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再生技术研究成功,牙齿再生不再是奢望,补牙或将会成为历史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4-17 15:12:53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早些年医疗技术落后,很多农村老人牙疼的时候都会弄包止痛药,或者弄一些罕见的叶子嚼一嚼。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达,补牙、种植牙技术逐渐成熟,这些方法虽能暂时解决问题,却难以让牙齿真正“复原”。

2025年年初,多项研究揭示,通过基因调控和细胞诱导,人类或许能迎来“第三次长牙”的可能。未来,缺牙或许只需一针药剂或一次细胞治疗,就能长出新牙。

那么以后人类真的不用担心缺牙问题了吗?这项技术距离普及到底还有多远,缺牙不补又有什么危害呢?

干细胞与基因调控:牙齿再生的科学钥匙

牙齿再生技术的核心,离不开干细胞的“魔法”,牙髓干细胞(DPSCs)宛如牙齿深处的“宝藏”,隐匿于牙髓组织之中,具备分化为牙本质、牙髓等多种组织的能力。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细胞能在特定条件下“苏醒”,为受损牙齿“添砖加瓦”。例如,研究团队通过培养牙髓干细胞,制成微小的细胞聚合体,植入受损牙根后,成功让牙髓组织重新生长,恢复了牙齿的感知能力。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团队利用牙髓组织提取的外泌体,注入实验模型后,观察到牙髓细胞加速增殖,牙本质逐渐修复。这种技术无需直接移植细胞,降低了排异风险,操作也更简便。

另一边,基因调控技术打开了新大门。日本高桥胜团队研发了一种中和抗体药物TRG035,专门阻断USAG-1的干扰,激活BMP信号通路,诱导牙齿胚芽形成,最终使得小白鼠长出牙齿。

这些技术的结合,像一把把钥匙,逐步解锁牙齿再生的奥秘。但要让新牙真正“发芽”,还需要哪些“土壤”呢?

生物材料与3D打印:搭建牙齿的“生长摇篮”

牙齿再生不仅靠细胞和基因,还需要合适的“舞台”。

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这种材料从动物牙齿中提取,去除矿物质后,保留了天然的蛋白结构,能模拟牙齿的原始微环境。实验中,TDM支架被植入缺牙区域,吸引干细胞附着,逐步形成牙胚组织。

科学家利用高精度打印机,制造出模仿牙齿结构的微型支架。有的团队甚至尝试打印“牙齿模具”,将干细胞与支架结合,植入动物颌骨后,成功诱导牙根和牙冠的形成。

除了支架,还有可降解的凝胶材料。

这种凝胶能在牙齿再生初期提供支撑,随着新牙生长逐渐分解,最终让牙齿“自力更生”。这些材料的应用,让牙齿再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步伐更快了。

但牙齿为什么如此脆弱,容易坏到需要“重生”呢?接下来,我们来揭开牙齿疾病的真相。

牙齿疾病的“隐秘角落”:从牙髓炎到缺牙

我们的都知道,牙齿看似坚硬,实则非常脆弱,可能一次摔倒,不小心磕到牙齿,就会直接磕断,而牙齿内部更是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脆弱之处。

比如牙髓炎,堪称牙齿健康的“无声炸弹”。当龋齿悄悄穿过牙釉质,细菌如入无人之境,直扑牙髓这颗牙齿的“心脏”。

更糟的是,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能像野火般蔓延,侵蚀牙根周围的组织,甚至引发脓肿或颌骨感染。牙髓坏死之后,牙本质丧失营养来源,变得极为脆弱,哪怕轻轻一咬,牙齿都有崩裂之虞。

而牙齿缺失的危害,远不止“少颗牙”那么简单。

邻近的牙齿会像失去约束的士兵,慢慢倾斜、移位,导致咬合错乱,咀嚼时总觉得“不得劲”。更隐秘的危机发生在颌骨内部。

没有牙根的刺激,颌骨就像闲置的土地,逐渐萎缩变薄。这不仅让脸部轮廓显得“塌陷”,还可能为未来的牙齿修复增添难度。

咀嚼效率的下降,也悄悄影响全身健康。

心理层面的冲击同样不容小觑。

缺牙可能让人笑容拘谨,尤其前牙缺失时,说话或大笑总担心“露馅”,并且牙齿缺失还可能牵连发音。门牙或前牙缺失时,气流从牙缝漏出,某些音节会变得含糊,比如“s”或“f”音,听起来像在“漏风”。

这些危害像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从口腔到全身,从身体到心理,缺牙的影响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深远。而传统修补手段的局限,又为牙齿再生技术的研究敲响了急促的鼓点。

接下来,技术如何跨越重重难关?

牙齿再生虽让人心动,但路途并不平坦。如何让干细胞乖乖变成牙齿组织,而不是其他东西?目前的转化效率偏低,培养成本也像“烧钱”,离普及还远。

基因调控也有风险。阻断USAG-1的药物虽能唤醒牙胚,但万一它“误伤”其他基因怎么办?这种“脱靶”可能带来的隐患,需更多实验来排查。

此外,牙齿再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是一大难题。每人的牙齿形状、咬合关系各不相同,如何定制适合每个人的再生方案?3D打印和人工智能或许能提供答案,但技术整合仍需时间。

尽管如此,我国则在牙胚移植领域取得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培养人工牙胚,成功在动物模型中诱导新牙生长。这些努力,让牙齿再生的曙光愈发清晰。

在新技术到来前,我们该如何守住牙齿的“阵地”?

牙齿再生虽在路上,但眼下,护牙仍是硬道理。

每天早晚各刷两分钟,挑把软毛牙刷,轻柔打圈,别把牙釉质刷“秃”了,牙膏以含氟者为佳,氟化物仿若为牙齿披上一件“防护衣”,抵御酸性物质的侵蚀。

牙缝可不是“法外之地”,相比于牙签,牙线堪称得力助手,每日使用一次,轻柔刮除牙缝中潜藏的食物残渣,如此一来,细菌便无处遁形,此外漱口水也能派上用场,尤其是含抗菌成分的,能让口腔清爽一整天。

吃喝也有讲究。黏糊糊的糖果、甜滋滋的汽水,都是牙齿的“天敌”。

这些护牙小习惯,就像给牙齿存“健康银行”,不仅能让它们多“服役”几年,也为未来的再生技术打好基础。

信源:

牙齿再生技术研究成功,牙齿再生不再是奢望,补牙或将会成为历史

2025-04-08 10:19·商丘网

好消息!以后看牙更省钱了!新技术落地,补牙种植牙或成过去式

2025-04-08 16:30·戎马动态观察



8 阅读:4299
评论列表
  • 2025-04-18 22:26

    快点啊!等不及了!

  • 2025-04-18 20:54

    未来什么都可以实现

  • MC 3
    2025-04-19 18:00

    早几年就看到说国内团队,研究出了跟牙齿一样的材质,可以直接用,结果呢?解散啦,还是没啦?

  • 2025-04-19 14:29

    点赞。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复:
    [笑着哭][鼓掌]
  • 2025-04-18 22:25

    老鼠牙齿疯狂生长,人类也应该有一点这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