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毛主席在离开老家32个年头后,头一回踏上了归乡的路。第二天早上,大家都还在梦乡里呢,毛主席就已经一个人,静悄悄地沿着条小路往山上走了。守岗的警卫员瞅见这情景,心里头直犯嘀咕,怕毛主席有啥闪失,赶紧跟罗瑞卿打了声招呼,然后就追了上去。走了段小路后,毛主席就到了一个坟地,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他爹娘的坟。
毛主席随手从旁边树枝上掰下一根枝条,搁在爹娘的坟头上,接着他脸色严肃,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个躬,小声说着:“老一辈种下树,小辈们好乘凉。”毛主席回老家给爹妈扫墓的事儿,后来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但那会儿,谁都没留意到,就在他爹妈坟头的不远处,藏着座挺不起眼的小坟,墓碑上刻着几个字:“罗一秀安息之地。”这座坟里埋的,就是毛主席的第一位妻子,罗氏。
说起罗氏,资料真的不多,但毛主席确实聊起过这位夫人。时间得拉回到1936年,那时候有个美国记者叫斯诺,他想了解毛主席的一生。聊到罗氏的时候,毛主席这么说:“我14岁那年,爸妈给我娶了个20岁的媳妇,可咱俩从没一起生活过,以后也没成。”说实话,罗氏嫁到毛家的时候,也就十八岁,但毛主席为啥说她二十岁呢,是因为按咱们的传统,算的是虚岁。从毛主席的讲述里能感觉到,他对这门包办的婚事特别不乐意,一直到罗氏离世,他心里都没真正把她当成自个儿的媳妇。
1910年的时候,罗氏因为得了那种细菌性拉肚子的病,就没了,当时她才21岁。这样,她在毛家的孤单又短的日子就算是过完了。罗氏过世之后,毛主席就离开了韶山前往湘乡求学,从那以后他回家的次数变得很少。不过,他和岳父罗家的关系一直没断,而且还帮着培养了一名地下党员。1925年的时候,毛主席和老婆杨开慧回到了韶山,主要是为了养病和发动农民运动。他到处串门,走进贫穷人家里了解他们的困难,还鼓励乡亲们一块儿干革命。那时候,他经常跑去罗家,看望老岳父罗鹤楼,还跟罗鹤楼的侄子罗石泉他们走得特别近。
其实啊,毛主席和罗石泉从小就是老相识了,他俩都在南岸的那个私塾念过书,感情特别好。罗石泉呢,比毛主席大了五岁,这人特别实在,心眼儿好,还学过医术,后来就当了个村里的教书先生。得知毛主席要回乡的消息,罗石泉火速跑到叔父家,跟毛主席聊得特别投机。受到毛主席的鼓舞,罗石泉打定主意要参加反帝爱国的团体,还悄悄加入了农民协会的活动。到了那年冬天,他已经是农民运动里挑大梁的人了,紧接着就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到了1927年,蒋介石变了心,跟反动派还有那些有钱有势的地主坏蛋串通一气,开始狠狠地整那些革命的人和共产党员。
罗石泉一家老小没办法,只好离开家乡,在洞庭湖安了家。罗石泉虽然一时联系不上党组织,但他心里那股革命的火苗始终没灭。后来,毛主席的弟媳王淑兰带着她的养子毛华初逃难,罗石泉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让他们有了个落脚的地儿。1940年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跟日本人干仗。罗石泉听说毛主席在延安,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提笔写了封信,说要跑到延安去参加革命。没想到,毛主席亲自给他回了信,让他在老家那边搞地下工作。罗石泉一看,二话不说,立马照办。后来,罗石泉把自家变成了个秘密交通点,常跟地下工作者在家里偷偷交换情报。但就算他再怎么谨慎,还是被当地的反动派给盯上了,直接给抓进牢里。好在,一直关到第二年春天,多亏了邻居帮忙担保,他才算是重获自由。经历了那次风波,罗石泉被反动派盯上了,没办法,他只能又一次搬家。为了糊口,他当起了老师,这个活儿一直干到了新中国成立那会儿。
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的大舅子。1950年的时候,他让大儿子毛岸英回老家探亲,还特别交代:“你还有个罗舅舅,记得一定要去瞅瞅他。”毛岸英回到老家后,专门找人去请了他的舅舅罗石泉,请他到毛氏宗祠那儿,两人好好聊聊。一聊起来,毛岸英才知道舅舅日子过得不容易。于是,他二话不说,从自己兜里掏出了20块钱,直接递给了罗石泉舅舅。回到北京,毛岸英跟他爹说了罗家那边的情况。毛主席一听,二话不说,就从自己的稿费里头抽出几百块钱,拿去帮衬他们了。