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刚退休的李大爷怎么也没想到,几十年来早晚刷牙的习惯竟然成了“隐形杀手”。
一次体检中,他被诊断为牙周炎晚期,医生无奈地说:“不是你不刷牙,而是你刷错了。”
口腔健康,被很多人误以为是“小事一桩”,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更容易被忽视。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口腔问题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甚至可能成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导火索”。
刷牙,真的只是“早晚各一次”那么简单吗?
在传统观念中,“早晚刷牙”几乎是全民共识,甚至被视为“口腔清洁的黄金法则”。
可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却指出,这一习惯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远远不够,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
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5岁至74岁人群中,约有57.6%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超过40%的人存在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等现象。
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与“错误的刷牙习惯”有关。
一位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刷牙这件事,60岁后需要重新学习。”

很多老人坚持“早上起床刷一次,晚上睡前刷一次”,看似勤快,其实远远不够。随着年龄增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净能力下降,细菌滋生速度加快。
尤其是夜间,唾液减少,口腔环境更适合细菌繁殖。
现实中,医生常常接诊一些老年患者,明明每天刷两次牙,但牙结石、牙龈肿痛、口臭问题仍接踵而至。
专家建议:过了60岁,应考虑“饭后刷牙或漱口”,特别是午餐后,不能再偷懒。

哪怕不刷牙,也要使用温开水或含氟漱口水进行清洁,至少每天刷牙3次,才能有效减少牙菌斑的积累。
二、牙刷挑错了,等于“刷空气”“牙刷不就是牙刷吗?能刷干净就行!”这是很多老年朋友的心声。
然而事实是,不合适的牙刷不仅刷不干净,甚至可能损伤牙龈,造成牙根暴露。
牙龈萎缩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如果继续使用硬毛牙刷,只会让牙龈退缩更严重。
还有人图省事,买回电动牙刷,结果使用方法不对,反而刮伤了牙釉质。
医生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并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电动牙刷也可以使用,但务必选用适合老年人口腔结构的型号,并在牙医指导下正确使用。
案例中,一位来自上海的68岁阿姨,因为长期使用硬毛牙刷,导致牙龈出血、牙颈部敏感,后来在医生建议下更换为“柔软刷毛+小刷头”的牙刷,并配合正确手法,三个月后牙龈明显好转。
三、“横着刷”是毁牙而非护牙“刷牙嘛,就是横着刷来刷去。”这是许多老年人从小养成的刷牙方式。
可这种方式早已被医学证实为最容易伤牙的错误刷牙法之一。

横向刷牙容易造成“楔状缺损”,即牙齿根部被刷出一道道沟壑,时间一久,不仅牙齿敏感,还容易导致牙髓炎。
权威推荐的“巴氏刷牙法”,强调将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轻轻地、短距离地上下或圆弧刷动,每颗牙齿都要刷到。
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啰里啰嗦”,但实验证明,可有效清除牙菌斑,减少牙龈炎和牙周病的发生率。
卫生部与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推广的《老年人口腔健康指导手册》中明确建议:“老年人应逐步改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延缓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

有人说,牙膏要用“清凉劲爆型”的,刷起来才干净。
还有人喜欢用盐、苏打粉自制牙膏,认为“土方法管用”。
但研究表明,许多老年人口腔黏膜变薄,使用含刺激性成分较强的牙膏,反而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牙敏感等问题。
此外,“美白牙膏”、“去渍牙膏”多含有研磨剂,不适宜长期使用。
医生建议:老年人应选择含氟、低刺激、具有抗菌成分的牙膏,如含氯己定、抗敏感成分的牙膏,尤其是在牙龈退缩、牙齿敏感时效果更明显。

重点提醒:自制牙膏不可取,过量使用盐或小苏打会破坏口腔酸碱平衡,导致牙釉质受损。
五、忽视牙缝清洁,“暗藏杀机”很多老人刷完牙拍拍胸口说:“刷得干干净净!”可一探口腔,牙缝里却“藏污纳垢”。
牙刷只能清理牙齿表面,而牙缝才是细菌最容易藏身的地方。
据中国口腔医学会数据显示,80%的牙龈出血、牙周炎、口臭问题,源于牙缝清洁不到位。
尤其是配戴假牙的老人,更要注意假牙与真牙之间的衔接区域,极易滋生菌斑。
医生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辅助清洁牙缝,尤其是晚饭后一定要彻底清洁牙缝,避免食物残渣过夜发酵。

一位来自广州的老年患者,因牙缝长期未清洁,导致牙龈感染扩散至颌骨,最终不得不拔除多颗牙齿。
事后患者懊悔:“早知道牙线这么重要,就不该怕麻烦。”
老年口腔健康,关乎全身长寿很多人不知道,口腔健康其实是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研究显示,牙周病与心脏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存在高度相关性,严重时甚至影响寿命。
2024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患有中重度牙周炎的老年人,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了34.2%。

此外,牙齿缺失还会影响营养摄入,导致慢性营养不良,进而加剧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口腔健康绝非“小打小闹”,而是老年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石。
医生呼吁:每位老年人,都应像对待心脏、血压一样重视牙齿,定期检查,科学刷牙,才能“老有所咬,乐在齿间”。
结语:刷牙这件小事,做对了就是“延年益寿”的大事俗话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话一点不假,一个健康的口腔,是享受晚年生活的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身体器官需要保养,牙齿也同样需要重新“学习护理”。

改掉那些看似“习惯成自然”的错误刷牙方式,才是真正的健康智慧。
提醒每一位步入花甲之年的朋友:刷牙不是机械的动作,而是守护健康的仪式。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Z]. 2023.
[2]中华口腔医学会. 老年人口腔健康指导手册[R]. 2022.
[3]刘志辉, 王小玲. 牙周炎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 43(05): 512-516.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不太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