒德干院士颁发了聘书;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肖文交院士,副主任朱日祥院士、赵国春院士,委员张培震院士、杨树锋院士、丁林院士、彭建兵院士、徐星院士、王军、王强、章军锋、董云鹏、张兴亮颁发了聘书。朱晓卫为实验室主任董云鹏颁发了聘书。董云鹏为实验室副主任张志飞、袁洪林、陈立辉、龙晓平、韩以贵、田新红颁发了聘书。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需求,实验室聘请王洪亮为矿产应用基地主任,聘请李荣社、龙晓平为矿产应用基地副主任;聘请范立勇为能源应用基地主任,聘请吴志宇、王建强为能源应用基地副主任,聘请温汉捷教授为实验室客座研究员。重点实验室主任董云鹏为应用基地主任、副主任、客座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第二阶段由肖文交院士主持。董云鹏作了工作汇报,系统梳理了实验室的历史贡献,重点阐述了实验室以“构造-环境-生命协同演化及其资源能源效应”为核心的科学研究思路,并介绍了重组后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未来规划及预期成效。
与会专家共同围绕实验室科研布局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展开交流讨论,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专家建议,实验室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充分融合陆内构造动力学与早期生命演化等特色优势方向,立足西北区位优势,进一步凝练战略定位的核心内涵,强化不可替代的学科使命。他们指出,实验室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矿产、能源两大应用基地的作用,强化应用基地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力争产出标杆性的亮点成果。专家还建议要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重点强化青年人才引育并举机制;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强弱项、补短板,提升实验室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提升各团队承担竞争性科研项目能力,提前布局谋划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任务。
董云鹏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逐项落实专家建议,重点加强优势方向融合、强化与应用基地协同攻关及人才团队建设等工作。
张志飞在充分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后表示,将严格对照国家战略需求做好重大科研任务布局,持续深化与长庆和地调中心的合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好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落实党中央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行动,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为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地质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聚焦地球早期演化、生命起源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联动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以大陆构造-环境-生命协同演化为研究主线,围绕大陆起源与构造、早期生命与环境等地球科学前沿,重点解决大陆起源和早期地球构造体制、大陆聚散过程及其动力学、重大地质事件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创建前板块构造体制、构造-环境-生命协同演化理论体系,抢占大陆构造和早期生命研究高地,引领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同时,深入探索造山带和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构造-环境-生命协同作用机理及资源能源效应,揭示盆地多种资源(油气、煤、氦、铀、铝土、地热等)同盆共存富集过程,为构建多种资源高效协同勘探的技术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大陆演化与早期生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前身,2008年通过科技部验收。曾是陕西省属高校唯一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西北地区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唯一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支撑服务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实验室围绕陆内构造及动力学、构造过程的资源能源效应和构造-环境-生命协同演化三个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和企业重大、重点科技项目60余项,发表Nature和Science研究论文15篇,以第一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5项国家级奖励;在“沿中央造山系的聚合过程、大陆深俯冲的超高压变质示踪、构造过程的油-气-煤-铀同盆共存、新元古代构造-环境变化-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所提出的超大陆重建、秦岭复合造山、三幕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成藏机理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命产生是奥秘,不可能是从没有生命的物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